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變綠洲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空中俯瞰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 @塞外遊俠 航拍

流水聲、鳥鳴聲,風吹動著蘆葦笑彎了腰,這裡不是海邊也不是公園,這裡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呼和木獨鎮巴音溫都爾嘎查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治理區。

“牛和駱駝出去溜達一圈回來就飽了。”9月5日,當地牧民自豪的說。

其實,正像當地牧民所說,現在的庫布其沙漠到處都是星羅棋佈的湖泊,滿眼的綠色盡收眼底。“沙漠裡也有青山綠水,再也不是個傳說。”在呼和木獨鎮巴音溫都爾嘎查生活了50年的那仁滿達胡說,現在的環境真是他們以前所不敢想的。

引凌治沙

“2016年前,這裡還是漫天黃沙,乾旱缺水,人吃水都難,更不用說有草、有樹了。”那仁滿達胡說,如今沙漠變綠洲,到處生機勃勃,牧民們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短短的幾年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杭錦旗水務和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楊永茂揭開了這個謎。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楊永茂接受記者採訪 全媒體記者 李豔紅攝影

黃河流經杭錦旗全長249公里,是全國黃河流域流經最長的旗縣,每年黃河過境水量約310億立方米。

由於杭錦旗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氣候的影響,杭錦旗每年要經歷流凌封凍和開河流凌兩個過程,從11月下旬開始至第二年3月中下旬結束,凌期長達120天,每年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億立方米左右。由於黃河封凍致使冰下過流能力減弱,加上開河期間大量淩水通過,造成水位壅高,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發凌汛災害。這不僅威脅沿黃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使大量的水資源白白浪費。而就在比鄰黃河的庫布其沙漠,卻因為沒有充足的水資源支撐,湖泊萎縮,綠洲沙化,生態保護難題重重。 如何將黃河凌汛期豐富的水資源科學高效利用,變水害為水利?如何探索一條高效利用水資源之路,保障生態持續向好發展?

“引水治沙,把這樣的想法付諸於實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楊永茂表示,從2013年以來,杭錦旗邀請了權威部門專家到實地勘察論證。

經過論證,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黃河凌汛高水位時將淩水引入沙漠低窪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態環境,達到減輕防凌壓力和治沙雙贏目的,變水害為水利。項目的實施,是加強生態基礎建設,恢復生態功能,促進水源涵養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洪水資源化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具體實踐,方案總體可行。

但到底能否成功,楊永茂心裡沒底。

雖然時隔3年有餘,但楊永茂記憶猶新,“初次分凌引水是2015年的春天,天很冷,我和水利、防汛等部門的幹部駐紮在防洪大堤上,吃住都在帳篷解決,河堤上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巡防。這片沙漠南高北低,需要從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引水,再經過引水渠進入庫布其沙漠地勢低窪的地帶。當時也很害怕,每天精神高度緊張,因為引水一旦失敗,漫過堤堰的黃河流凌將直接威脅到下游農牧民的房屋、田地……”回憶起往事,楊永茂幾度哽咽失聲。

幸運的是,經過20多天不眠不休的奮戰,分凌引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試驗引水成功後,2016年政府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分凌引水渠38.03公里,引水流量30m3/s,建設生態圍堤17.35公里。項目建成後,在2016年至2018年凌期以來,經內蒙古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批准,累計分凌5218萬立方米。

通過幾次向沙漠分凌,目前已形成水面面積11.3平方公里,溼地面積36平方公里,形成沙水相連生態自然格局,項目區蓄水後,20多種植物自然恢復生長。同時,引水後項目區周邊水資源涵養量增加,在2016年春季我們利用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項目在項目區周邊種植了14平方公里的樹,成活率超過90%,30公分的沙柳苗現在已超一人高,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了全面的恢復。

“項目區生態恢復,水草豐美,居住的牧民藉機發展放散牛養殖。過去生態環境限制,現在有了水的沙漠不用人專門去喂草、飲水,更不用去給它準備棚圈。”楊永茂說,通過實踐證明,引淩水治沙是又一種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創新,實現了減輕黃河凌汛防凌壓力和治沙的雙贏,變水害為水利。同時也是推進洪水資源化管理,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的具體實踐。

沙綠人富

那仁滿達胡就是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轉變的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库布其:浩瀚流凌如沙海 茫茫大漠变绿洲

那仁滿達胡說起沙漠水生態治理帶來的好處時滿臉笑容 全媒體記者 李豔紅攝影

前些年,由於沙漠乾旱缺水,政府將嘎查的牧民實施了整體搬遷,那仁滿達胡家也搬離了這片沙漠。眼看著生態環境變好了,那仁滿達胡又搬了回來,重操舊業搞起了養殖業。

那仁滿達胡介紹,2013年,他養著200多頭牛,受生態環境的限制,每次都要趕到地勢低窪的地方放牛,還要自挖一口井用於牲畜飲水,一到夏季,井裡的水都乾涸了,由於長時間缺水少料,一頭牛也就只有200多斤。如今,草高了,水綠了,每頭牛都膘肥體壯,能達到300多斤,這樣算下來,每頭牛比以前能多賣100多斤,增加了近3000元的收入。

“現在家裡養了600多頭牛,放出去吃草、喝水,完全不用人操心。”那仁滿達胡自豪地說,家裡不僅飼養牛,還從牧家樂旅遊方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