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的米字型高鐵和武漢的米字型高鐵有什麼區別?

衛星傳


區別就是其它任何城市鐵路方面都無法跟武漢相比,武漢週轉量相當於第2到第10的總和,是鄭州的6倍;鐵路客運量是北京+鄭州的總和;貨物週轉量也是相當於第2到第10的總和。

統一回複數據來源!

武漢


鄭州

莊子: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RandyLay


這幾年來,高鐵一直是大家口中的高頻詞彙。而在國內高鐵的佈局中,也提出了關於“米字型”高鐵的建設目標,為了奪得這個榮譽稱號,國內的很多城市是為此爭的“頭破血流”。

由於擁有著較好的區位條件,鄭州也自然成為了高鐵時代的最大受益者。

以鄭州為圓心,先後連接了北京,武漢,西安,南京等城市。不得不說,鄭州絕對是中部地區的種子級選手。而鄭州也在不斷朝著“米字型”城市的目標,不斷前進。

以京廣和徐蘭線為主,形成了一條交叉的十字型高鐵架構。

鄭渝高鐵早在2016年開工建設,鄭萬高鐵,河南段將在2019年開通,鄭合高鐵,鄭太高鐵,鄭濟高鐵河南段,預計在2020年會建成通車。這也意味著,2020年的鄭州將有多條高鐵正式通車。而隨著高鐵線路的日益完善,如此量的積累下,相信鄭州“米字型”高鐵地圖的也會呈現出質的飛越。



和鄭州的“欣欣向榮”相比起來,武漢可能會稍顯“落寞”。

目前,京廣高鐵已經開通,武渝高鐵,預計到2022年全線開通。西安到武漢高鐵也早在2015年底開工,而武漢到貴州高鐵目前也在規劃之中,在今年已經動工了。但是給武漢一點時間,我相信它會發展得更好的!


互聯網播客


鄭州的米字形高鐵和武漢的米字形高鐵都是為了地區經濟的發展而進行的規劃,而今普鐵時代的優勢已經不大,高鐵時代的許多城市都開始了高鐵的規劃和修建,至於說兩個地方的高鐵有什麼不同,我想還是鄭州的米字形高鐵才是更加的出彩。

鄭州米字形高鐵的建設是最早提出的一個城市,而且是最早規劃和建設的,像今天的鄭州米字形高鐵中石武高鐵和徐蘭高鐵都已經建成通車,而鄭濟高鐵、鄭萬高鐵、鄭合高鐵、鄭太高鐵等都是在建設當中,也將是我國最早建成的高鐵樞紐中心。



而武漢的高鐵中有部分路段雖然是高鐵,但是設計的時速只有250公里,與高鐵設計的350公里還是有差距的,而像武漢的米字形高鐵還有城際鐵路,鄭州的高鐵線路則全部是同樣其他周邊省會的,所以說鄭州的米字形高鐵在周邊的樞紐城市中還是挺不錯的。


商丘身邊事兒


就目前而言,鄭州和武漢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綜合性高鐵樞紐城市。其中鄭州更是建成以“京廣高鐵”和“徐蘭高鐵”為基礎框架的十字型高鐵交通網。而在此之上鄭州還分別建設規劃前往重慶、成都、合肥、太原、濟南等城市米字型高鐵網絡,鄭州堪比全國第一大鐵路交通樞紐。


言歸正傳,鄭州“米字型”高鐵網與武漢“米字型”高鐵網的區別就在於,鄭州是因為鐵路而修建城市,而武漢是因為城市而修建鐵路。當然兩者米字型高鐵網的規劃初衷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城市經濟發展為前提,促進完善城市鐵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武漢高鐵網發展規劃指出,未來武漢將打造前往鄭州、西安、重慶、貴陽以及廣州、福州、上海、青島等多個城市方向的米字型高鐵網。而就目前而言,武漢高鐵網的發展實際上還處於初步階段,建成真正意義上的高鐵線路只有“京廣高鐵”,而西武高鐵也就是“福銀高鐵”和“沿江高鐵”還在處於建設完善當中。至於前往貴陽以及青島方向的高鐵還在處於規劃當中。相比之下鄭州“米字型”高鐵網已經完善,比如說鄭濟、鄭太以及鄭合等多個方向高鐵線路都在建設當中。

其實就我個人認為,目前武漢米字型高鐵網要略遜鄭州米字型高鐵一籌。就比方說西安南下的高鐵動車全部要經過“鄭西高鐵”到達鄭州,再從鄭州經過“京廣高鐵”或者“鄭徐高鐵”到達東南沿海各地,就連西安到達武漢的高鐵亦是如此。

當然武漢高鐵網也不必妄自菲薄,其實相比較鄭州高鐵網,武漢高鐵網最大的優勢在於時間距離。就好比如說鄭州前往成都方向的高鐵未來需要通過“鄭萬高鐵”再轉入“沿江高鐵”才能到達成都,而武漢直接一條“沿江高鐵”就串聯起長江沿線的所有大城市。所以相比較之下武漢米字型高鐵網含金量要更大,連接的大城市數量更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目前而言鄭州和武漢的“米字型”高鐵網都處於前期建設階段,只不過鄭州米字形高鐵網的建設速度要領先於武漢的米字形高鐵網。但我認為未來不管是從城市角度還是鐵路角度,只有武漢、鄭州齊頭並進、南北融合,帶動湖北、河南乃至“中部崛起”戰略的發展,才是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所謂的米字型,地圖上好看或受老鐵路樞紐概念而已,高鐵時代還是要看經濟實力和區域集散能力,個人排序看好帝都~廣州~魔都~武漢~鄭州~南京~成都~杭州~長沙~西安。

1.歷史上的鄭州真的是讓京廣線和隴海線拉出來的大城市,可以說鄭州因鐵路而生且傲視於國內鐵路樞紐鐵市。

2.看圖一高鐵規劃,從規劃和建設的前後可看出豎向的京滬、京廣、沿海線最重要,橫向的隴海和滬昆線。

3.看圖2~4,廣州、南京、合肥和長沙、西安、成都等都有米字型的,只不過沒武漢和鄭州在的中國"心"的更耀眼而已。其實除了上海、帝都和廣州的小米字型遠比武漢和鄭州客量大。

4.高鐵時代承載的是客流和速度,是否米字型已不重要(但米字型城市乘車選擇多且更方便),大城市間的聯繫已可當天直達,真正要轉車的只是類似於省城向周邊城市的分流,所以米字型中本城經濟實力和省內集散能力強者更有優勢。

5.客源地樞紐站更佔優勢,帝都、魔都和廣州當之無愧前三強,武漢、鄭州、南京、重慶、成都、西安各有優勢。






花都踏浪


武漢和鄭州,都是鐵路沿線的樞紐。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鄭州位於中部偏北,從地理上來說,鄭州就差一個檔次。以前的普通鐵路時代,由於國家窮,沒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所以有長江水運的,在當年如果建設橫向鐵路,就會被認為國家勞民傷財,就算地理位置最好,國家也沒有批准武漢建設沿長江、漢江的橫向鐵路。然而武漢的縱向鐵路卻是全國建設最早的之一。國家把這些有限的資源給了沒有水運的河南新省會鄭州,這就造成鄭州起步晚,但鐵路多於武漢的怪現象。但現在不同了,國家不缺錢,也不缺技術,所以新鐵路建設也在中部地區首建,中國第一條高鐵叫武廣高鐵,是今天京廣高鐵的一部分。中國第一個高鐵站是武漢火車站。據說位於武漢的鐵四院正在開發研究時速4000公里的真空管高鐵,一旦成功也在武漢-北京之間首建。中國現代化鐵路都在武漢首開,難道不能說明武漢的鐵路地位比鄭州強大N倍嗎?反觀鄭州,除了鐵路線路多一點,過路車多一點,還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炫耀呢?

過去鄭州除了因國家政策早一步建設外,和武漢相比最大的區別還有兩個:1、車次、客流量出行量,武漢和鄭州的車次都多,但武漢不論出發、到達和過路的停靠車次都比鄭州多,看看武漢三大火車站的年客流量就一清二楚了!自2003年以來,武漢鐵路出行總客流量一直都是中國第一,並超過北上廣深。而鄭州鐵路客流量甚至沒有進入全國第十名。這還是在武漢的米字型高鐵網尚未完全形成的情況下實現的,一旦全部建成,更將是鄭州的數倍。鄭州雖早建設一步,但現在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米字型高鐵網。

2、鄭州雖然鐵路網建設早,但所經過鄭州的高鐵線路實際利用率遠低於經過武漢的鐵路線。從鄭州經過的最重要的有京廣高鐵,但這條線路同樣經過武漢,算雙方扯平了!再比一下其他的吧!經過鄭州的還有:鄭萬(渝)高鐵、徐鄭西高鐵、鄭太高鐵、鄭合寧高鐵等。那麼武漢呢!除了京廣高鐵、滬漢蓉(沿江)高鐵的運力就超過鄭州除了京廣高鐵外所有高鐵線運力的總和,因為沿線城市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成都等,經濟水平甚至超過了京廣高鐵沿線的城市。這裡還不談還有一條和滬漢蓉線並行的250公里時速的動車線,再加上蘭西武高鐵、漢宜貴昆高鐵、武福(州)廈高鐵、武杭(州)高鐵、武青(島)高鐵等。武漢出行的客貨流量都將大於鄭州。而且武漢是離北上廣渝等經濟區最近的唯一超大城市,沒有另一個大城市有這種地理地位,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強於鄭州,科技文教實力也遠高於鄭州,武漢一直都遙遙領先。鐵路建設也一樣遙遙領先!

綜上所述,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武漢才是中國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不僅僅是鐵路,更是中國少有集公路、航空、水運等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武漢完勝鄭州!


京滬漢穗深


鄭州米字高鐵線路放射長,從中國鐵路運行圖看一看就明白了,武漢米字高鐵線路放射小一點,不信還可看中國鐵路運行圖。


品味61498747


毋庸置疑,武漢、西安都是國家級鐵路樞紐。但都曾經是鄭州鐵路局下屬的鐵路分局,特別是武漢局給鄭州局做分局都做兩回了,這就是歷史!如果哪一天武漢鐵路局能把鄭州鐵路局給收編了,武漢再嘚瑟吧!


如沐春風67019839


再牛逼的米字形高鐵,人流量不夠也是白搭,上海虹橋雖然偏一隅,客流量可不是你們能比的,還是老老實實發展吧


Aliex117


“米”字體現的是交通樞紐的價值,重要程度往往取決於連接的城市的發展情況。刪除兩地連接的相同城市,重要程度就一目瞭然了。武漢“米”連的是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重慶,成都等。鄭州“米”連的是現在比較沒落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