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空中俯瞰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 @塞外游侠 航拍

流水声、鸟鸣声,风吹动着芦苇笑弯了腰,这里不是海边也不是公园,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的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

“牛和骆驼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就饱了。”9月5日,当地牧民自豪的说。

其实,正像当地牧民所说,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满眼的绿色尽收眼底。“沙漠里也有青山绿水,再也不是个传说。”在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生活了50年的那仁满达胡说,现在的环境真是他们以前所不敢想的。

引凌治沙

“2016年前,这里还是漫天黄沙,干旱缺水,人吃水都难,更不用说有草、有树了。”那仁满达胡说,如今沙漠变绿洲,到处生机勃勃,牧民们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短短的几年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杭锦旗水务和水土保持局副局长杨永茂揭开了这个谜。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杨永茂接受记者采访 全媒体记者 李艳红摄影

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黄河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

由于杭锦旗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气候的影响,杭锦旗每年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从11月下旬开始至第二年3月中下旬结束,凌期长达120天,每年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亿立方米左右。由于黄河封冻致使冰下过流能力减弱,加上开河期间大量凌水通过,造成水位壅高,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发凌汛灾害。这不仅威胁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使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而就在比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支撑,湖泊萎缩,绿洲沙化,生态保护难题重重。 如何将黄河凌汛期丰富的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变水害为水利?如何探索一条高效利用水资源之路,保障生态持续向好发展?

“引水治沙,把这样的想法付诸于实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杨永茂表示,从2013年以来,杭锦旗邀请了权威部门专家到实地勘察论证。

经过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项目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水源涵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实践,方案总体可行。

但到底能否成功,杨永茂心里没底。

虽然时隔3年有余,但杨永茂记忆犹新,“初次分凌引水是2015年的春天,天很冷,我和水利、防汛等部门的干部驻扎在防洪大堤上,吃住都在帐篷解决,河堤上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巡防。这片沙漠南高北低,需要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引水,再经过引水渠进入库布其沙漠地势低洼的地带。当时也很害怕,每天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引水一旦失败,漫过堤堰的黄河流凌将直接威胁到下游农牧民的房屋、田地……”回忆起往事,杨永茂几度哽咽失声。

幸运的是,经过20多天不眠不休的奋战,分凌引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试验引水成功后,2016年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建成分凌引水渠38.03公里,引水流量30m3/s,建设生态围堤17.35公里。项目建成后,在2016年至2018年凌期以来,经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累计分凌5218万立方米。

通过几次向沙漠分凌,目前已形成水面面积11.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36平方公里,形成沙水相连生态自然格局,项目区蓄水后,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同时,引水后项目区周边水资源涵养量增加,在2016年春季我们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项目在项目区周边种植了14平方公里的树,成活率超过90%,30公分的沙柳苗现在已超一人高,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项目区生态恢复,水草丰美,居住的牧民借机发展放散牛养殖。过去生态环境限制,现在有了水的沙漠不用人专门去喂草、饮水,更不用去给它准备棚圈。”杨永茂说,通过实践证明,引凌水治沙是又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减轻黄河凌汛防凌压力和治沙的双赢,变水害为水利。同时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具体实践。

沙绿人富

那仁满达胡就是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转变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那仁满达胡说起沙漠水生态治理带来的好处时满脸笑容 全媒体记者 李艳红摄影

前些年,由于沙漠干旱缺水,政府将嘎查的牧民实施了整体搬迁,那仁满达胡家也搬离了这片沙漠。眼看着生态环境变好了,那仁满达胡又搬了回来,重操旧业搞起了养殖业。

那仁满达胡介绍,2013年,他养着200多头牛,受生态环境的限制,每次都要赶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放牛,还要自挖一口井用于牲畜饮水,一到夏季,井里的水都干涸了,由于长时间缺水少料,一头牛也就只有200多斤。如今,草高了,水绿了,每头牛都膘肥体壮,能达到300多斤,这样算下来,每头牛比以前能多卖100多斤,增加了近3000元的收入。

“现在家里养了600多头牛,放出去吃草、喝水,完全不用人操心。”那仁满达胡自豪地说,家里不仅饲养牛,还从牧家乐旅游方面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