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底是青蒿素殺死了瘧原蟲治好了瘧疾,還是青蒿素按中醫理論治好了瘧疾?

糕糕老爸的童話


雖然打著中醫中藥牌子,但從裡到外。中醫理論就沒有發揮半點作用。看下發明過程:

第一步:中醫夢破。國家主導,協調全國研究人員對中醫古典醫方進行地毯式篩選。從治療瘧疾配方到製作,完全照搬,結果沒有任何結果。重新做一遍,還是如此。

這間接證明:中醫理論指導的瘧疾治療方案,以及相應的藥物雙雙無效。

第二步:青蒿疑雲。屠呦呦試了黃蒿,又試了冷提取方式,居然成功了。這意味著屠呦呦學了太極,卻用亂拳打死了老師父。後來為了彰顯中醫貢獻,把實際叫黃蒿的植物改為與藥典上記載一致的青蒿。可惜製作方法改不過來了。

由此可見,青(黃)蒿只是碰巧釆用的植物,碰巧屠呦呦學過現代藥物提煉方式。

植物是世界傳統藥物共同的原料,不專屬於中藥,更沒中醫理論(配伍)的影子,經驗方都沒用上。青蒿素純粹是西藥。人工合成青蒿素,更加證明是單一成份起作用,和病人的所謂中醫概念的體質無關。

中醫常說中國人體質與外國人體質不一樣,為了吹牛,青蒿素使用就中外一樣了。

中醫、中醫粉的腦袋很特殊。



希宇坡恩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深意,很多人會以為是青蒿素是中藥,是中醫治療瘧疾的經驗總結,當時發明者也說其靈感來自中醫古籍。確實是青蒿素殺死了瘧原蟲治好了瘧疾,但是也並沒有真的借鑑中醫理論。中醫要求是利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辨證施治才是按中醫理論治好了瘧疾。而青蒿素只是來自中醫書中的一個方子,屠呦呦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2000餘方藥基礎上,編寫了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研究者對既往篩選過的重點藥物及幾十種後補藥物,夜以繼日地進行實驗,1971年發現中藥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對瘧原蟲有100%抑制率。結果證明: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瘧效果最好。

1971年,從該有效部分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

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優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

1973年9月,屠呦呦課題組還首次發現了療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1992年,她歷時多年主持研發的青蒿素類新藥——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藥證書》並轉讓投產。該研發項目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是屠呦呦對中國乃至世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從過程看,並不是中醫理論能夠指導出來這個藥物,因為在課題組成立後,曾經篩選上萬種藥物,但是效果都不好。以往古籍中記錄的方子,都沒有獲得臨床效果的驗證。而最終藥物發揮作用的,只是青蒿素這個成分。

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在全球推廣。“2005年,全球青蒿素類藥物採購量達到1100萬人份,2014年為3.37億人份。2000年至2015年期間,全球各年齡組危險人群中瘧疾死亡率下降了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了65%。“青蒿素類藥物作為治療瘧疾的主導藥物,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的貢獻,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2015年榮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兩項大獎,均為中國本土科學家的“零突破”。2016年榮獲國家科技最高獎。

從中醫中藥中已經臨床驗證有效的藥物中,選取其中實際有效的成分,是現代醫學的思路,不是中醫理論。


感染科李侗曾


青蒿素起源於中醫藥,呵呵。

青蒿素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對人體感染瘧原蟲有特效的藥物,只能說中國古人第一個發現了這種東西的價值。這只是“發現”,不是“發明”。

那個時代,中國是世界領先的文明,所以理所當然對各種自然資源的開發領先於世界,這其中就包括生物資源的開發,哪些能吃、哪些能治病,這些方面的知識當然積累了很多,所以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事實上,從非洲南美的原始部落到地中海周圍那些古文明,從植物中尋找治療疾病的藥物這種傳統普遍存在,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哪怕到了今天,這種方法也仍然是世界各大醫藥公司尋找新藥的重要途徑,比如上世紀末發現的抗癌藥紫杉醇,聽名字就知道是怎麼來的。事實上,現代醫學公認的第一種“西藥"阿斯匹林,最早也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其實青黴素之類也是生物提取物,只不過黴菌從分類上說不是植物。

所以,從古至今,同樣的事情大家都在做,只不過我們的古代文明更發達一些,知識傳承更系統些,所以積累豐富很多。我們的中藥是筆巨大的財富,這必須承認而且事實上是公認的,歐美特別是日本的藥企同樣在嘗試從這座寶庫中挖掘寶藏。

但是中藥跟我們現在的中醫,是完全一體的嗎?恐怕未必。

古人發現這種植物那種礦物對某種病有效,那自然就用起來,長期使用中發現了一些泡製方法、一些效果更好的搭配等等,這都是簡單地經驗積累,不成系統也沒有理論統合指導,尚不能上升為一門“學問”。中國曾經領先世界,這方面知識的積累更豐富,當然也就有更多的聰明人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整理、歸納,試圖發現其中規律性的東西,把經驗上升到理論。

但是最終總結出的這套理論,有多大價值呢?這是我們今天爭論的焦點。

中藥材這一塊兒是個大寶庫,世界公認;從古至今積累的諸多藥方,其中必然也有很多有價值的部分這也沒有太大爭議;但是陰陽五行穴位經脈這套昇華出來的“理論”,那就…

現代醫學或者說西醫,他們的一大功勞就是微生物的發現,然後有意識地在實驗室中尋找對付微生物的方法,疫苗+抗生素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而我們的中醫理論呢?根本就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不知道那些瘟疫和外傷感染到底是怎麼回事…就算憑經驗總結出“風邪入體”之類的說法,始終也沒弄清楚過這所謂“風邪”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單從這一科來說,雙方成就天差地別,完全沒有可比性。

實際上從大多數科目來說,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西醫能治病,並且能說清楚這病是怎麼回事、是怎麼治好的;老中醫也用中藥治好了很多病,但這其中那套玄妙的理論佔幾分功勞?至少在現代科學的這套體系裡,我們不大能看得明白。

而且中醫有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過於依賴經驗,“老中醫"三個字的價值巨大,所以傳承就尤為困難。但是西醫就很不一樣,用儀器用驗血的方法查清楚的常見病,實習生和老教授開出的藥方是一樣的,哪怕是外行,拿瓶青蒿素仔細看說明,也能把瘧疾給治嘍…

我們的先人一兩千年前就發現了青蒿的功用,但是卻從沒真正戰勝瘧疾,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醫…而用現代科學方法提取出青蒿素之後,這幾十年間…


球是一種態度


屠呦呦女士獲得諾獎以後,一些中醫粉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逢人便說中醫如何如何厲害。然而你要是問他們中醫理論在青蒿素研發應用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他們大概是要啞口無言的。

青蒿素從發現有抗瘧藥效到成品化用於人群,中醫的存在感真的是非常非常低。

196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屠呦呦女士和同事們開展抗瘧新藥物研發,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閱中醫古籍、民間偏方甚至祖傳秘方,幾乎把有有文字記載的抗瘧藥物、單方和組方全部看了一遍,而這些方子的總數高達2000餘。在初篩後,確定了600多種相對靠譜的藥物,彙總成一部《抗瘧單驗方集》。然後又精選了200多種藥物進行深入研究,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才終於確定了幾十種最有希望的藥物。直到1971年,研究人員才驚喜的發現青蒿的乙醚萃取物中,中性部分對瘧原蟲有100%抑制率。


可見,2000多種中醫古方、民間偏方和祖傳秘方都宣稱能治瘧疾,但是最後通過實驗驗證,僅僅幾十種有希望的,而真正對瘧原蟲有高效抑制作用的僅僅青蒿提取物,而青蒿用於治療瘧疾也僅僅是葛洪《肘後備急方》裡面的一句話而已。葛洪也沒有說這個青蒿到底是哪一種青蒿......更沒有說青蒿能治瘧疾的中醫理論。


然而這種中性提取物這就是青蒿素嗎?

很抱歉,這個中性提取物中含有十幾種成分,如何發現其中的有效化學分子?

確定了有效分子及其結構以後,如何工業化合成從而大量生產服務人類?

這隻能靠理論化學、化工學和生物醫學,中醫古籍和中醫理論幫不上任何忙。


所以中醫和傳統醫學研究者切記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貪天之功。

任何行業想要持久健康地發展下去就要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勇於批判和自我批判。現代醫學之所以昌明就在於不斷堅持用人類最新的科技成果武裝自己,從而吐故納新,不斷進步。


菲利普醫生


我的答案是青蒿素殺死了瘧原蟲治好了瘧疾。

說到青蒿素,無法迴避屠呦呦。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瘧疾是主要用奎寧治療的,時間一長就產生了耐藥性。屠呦呦從中醫典籍《肘後備急方》裡面看到古人有記載用青蒿來治療瘧疾頗有效果,於是受到啟發,首次從青蒿里面發現並提取了青蒿素,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物成分。屠呦呦發現並提取出青蒿素,在當時拯救了數億瘧疾患者的性命,後來獲得諾貝爾獎,是中國大陸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首先,中醫更準確地說是一種經驗醫學,在遠古年代,得了瘧疾根本就無藥可治,那怎麼辦?在長期的與疾病鬥爭過程中,在某一天人們突然發現瘧疾患者服用青蒿後居然有效果!當時古人當然不知道為什麼青蒿能治瘧疾,在那個沒有顯微鏡的年代,人們連瘧疾是怎麼引起的都不知道。雖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古人把這個“經驗”記載在書籍,以惠及後人。因此,古人發現青蒿能治瘧疾不是靠什麼中醫理論,沒有任何理論能推導出青蒿能治瘧疾,“青蒿能治瘧疾”的經驗是漫長歲月中經過無數試錯、偶然獲得的中醫經驗。

在人類藥物的發明歷史上,很多藥物都是偶然得之。包括眾所周知的青黴素,也是弗萊明不小心碰到試瓶而無意中發現,不是科學推導、精心設計得來的。而屠呦呦從青蒿里提取青蒿素用的是現代醫學的手段,青蒿素是一種化合物,有分子式和分子量,是一種醫藥。青蒿素之所以用這個具有中醫色彩的名字,完全是因為它是從青蒿里提取出來的。

經過臨床試驗,青蒿素治療瘧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獲得了現代醫學體系的認可。青蒿素的發現的確從中醫書籍中獲得了靈感,是從“結果”反推出“原因”獲得的成果,但是,和中醫理論一點關係也沒有。很多中藥號稱能治這病那病,但只有像青蒿素那樣,能提取出有效成分,該有效成分能通過至少3期藥物臨床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這樣才能為現代醫學西醫體系承認並使用。


懸壺小兒科


一,題主混淆慨念,有意挑起是非,要回答者非白即黑,實屬可惡。

二,青蒿素的發現和使用,即是中醫的功勞,也是西醫的功勞。

三,古代對苦蒿,臭蒿,青蒿,黃花蒿等,統稱為青蒿。

四,設想,如果屠先生是個沒有參加過”西學中”的純西醫,甚至是對中醫不屑一顧的中醫黑,就不可能在研究中,去鎖定青蒿治瘧。大自然植物有數百萬種之多,她沒在古驗方中尋知青蒿治瘧,就不可能在幾百種植物中,篩選出青蒿。她只能挨個把數百萬植物一一篩選,這是三輩子也不可能完成的事兒。青蒿素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倘若,她在對青蒿素提取過程中,連連失敗時,不去翻閱中醫古藉《肘後方》,或是忽略了”一握,水浸,絞汁”這些關鍵詞句,仍按西醫常規提取法,失敗下去。青蒿素會延遲十年或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有可能出現。所以,這就是中醫對青蒿素出現的功勞。

設想,如果中醫仍沿用”一握,水浸,絞汁”的方法冶瘧,在一定程度上能獲療效,但很難普及。正是選用了西醫藥提取有效物質的方法,才獲得了青蒿素及其製劑。這就是西醫對青蒿素出現的功勞。

五,青蒿素的出現,是中醫西醫協作的產物。注意,這是中醫西醫在各自理論基礎上的,互幫互助的協作,不是現行欲打亂中西醫各自理論體系的,不倫不類的”中西醫結合“。中醫西醫,協作可以,結合很難。至少近百年很難。


99好人99


451

Wanno1234

轉自:《“中國神藥”青蒿素與中醫無關_發現者第150期》

2011年度拉斯克獎公佈獲獎名單,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並提煉出用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臨床醫學獎"。一位中國人摘取有著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美譽的拉斯克獎,把一種植物青蒿推到世界面前,有輿論稱這是為反中醫論者給出的最好證明;而實際上,青蒿素的研製跟中醫的關聯極其微弱,青蒿因為錯誤的煎熬方法導致價值盡失,一度被中醫當無用垃圾扔掉。有人對此形容說:一群科學家在中醫垃圾堆裡發現了寶貝。

治瘧藥青蒿素與中醫無關

中醫從源頭上就無法對瘧疾作出病理分析,不知本更無法治本;而現代醫學分析瘧疾是蟲媒傳染病是有依據的,符合邏輯的。

現代醫學確定瘧疾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蟲媒傳染病。

研究證實,在中醫典籍中記錄的"青蒿"其實並無任何抗瘧作用;很多國家已開始培育黃花蒿用於提煉青蒿素。

對能治瘧疾的青蒿,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絕大多數為錯謬,首先傳統中藥青蒿包括兩個品種,黃花蒿有抗瘧作用。

黃花蒿在全球多地都有,但只在中國重慶酉陽生長的黃花蒿被發現含有的青蒿素最高。

中醫對瘧疾成因分析不合邏輯:不知本,何以治本?

中醫治療瘧疾從根源上來看就偏離了科學的軌道,在對瘧疾成因的分析中,史料如是記載:中醫認為引起瘧疾的病因是感受瘧邪,在《內經》中將其稱為"瘧氣"。其中引起瘴瘧的瘧邪亦稱為瘴毒或瘴氣。中醫認為,在中國南方所致疾病較重,易於內犯心神、使人體陰陽極度偏盛。 "感受瘧邪之後,瘧邪與衛氣相集,邪正相爭,陰陽相移,而引起瘧疾症狀的發作。瘧邪與衛氣相集,人與陰爭,陰實陽虛,以致惡寒戰慄;出與陽爭,陽盛陰虛,內外皆熱,以致壯熱,頭痛,口渴。瘧邪與衛氣相離,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發作停止。"當瘧邪再次與衛氣相集而邪正交爭時,則再一次引起瘧疾發作。

現代醫學對瘧疾的描述卻是清楚細緻、合乎邏輯的:瘧疾是人經過蚊子叮咬之後感染瘧原蟲引發的一種蟲媒傳染病,其臨床表現是寒戰、發熱發痛、肝脾腫大等。這是由於瘧原蟲在人體肝臟內寄生孵化,成熟之後進入人體血液破壞免疫細胞導致。[詳細]

最初中醫將研究對象弄錯:青蒿並不含青蒿素

1969年為研發抗瘧疾藥物,北京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加入項目,屠呦呦任科研組長。首先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入手,並收集地方藥志及中醫研究院建院以來的群眾來信,尋訪老大夫總結實際經驗等,彙總了植物、動物和礦物等2000餘種內服外用方藥,從中整理出一冊《抗瘧單驗方集》,包含640多種草藥,其中就有後來聲名遠揚的青蒿。

在藥物篩選實驗中,青蒿提取物對瘧疾的抑制率很差,甚至還不及胡椒有效。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青蒿並沒有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對能夠治療瘧疾的青蒿,中醫典籍中所記載絕大多數為錯謬,首先傳統中藥青蒿包括兩個品種,學名為黃花蒿的具有抗瘧作用,而學名為青蒿的沒有任何抗瘧作用。其次絕大多數中藥用煎熬等高溫方法配製,實際上青蒿素在溫度高於60度時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對瘧疾有任何治療作用。

唯一幸運的是,唯一一個對青蒿使用正確的《肘後備急方》治瘧驗方對青蒿素研究有了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但,這只是一個驗方並非中醫藥方,是根據一些醫生長期治療某種疾病總結出來的方子,與中醫的辨證論治、複方配伍的理論無關。[詳細]

從《本草綱目》到《瘧疾論》:幾乎沒有治瘧方提到青蒿

中醫對青蒿的使用方法,唯一有正確記錄的是《本草綱目》,其中提到要使用"新鮮的或陰乾後研成粉",而《本草綱目》其實又是引用了《肘後備急方》中的記載;此外,《本草綱目》中提到的不僅有青蒿,還有黃花蒿,李時珍誤以為治瘧疾的是青蒿,而非黃花蒿。在清朝的韓善徵所著《瘧疾論》(1897年刊行),在當時為輯述瘧疾較為全面之專書,所列治療的古方12個,無一提及青蒿;今方31個,其中2個提及青蒿,且都是湯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青蒿含有青蒿素,經過煎煮其活性也遭破壞,對治療瘧疾無效。一個簡單的事實呈現在面前,從晉代到清朝,治療瘧疾的數十個藥方,極少提及青蒿。提到青蒿的,也被中醫的用藥方法自我消滅掉了。[詳細]

青蒿被中醫發現後,其實對瘧疾治療作用不大

從《肘後備急方》成書到發現青蒿素的一千六百餘年來,中醫對付瘧疾的狀況並沒有任何改善,仍處於一種 "束手無策"境地。其中所記載的所謂"青蒿一握",含有的青蒿素是非常有限的,青蒿素在腸胃中易被分解,吸收較差。因此直接用青蒿對付瘧疾顯然不行,藥效不夠,新鮮的也不便保存、運輸。

歷史資料中,有對中國曆朝瘧疾防治束手無策的案例記載。其中,明萬曆時期在東南志區有過大範圍的流行,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江西的永新、永寧、福安等地出現大範圍流傳,造成永寧、福寧"死者無算";永新"死者不可勝紀"的嚴重後果。而在1693年,清康熙帝患瘧疾,當時所有宮廷御醫和民間中醫都束手無策,後服用由法國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樹皮粉末而康復,康熙皇帝斥中醫"南方庸醫"。在1950年,統計顯示全中國有瘧疾病人3000萬,當時每年病死有數十萬,位五大傳染病之列,中醫並沒有起到任何治療或預防的作用。[詳細]

化學研究和提純工藝,讓青蒿素得以開枝散葉

對青蒿素進行化學結構的確定,是天然藥物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能為研究具有新結構類型的新藥提供先導化合物,這就是化學家們的事情了。在確認有效的藥材後,後續過程沒有用到中醫理論也不需要中醫參加:化學家和醫學家登場。他們分離出青蒿汁中的各種成分,再逐個試驗。

這個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提純——再試驗——測定化學結構——分析毒性藥效——動物試驗——臨床試驗——提取工藝的優化——生產工藝"的設計,一直到作成藥片擺到櫃檯上。在中醫記載中,對青蒿的使用是"熬湯",溫度超60度之後對治瘧有效的青蒿素分解失效。在1971年下半年,的確是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乙醚的沸點為34.6度),提取物抗瘧作用率達95%到100%,這一方法對證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關鍵作用——但用乙醚提純的過程,與中醫無關。[詳細]

對青蒿素治瘧原理分析,也是通過化學實驗確定證明

青蒿素是中國藥學工作者1971年從菊科植物黃花蒿葉中提取分離到的一種具有過氧橋的倍半萜內酯類化合物。有機研究所和北京中藥所的具體工作人員這期間做了大量反應,確定了青蒿素過氧的存在,也證明了過氧是青蒿素抗瘧的活性基團;青蒿素的鈉硼氫還原反應給青蒿素的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可能;青蒿素的鹼處理反應為後來青蒿素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方法,而這一些貢獻在一份鼓吹中醫對青蒿素研發的檔案中,都不曾被提起。[詳細]

  有人曾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青蒿素與中醫的關聯:"一大群科學家,走進一間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櫃試圖尋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後在屋後的垃圾堆裡發現了寶貝,後來還有證據表明,這個寶貝不是屋主的,是一個房客偶然留下的,並被屋主丟棄了的。"在尋找青蒿素的過程中,與其說中醫參與了,不如說中醫實際上只是一個研究對象而已。


Wanno1234


真不要臉,發明者都說了是中醫藥的成果,你們這些人死不承認,好象你們才是青蒿素的發明者,可為什麼不讓你們這群人去領獎,事實擺在面前還不認帳,說不懂吧還不承認,還在問青蒿素是中藥還是西藥,告訴你吧西醫藥是建立在解剖學和化學基礎上的,辨識病靠解剖學,治病靠化學,西藥都是化學合成的。中醫藥建立是建立在脈絡學和對大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辯識病靠中醫基礎理論,治病靠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質(包括動植物和礦物等)。例如早期治療瘧疾的是雲南大森林裡的一種樹的皮,叫金雞納霜,也是中醫藥,治瘧疾特靈,後來西醫研究出金雞納霜的成分並人工化學合成,叫奎寧,你說是中西還是西醫。前人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從來也不問是中藥還是西藥,也不去爭,只要治病就行。可以說世界上能治瘧疾的藥都是從中醫藥中挖掘出的,沒有中醫藥的記載,人類根本不知道什麼東西可治瘧疾,西醫是將中藥的有效成分人工化學合成,那你們說是算中醫的還:是西醫的?


手機用戶62548063670


看到200+的回答在爭論青蒿素是中藥還是西藥,我也是醉了,沒一個正經回答,都是長篇大論,又都說不到點子上!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人類對瘧疾的記載已經有4000多年曆史。


早在公元前2700年,中國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就描述了瘧疾的相關症狀:發熱、寒顫、出汗退熱等。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也開始認識到瘧疾的可怕,因為這種疾病造成了城邦人口的大量減少,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記錄了這種疾病的主要症狀,之後,文獻中出現了眾多的瘧疾記錄和農村人口減少的情況;到公元3~4世紀,印度古代醫學經典《蘇斯魯塔集》認為,瘧疾的發熱病症與某種昆蟲的叮咬有關。

瘧疾傳播十分廣泛,中國古代所說的“瘴氣”就指的是它,而對瘧疾的治療卻一直沒有好的藥物。中國古典醫書中對瘧疾的記載和治療稍後再說,先說說西方的情況。西方最開始治療瘧疾是用一種從金雞納樹皮中提取的化合物,叫做奎寧,但是人工合成價格昂貴而有沒有辦法從植物中大量提取以滿足工業化的需求。

隨著一戰的爆發,瘧疾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20世紀初,絕大多數奎寧來源於印度尼西亞種植的金雞納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奎寧供應被切斷,從而被迫開始研製奎寧的替代物或簡化化合物。1934年,德國拜耳製藥公司的漢斯·安德柴克博士研製出一個結構簡化但藥效依然很好的奎寧替代物——氯喹。之後,氯喹藥物成為抗擊瘧疾的特效藥。

二戰期間,印度尼西亞被日本控制,能提取奎寧的植物金雞納樹皮自然也被死死地控制,加之得不到德國生產的氯喹,在北非和南太平洋島嶼上作戰的美國兵力受到瘧疾的沉重打擊,美國政府極為緊張。這時,他們從被俘獲的印尼士兵身上搜到白色藥片,美國科學家因此合成出氯喹。

據說二戰結束前,美國生產了幾噸重的氯喹藥物。

二戰結束後,引發瘧疾的瘧原蟲對氯喹產生抗藥性;20世紀60年代初,瘧疾再次肆瘧東南亞,疫情難以控制。

1961年5月,美國派遣軍隊進駐越南,越南戰爭爆發。交戰中的美越兩軍深受瘧疾之害,減員嚴重,是否擁有抗瘧特效藥,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美國投入鉅額資金,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但沒有找到理想的藥物。越南只能向臨近的中國求助,畢竟唇亡齒寒。

1967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一個旨在援外備戰的緊急軍事項目啟動了。因為啟動日期是5月23日,項目的代號被定為“五二三項目”,這是一個集中全國科技力量聯合研發抗瘧新藥的大項目,60多個單位的500名科研人員參與,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參加了“五二三計劃”。


國內其他科研人員已經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屠呦呦決定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開始,也四處走訪老中醫,她整理了一個640多種包括青蒿在內的草藥《抗瘧單驗訪集》。

但在最初的實驗中,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她再次翻閱古代文獻,《肘後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中的幾句話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原來青蒿里有青蒿汁,它的使用和中藥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在攝氏60度的溫度下製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她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中醫古籍中關於青蒿素的記載有:《神農本草經》中“味苦寒,主疥搔、痂癢、惡創、殺蝨、留熱在骨節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川澤。”《肘後備急方》中記載“青蒿一握,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寒熱諸瘧。《本草綱目》中記載“苦寒無毒……治虛勞寒熱、骨蒸、煩熱、虛勞盜汗、瘧疾寒熱、赤白痢下、衄血……”。

為什麼要從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中醫古籍中對瘧疾的治療不止青蒿一種,“523”科研團隊探索過的有成千上百中中草藥,但效果都不是很滿意,而青蒿的抗瘧效果又不穩定,所以就需要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青蒿素!

中草藥成分化學結構的確定,是天然藥物化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能為研究具有新結構類型的新藥提供先導化合物。同時還要完成青蒿素的人工全合成問題。

之後就需要對青蒿素的結構進行解析,對其藥理藥化性質進行研究,以便獲得更好的抗瘧藥,此後發現青蒿素的衍生物——雙氫青蒿素,抗瘧效果優於青蒿素,且耐藥性低。

青蒿素為什麼能抗瘧?

青蒿素中含有特殊的過氧鍵,這是青蒿素採用乙醚低溫提取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發揮抗瘧作用的重要基團。

瘧原蟲的繁殖過程:


青蒿素抗瘧疾作用機理主要在於在治療瘧疾的過程青蒿素活化產生自由基,自由基與瘧原蛋白結合,作用於瘧原蟲的膜繫結構,使其泡膜、核膜以及質膜均遭到破壞,線粒體腫脹,內外膜脫落,從而對瘧原蟲的細胞結構及其功能造成破壞,細胞核內的染色質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青蒿素還能使瘧原蟲對異亮氨酸的攝入量明顯減少,從而抑制蟲體蛋白質的合成。


問之之問


問題很有意思。大概提問者既想黑黑中醫,又怕惹毛十幾億人。本人也確實認為祖國在諸多方面值得改善,中醫也不例外。的確,是青蒿素殺死了瘧原蟲治好了瘧疾,但也不可否認青蒿素提取於青蒿,而青蒿是一種中藥,要說屠呦呦獲獎和中醫毛關係也沒有應該也說不過去,要不然,屠呦呦不從黃蒿中去提取黃蒿素治療瘧疾呢?我們的中醫,由中藥,中醫理論組成,許多動,植物,礦物都作為中藥,其中對疾病有療效的有效成份當然是化合物,青蒿素殺死瘧原蟲治療瘧疾按西醫理論來講當然算是西藥,但青蒿煮湯治瘧疾難道不是中醫,不可否認西醫對治療某些疾病快速有效,但也不見得西醫院裡就不見得沒有不治身亡的病人,中醫治療疾病比起西醫來講,確實療效慢,但中醫也應該弄好了一些西醫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不管是西醫也好,還是中醫也好都不是萬能的。對中醫來講,如何去發現中藥中治療疾病的有效成份,以提高藥劑中因有效成份濃度不夠而造成療效緩慢應是中醫的一個發展方向。至於中醫理論,個人有時也覺得是在忽悠,但想起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在當時的人們哪一個不認為哥白尼是瘋子,所以,證明中醫理論中正確的觀點,剔除掉其中的錯誤的成份才是我們這些現代人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