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是個優秀的企業家嗎?

胡侃砍


近幾年對聯想的爭議一直沒有停過,大眾對於聯想的意見集中在兩個問題上:

1、聯想在移動互動網時代沒有任何作為;


2、楊元慶高達上億的年薪與聯想持續下滑的趨勢形成嚴重反差;

直到今年5月份5G通信標準投票事件被翻出,聯想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柳傳志更是語音喊冤,事件持續發酵聯想捲入信任危機。

聯想是不是賣國賊不重要,可能他真的不是,但在人們心目中被認為是賣國賊則很重要。

這一切的問題都來源於楊元慶掌舵期間聯想的頹廢表現,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大眾不會聽你解釋,只需要看你的結果。

無論柳傳志和楊元慶如何高調的喊口號,而經營結果是不會騙人的,企業的持續頹廢一定有原因,戰略錯誤是核心問題,而戰略錯誤的本質則來源於企業領導人,當然不止是楊元慶一個人。

而具體討論楊元慶是否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我認為應該分階段來看,移動互聯網之前可以稱的上優秀,但之後應該是不及格的,兩者疊加綜合來看是剛剛及格。




天檀


對企業家的評判是動態的,就目前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而言,楊元慶是優秀企業家。從研究生畢業,選中了當時最前沿、草創時的計算機領域,加盟聯想,一路拼殺。既能在二三線城市小街大巷中推銷各種計算機,打印機,迅速帶起一支鐵軍;到創建聯想電腦品牌,最終把神般的國外品牌收購到自己版圖,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級公司的掌舵者。

這是了不起的,值得驕傲的。

而這些年對楊元慶的爭議,主要聚焦在聯想集團發展速度變慢上,聚焦在相對位置愈來愈挫,未來堪憂。

我們都知道,聯想集團在這一兩年也焦急、急促地往人工智能方向押注、轉型,但聯想集團被視為人工智能型公司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聯想集團有多少的收成?投資時代,聯想集團的成績如何?收購IBM PC業務,是撿了別人拋棄的,那聯想的創新又在哪?聯想手機怎麼在小米,華為,OPPO等陣營中露不出來,等等。

因此,很多人質疑說,楊元慶是個優秀的企業家嗎?

企業有它的發展週期,企業家也有他一定的成敗週期,柳傳志被定格為成功企業家已相當確定,作為聯想集團的第二代領導,楊元慶的被期望值很高,倘若一再墜落,很難讓人感覺他是多麼優秀,多麼傑出。

對企業家的評價是動態的,也是相互比較的,如若培養出崛起之聯想的第三代CEO,那在整理複雜之歷史時,確定楊元慶之優秀,也是可能的。這也是我本人尤其看好的一面。我認為,聯想集團的困局,需要大魄力地引進變革型、砍殺型CEO入局,才可反轉。

但我們可以設想,楊元慶並不會就此罷休,動態中可能也有超乎想象的反轉。

我們共同期待。


財經作家邱恆明


如果比年薪楊元慶是個優秀的ceo。

如果是對一家公司的貢獻楊元慶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是聯想的業績,還是對支持過他們的消費者。

楊元慶接手聯想後在科技研發上,對市場引領上和同時的公司比是倒退的。

楊元慶把聯想從中國科技一哥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公司。不可說不悲哀。特別是拿了鉅額高新的他。



聯想雖然還站在pc行業的前頭,但是創新乏力,手機也沒做起來,聯想的手機有可能做起來的。因為它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業務。

楊元慶代領的聯想成為了眾矢之的。這裡面的錯誤和教訓,不知聯想吸取沒。現在看楊元慶依然繼續做他的聯想老大。



不過中國已經有了很多優秀的科技公司,已經不指望聯想帶給我們驕傲了。

聯想的今天和楊元慶有很大關係,一個領導人的能力決定了這個公司的高度。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百舌說


看看聯想現在的業務現狀,PC業務老大的位置丟了,手機業務已經成了笑話,大數據、雲服務、AI這些熱門領域基本上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果,但是楊元慶還拿著一年一個億的薪水,你說他算是個優秀的企業家嗎?


楊元慶很早就進入了了聯想,後來受到柳傳志賞識,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後來順利接了柳傳志的班,但是接班之後基本上還是在柳傳志影響力的庇護下。他接班後聯想PC業務的發展基本還是延續了柳傳志定下的戰略,楊元慶只是個執行者。手機業務曾經可以算是他自己的業績,但是現在看來要成他的敗筆了。


聯想手機在智能手機剛興起的那幾年,2010年-2013年還是可以,甚至做到過國內第二的位置,但是太依賴運營商渠道了,在互聯網手機迅速崛起的時候,聯想高層還對手機業務之前取得的成績洋洋自得,對互聯網手機一副看不懂也不想看的態度。


結果就是2014年之後聯想手機銷量迅速下滑,聯想先後搞了幾個互聯網品牌,樂檬、ZUK一開始都做的不錯,但是後來都無疾而終。後來買了摩托羅拉,想複製當年收購IBMPC業務的成功,現在證明這一策略並不成功。2017年宣佈聯想旗下手機品牌只保留摩托羅拉,今年又說要恢復聯想品牌,沒見過哪家手機公司業務變動這麼混亂的。


所以楊元慶只能算是個及格的企業家,優秀談不上。


時代科技漫談


“逆風而行”的楊元慶:7月份,我曾說過,不達到目標我就會退位。

這兩年,因為聯想集團的業績和轉型困境,讓楊元慶也陷入了一個輿論的困局。

這期間,唱衰的聲音貌似佔據了主要聲道,有些人甚至從聯想的管理、發展數落到楊元慶本人,再到行業的下行道。而大多數人在附和中指責。

去年,柳傳志曾談到楊時說:“楊元慶確實遇到了困難,但是他當時確實起到很大的功勞,所以我覺得應該客觀的看待一個人”。

文/華商韜略

【1】

楊元慶曾是令業內幾次刮目的聯想少帥。

在安徽合肥長大的楊元慶,198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並於三年後取得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同一年,他正式進入創立僅五年的聯想,做的是銷售業務員。

一線歷練了兩年多以後,楊元慶被提升為聯想計算機輔助設備部總經理,並一改零售和批發傳統銷售模式,創造了代理和分銷新模式。

由此,中國IT業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分銷商。通過分銷模式,計算機輔助設備部實現了銷售額年均增速超過100%,多次獲得美國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獎”。

突出的表現讓楊元慶很快從聯想集團年輕一代中脫穎而出,而柳傳志也很欣賞,並有意加倍愛護這棵好苗子。

1993年,聯想推出自有品牌電腦後,柳傳志決定向國際PC品牌發起挑戰,將市場銷售的擔子交給楊元慶。

次年,楊元慶被委以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重任。那年聯想發生了太多的事,香港聯想上市;公司創始團隊出現嚴重分歧;柳傳志舊疾復發等等。這時的保持聯想發展,穩住大局的任務,落在了楊元慶身上。

那一年,楊元慶30歲。

他領導聯想微機事業部後,立即重塑管理架構;打破充斥市場的“電腦=奢侈品”的觀念,將聯想新一代電腦命名為“Economic”,主打性價比;適時導入了代理和分銷體制。

這一系列破冰式的改革,讓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震動了市場,也贏得了市場。

楊元慶不負眾望的走過了聯想多事的那一年,電腦市場佔有率從4%迅速提升到6%。三年後,其PC業務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達到27%,當仁不讓地成為國內第一品牌。

那是楊元慶大展身手的一段非凡經歷,同時他的性格缺點也從中顯現出來。

作為楊元慶導師的柳傳志曾評價,他很肯定楊元慶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上進精神,同時也對他認準道理從不妥協的做法有很多擔心。

對柳傳志的苦心,楊元慶痛定思痛徹底轉變。他曾說:“如果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沒有柳總的那種妥協,聯想可能就沒有今天了。”

正是在這樣的衝刺與修煉中,楊元慶朝著聯想需要的領導者目標不斷成長。

到2000年,他已經將聯想帶成了營收近3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創國內公司發展的一個奇蹟。這一年,美國《商業週刊》把聯想列為“全球科技百強”中的第八名。作為公司領導者,楊元慶開始被業界稱作“聯想少帥”。

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當時,他希望在未來5到10年,推動聯想進入世界500強。因此,從那時開始,他積極嘗試聯想多元化和品牌國際化運作。

楊元慶開始摸索國際化的時候,IBM與聯想的接觸就開始了。

IBM表達出售其PC業務的意向,但彼時聯想集團全年營業額僅30億美元,綜合實力有待提升。但從那時起,楊元慶就已經在扮演兩方的溝通者,直到後來收購意向確定,雙方正式交鋒。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用12.5億美元收購了IBM PC,從規模上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腦品牌廠商。

IT界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楊元慶,聯想不敢併購IBM的PC業務。”也許有誇大,但楊元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

這次併購後,楊元慶從聯想集團CEO變成了聯想集團董事長,但時間不久,波折再起,柳傳志迴歸。直到2011年11月2日,柳傳志正式卸任董事長一職,僅擔任聯想集團名譽主席和高級顧問,楊元慶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期間,楊元慶提出並實施了“保衛+進攻”的“雙拳戰略”,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執行兩種策略,成熟市場的Think業務採取防守態勢,在新興市場和全球消費業務領域主動加大進攻力度。

調整戰略和組織架構,重新打造聯想的企業文化,這個戰略實施後,到楊元慶接任,聯想集團已經成為超越戴爾的全球第二大PC廠商。

2012年,楊元慶這隻雄鷹一飛沖天,領導聯想集團晉級全球第一大PC廠商。

【2】

也是在同一年,聯想集團確定了相關的擴展業務,同時企業戰略規劃頻頻變動。

去年柳傳志在出席一次活動時表示,“戰略考慮方面,他們也是要好好吸取經驗教訓。”他們顯然指的是楊元慶帶領的聯想集團高管團隊。

2012年,宣佈了“PC+”戰略,將聯想集團的業務擴展到相關硬件領域,還在PC的後臺設備、服務器、雲服務領域同時開拓市場;

2013年,其根據業務線劃分為兩個業務集團,分別為Think業務集團和Lenovo業務集團;

2014年,聯想兩大業務集團變為四個獨立業務集團: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和雲服務業務集團;

2015年,楊元慶將聯想集團業務收縮為個人電腦業務、企業級業務和移動業務“三大引擎”;

2016年,聯想集團宣佈組織架構重大調整,波及旗下四大業務集團;同年,楊元慶提出“三波戰略”,分別是:核心PC業務、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業務、自然語言交互和人工智能業務;

到2017年“三波戰略”有了更新版本:保命的電腦業務(聯想PC佔整個集團收入的71%)、提升未來發展的手機業務,以及重點佈局的智能設備和“設備+雲”。

在這短短几年內,聯想一路飆升的發展局勢出現了一個大逆轉,曾經一度被人們認為將成為蘋果的挑戰者的聯想,逐漸減速,並在智能手機、數據中心市場成了落後者。

2017年四季度,聯想虧損2.89億美元。而按照全年的銷量看,惠普逆襲,再次取代聯想成為PC市場的老大。

也是從去年開始,業績的下滑等因素引發了聯想和楊元慶的輿論熱潮。這期間,唱衰的聲音好像佔據了主要聲道,有些人甚至從聯想的管理、發展數落到楊元慶本人,再到行業的下行道。

不可否認,在智能移動端火爆後,PC變成了一個老行業。但任何一個產業都有它的生命週期和發展軌跡,這個週期有美好也有不好,而且無人可以一直美好。誰能斷定PC不會再有一波好行情?

同時,聯想集團即使業績下降,依然穩在前三的位置。

而以柳傳志、楊元慶為核心的領導班子,也早已看到了轉型的重要性,而且聯想加快多元化的業務佈局的腳步,正意味著集團的調整。

2017年夏天,聯想宣佈說,準備未來4年向AI研發投入至少12億美元。楊元慶許諾說:“我們會成為AI技術的領導者,我們所開發的AI比AlphaGo更重要。”

2018開年,一次電話會議上,楊元慶發話說:“我們仍然在努力,要讓企業扭虧為盈。7月份,我曾說過,不達到目標我就會退位。我當然不想退,我只是很有信心,深信我們能達到目標。”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華商韜略


請問他能跟企業家掛鉤嗎?哪點可以掛鉤?真正的企業家是華為創始人,福耀玻璃創始人,這些才是企業家。他,只能算是一個失敗的職業經理人,多一點都不行


林原州


是的,勿容質疑。元慶也領導聯想幹過幾場漂亮業績。眼紅鬼多在中國算很正常。








LLsSMDD


楊元慶,1964年生,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從普通員工做起,最後坐上了聯想老大的位子,可見其有一定的能力。但楊元慶領導下的聯想集團,經營狀況一直不算好,多元化戰略失敗,國際化戰略也走的並不順心。這與楊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楊元慶1988年進入聯想,從銷售代表做起,負責推銷使用INTEL386芯片的SUN工作站。楊元慶交出了出色的成績單,受到了客戶們的良好評價。

柳傳志對楊元慶的良好表現特別關注,1992年,也就是楊元慶進入聯想的第四年,柳傳志提拔楊元慶為聯想集團CAD部部經理。在楊元慶的帶領下,CAD部的發展可以用驚喜二字來形容,銷售額在兩年內從3000萬元猛增到3億元。出色的業績讓柳傳志更加相信自己當初沒有看錯人。

1993年,在國外品牌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的影響下,聯想業務深受衝擊,出現了較大規模的虧損。1994年,柳傳志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任命楊元慶為新成立的微機事業部總經理。在楊元慶的努力下,在國產PC銷量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聯想微機事業部的銷量即大幅增長,使聯想進一步鞏固了國內品牌老大的地位。

對於楊元慶在微機事業部的表現,柳傳志這樣評價:“楊元慶今天干得這麼自如,原因是他還沒有接班時,我就放手讓他幹,而我則在一邊看。”

楊元慶的工作能力確實不錯,但也有一個毛病,就是工作以自己為主,不懂得妥協,這嚴重影響了李在公司內部的形象和地位。

為了讓楊元慶學會妥協,柳傳志曾在公司高層領導、員工面前,對楊元慶進行痛罵。為了讓楊元慶明白自己的用心良苦,柳傳志連夜給楊元慶寫信,表明了自己想讓楊做自己的接班人,並告誡楊元慶,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領導人,一要有德,二要有才,同時還要有無私的品質和寬廣的心胸。柳傳志嚴厲指出了楊元慶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在做好一切準備後,2000年,柳傳志拆分聯想,楊元慶接管聯想集團,2001年,楊元慶正式成為聯想集團董事長。

楊元慶執掌聯想集團後,制定了多元化的發展戰略,進軍網絡、軟件等市場。但聯想的多元化戰略並沒有成功,除了PC業務一枝獨秀外,其他業務全部夭折,聯想為此交了10億元的學費。2004年,聯想不得不再次進行內部調整。

2004年,聯想跌入了低俗,銷量大幅下滑。這時,IBM的PC業務正打算出售,楊元慶認為這是聯想國際化的最好機會,最終以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PC業務,一時被稱不國際IT業蛇吞象的經典案例。

在楊元慶支持下,2006年和2008年,聯想又成為了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聯想的國際化之路看上去順風順水。但楊元慶交出的答卷並不光鮮,PC業務從全球第四下滑到第五,國際業務一直沒有盈利;國內業務也出現了下滑。2009年,聯想整體虧損1億美元。

沒有辦法,2009年柳傳志被迫再次出山挽救聯想的困局。

楊元慶最大的失誤,就是1億美元出售了聯想的移動業務,錯失了進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最好機會。柳傳志出山後,又以2億美元的價格回購了其移動業務。

2011年,楊元慶再次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此後,聯想在國際市場上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收購,但這些收購大多是長期虧損或已經沒落的產業,在競爭對手紛紛進軍新業務的同時,聯想好像有點不思進取,過於固守自己的傳統業務,發展前景確實不容樂觀。

柳傳志曾這樣評價楊元慶:“(楊元慶)是一個善於在最前線親自操作的人,做董事長以後要把握住CEO來工作,他的這個個性特點怎麼樣。還有一個,他以前人是很執著的人,甚至做有些事情會有些固執,溝通不是他的最長項。”

柳傳志有一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指出,“對於楊元慶來說,最大的考驗實際是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認識。”

從柳偉志的評價來看,楊元慶有能力,也缺點也很鮮明。

楊元慶可能是個好的將才,善於帶兵打仗,但不善於做統帥。聯想發展到今天,與楊元慶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這可能有柳傳志背後掣肘的原因,但楊元慶的經營戰略、投資方向等,現在來看確實有不合理之處。


我解春秋


一是CEO必須換,包括垂簾聽政的,確實跟不上步調,定下的戰略沒有靠增的二是美國企業問題,其實中國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是,定義為做中國市場的外資,也稱中國概念股,近2年混不下去了,倒是迴歸了兩個,360和分眾,TMD,行為惡劣更噁心,聯想也說私有化迴歸啊,我的中國心嘛


青果田園


楊元慶個人品質和能力不怎麼樣,出事時的百般辯解,不肯認錯,與廣大消費者互懟,對聯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還有那核立不倒的年薪,嚴重打擊了聯想內部研發工程師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一個只懂吹牛X的人的年薪是我們的數千倍,你叫我們如何有動力去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