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唐朝中期名將——張建封


唐玄宗年間,禮部尚書裴寬罷郡解職,西歸汴中。一日,船停泊靠岸時,見一人坐在樹下,衣著寒酸。裴寬感到好奇,走下船一番交談後,覺得他不同凡響,便誇讚道:“君才識自當富貴,何貧也?”

裴寬把所乘之船以及船上的錢帛、奴婢都送給他。這人也不謙讓,說罷就上了船,見到盛氣凌人的奴婢,就“鞭撲之”。裴寬更是驚異。

此人便是還未顯達、年紀輕輕的張建封。

卓爾不群,洞察事理


《新唐書·張建封傳》記載,張建封(735年—800年),字本立,鄧州南陽人,於家族子弟中排行十三。寓居兗州(今屬山東),唐代中期詩人、著名大將。

祖父張仁範,洪州南昌縣令,貞元初追贈鄭州刺史。父親張玠(jiè),年輕時豪爽俠義,輕才重士,曾幫助朝廷刺殺安祿山大將李廷偉。

受父親薰陶,張建封自幼胸懷大志,才學淵博,筆下生花。

建封能言善辯,性格豪達,慷慨負氣,不甘居於人下,常以武功自許。

如此能文能武的張建封年輕時到了南方,做了一個小官。當時,常州亂民聚眾鬧事,州內百姓不得安寧。對待這群亂民,建封並沒有進行武力鎮壓。

他非常清楚:所謂亂民其實就是饑民。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其中,推心置腹,化解矛盾,勸他們重回鄉田,從而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由於張建封能夠看清流民暴動的真正原因,成功地處理了這一事件,其聲望日盛。

唐代宗寶應年間,大將李光弼鎮守河南,盜賊在蘇州、常州一帶時常出沒,殘害劫掠鄉縣。皇帝派遣宦官馬日新和李光弼率領兵馬一同去征討。

張建封便去拜見馬日新,請求自己前去勸說賊徒歸降,可以不必交戰。於是張建封便進入多處賊營,向他們說明福禍利害。

一天晚上,數千名賊人一起前往馬日新處請求歸降,朝廷就將他們全部放歸鄉里。張建封也因此出名。馬燧等幾個官僚軍閥,都或延攬他為幕賓,或授他以官職。

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新唐書》

治軍有方,禮賢下士


後來,馬燧向朝廷舉薦,張建封又被任命為壽州(今安徽壽縣)刺史。

但是,這個壽州刺史並不好當。

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發動叛亂。他自稱楚帝,勾結了駐江都(今江蘇揚州)的淮南節度使陳少遊,計劃先攻下壽州作為大本營,然後舉起反唐大旗。

李希烈派了部將楊豐攜帶著偽敕書去遊說張建封,說只要他歸附李希烈,獻出壽州,將封以高官。

這時,恰巧有唐朝廷的使者也到了壽州。張建封當著使者的面子,公佈了李希烈的偽敕書,還揭露了陳少遊的叛逆行為,斬了楊豐。

如此舉動,實在冒險!

還好朝廷看他忠心耿耿,授他任濠壽瀘三州都團練觀察使。 他親率將士修城浚池,撫綏百姓,治械練兵以迎故。李希烈多次派悍將勁卒攻打壽州,叛軍最後被平,足見其傑出的領兵才能。

李希烈發動叛亂後,專橫跋扈,不遵守臣下禮儀,並派精兵強將攻打壽州。壽州刺史崔昭與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見宰相吩咐他選取替代崔昭的人,盧杞倉促之間來不及挑選其他官吏,就稟告德宗任用張建封。

李希烈多次打敗官軍,非常囂張,於是越分即天子位。當時天下還有很多變亂,張建封修繕城壕,加緊練兵,四境歸附,心悅誠服。李希烈派遣猛將強兵前來交戰,張建封都使他們遭受挫敗。叛賊最後平定,建封因而得以加官晉爵。

後來,朝廷又任張建封為徐州刺史,人稱“張徐州”。徐州是江淮漕運樞紐、軍事要地,位置重要。

鎮守徐州時,張建封“躬於所事,一軍大治。”他親自處理政務,全軍都治理得很好。

他“善容人過,至健黠亦未嘗曲法假之。其言忠義感激,故下皆畏悅。”因張建封為政寬厚而有綱紀,部下都心悅誠服。

建封喜歡延攬人才,無論賢達與否,均以禮相待,“故其往如歸” 。天下名士也聞風向往,感覺賓至如歸。當時的著名文士如許孟容、韓愈等人,都曾擔任他的幕僚,時相唱和。唐朝文學家、宰相權德輿稱讚其“歌詩特優,有仲宣(王粲)之氣質,越石(劉琨)之清拔”。

張建封從788年(貞元四年)鎮守徐州開始,在此經營長達十餘年,勵精圖治,紀律嚴明,威望崇高,使徐州成為當時著名雄鎮、東南屏障,也使心懷鬼胎的四鄰藩鎮都十分畏懼。

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徐州古城牆

直言敢諫,德宗恩寵

當時,宦官主持“宮市”,欺行霸市。這是京城久禁不絕的一大禍患,在這裡,沒有詔文驗證,只要說是宮市,就沒有人敢盤問,大致給的錢不抵原價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宮門進俸和腳力錢,甚至有滿載貨物來到市集結果空手而回的。

某日,張建封在京城看見了這麼一件事,一個看起來很貧窮的農民用驢馱著柴進城出售,皇宮中的宦官以八尺絹的便宜價錢買下了柴,農民也不敢說啥,接著這個宦官又向賣柴者索要“門戶錢”,賣柴者只好把絹又給了宦官。但宦官又令賣柴者用驢把柴送進皇宮。

賣柴的農民知道宮中一定會扣留他的驢,便大哭道:“我的父母還在等我賣柴買米下鍋,現在柴已白送,如果驢再失去,我只有死路一條了!”於是農夫痛毆宦官。農夫被拘,皇帝查明緣由後,罷免了宦官,賜給農夫十匹帛。

因而在朝見皇帝時,張建封鄭重地提出要求,廢除宮市。雖然朝廷並沒有應允他的要求,但足以看出他對百姓的負責。

之後,諫官不斷上書論諫,皇上都不採納。因此張建封趁機會向皇帝陳述此事,並請求廢除宮市,皇帝欣然應允。

恰巧皇帝下詔書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賦稅,皇帝詢問怎麼樣,張建封回答:“殘餘拖欠的賦稅日積月累,肯定沒有辦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好處。”從中可以看出,他同情貧苦百姓,敢於為民請命。

貞元七年(791年),朝廷為張建封進位御史大夫、檢校禮部尚書。檢校左僕射。

貞元十年(794年),加檢校中郎、尚書,封南陽縣開國男,權力集中,獨霸一方,成為功勳卓著的中興名將。

貞元十三年(797年),張建封進京覲見唐德宗李適(kuò)。德宗對他加等給予禮遇,特地在雙日開啟延英殿召見應對,又令他上朝參見時入大夫班行列,以示特別恩寵。

次年春,德宗在曲江亭宴請宰臣及文武百官,特令張建封與宰相同座而食。貞元以後,藩鎮將帥入朝和返鎮,如馬燧等這樣品級極高的勳臣,沒有一個能得到皇上御製詩為其送行。而張建封將要返回藩鎮時,皇上親自作詩《送徐州張建封還鎮》賜給他。

德宗還把自己使用多年的馬鞭賜給他,說:“因卿忠貞節義,如松柏歲寒不移。此鞭為朕長久所執用,故爾用以賜卿,以表彰卿之忠節。”充分說明皇帝對他的依賴。

張建封又向皇上獻詩一篇《朝天行》,以督促勉勵自己,皇上賜給他名馬珍玩等厚賞。

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唐代宮市

卒於任上,軍民愛戴

貞元十六年(800年),張建封病入膏肓。彌留之際,這位東南強藩的首領向長安發出了最後一封上奏——臣來日無多,請求朝廷迅速派人來徐州,接管徐、泗、濠這三洲,也就是江蘇、安徽、河南、山東交界處一大片區域。

那是忠貞的最後表白。所謂公忠體國,大致如此。

新任徐泗行軍司馬還沒到任,張建封便卒于徐州任上,享年66歲。獲贈司徒(一作司空)。諡號為“忠”,後改為“襄”。

當時的徐州通判鄭通為權利的繼任者,但他怕兵士們乘機作亂,打算引別的軍隊入城為援。不料消息洩漏,五六千士兵大怒,包圍了衙署,殺了鄭通,要求朝廷委張建封的兒子張愔(yīn)為留後。

朝廷最初不同意,就派軍隊到徐州鎮壓,一戰而官兵大敗。朝廷只好授張愔為徐州刺史、節度使。張愔在徐州任職七年,政聲很好。

往事越千年。權傾朝野的張建封死後,藏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的丘陵上。張建封墓誌清代前期已出土,後不知所終,乾隆版《孟縣誌》錄有全文。

這位深得大唐皇帝恩寵的名將,來自南陽


《孟縣誌》

作為唐朝中期的大詩人,張建封留下了《競渡歌》、《酬韓校書愈打球歌》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韓愈如此評價張建封的文采:南陽公文章稱天下,其所闢,實所謂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者也。後之人苟未知南陽公之文章,吾請觀於三君子;苟未知三君子之文章,吾請觀於南陽公可知矣:蔚乎其相章,炳乎其相輝,志同而氣合,魚川泳而鳥雲飛也。

歷史就是那樣風采似煙,燦爛如炬。作為唐朝中期叱吒風雲、縱橫捭闔的名將,張建封忠心耿耿,足智多謀,驍勇果敢,以威名深得皇帝恩寵,以功勳彪炳史冊。

(郭 旋 故鄉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