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待「农民不种田,谁养活城市人」的说法?

陶浩海


是的,农民种田养活了咱城里人,这是对的,如果没有农民的辛苦付出,不要说我们吃不到粮食,就连瓜果蔬菜都吃不到。而且目前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完全是现代化农业,机械程度也不高。所以种庄家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而且每年还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判断今天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还要冒种田投资失败的风险。

尽管我国的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而且已经实现在十年的粮食大丰收的局面。但是中国农业还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中国农民后继无人该咋办?现在基本上种地的人都是50-60岁的人了,年轻人不愿意种地,农民不种田,已经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了。

二是农民收入不高咋办?别看菜场里的蔬菜价格很贵,但是农民真的没赚什么钱,主要是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三是农民投资信息不畅咋办?就是前些年大蒜涨价,大家一起种大蒜,后来蒜价下跌了,农民们都亏死了,过几年生姜价格上涨了,大家又去种生姜了,结果生姜价格大跌,也买不出去了。

所以,农民种田养活了城里人,这话没错,但我们城里人也应该通过各种金融和信息手段,让农民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比如贷款向农业倾斜、减少农产品的中间环节、把农业保险落到各村各户、通过网络发布农产品信息,建立起更多的农产品的期货市场,以帮助大户农民对冲种地的风险。这样才能做到,农民养活了城里人,而城里人又把先进的销售手段、产品信息、金融服务下放到农村,回报农民的付出,让广大农民增收又增长,减少投资风险。


不执著财经


笔者以为,这个说法从目前我国的粮食供给状况来看,说的并没有错,毕竟我国的粮食供给还是以小规模的散户种植为主,正是这些农民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农民如果不种田,城市人没饭吃”这句话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国粮食供给以国产为主。


虽然这些年来一直有人埋怨说我国粮食进口量太大了,这一点笔者也不否认,甚至还有进口量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017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了1.1亿吨,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样也毫无意义的占据了全球粮食进口第一的宝座。

但是,大家不要忽视了一点,这些都是在我国粮食产量高达6.1亿吨以上,三大主粮玉米,稻谷和小麦基本可以实现自产自销无需大量进口的前提下,要不然,以我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如果粮食自给率不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恐怕很多国家都要坐立不安了,因为中国人会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和他们抢粮食。

我国粮食生产以农户为基本单位!


虽然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粮食平均亩产和全国粮食产量一年一个台阶,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整体比较落后的态势依旧没有改变。

家庭小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足等不足依旧明显,所以,我国每年这么多的粮食产量还是靠几亿的劳动人民用辛勤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国的粮食生产肯定没有现在这么稳定。

所以,我们都应该向广大农民朋友致敬,如果没有你们,城里人或者真的要饿肚子。


粮油市场报


在我之前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下面经常会有些朋友回复我一些诸如“我们农民都不种地,城市人怎么办”这样的观点,所以借着这个问题,我也想简单聊一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个说法确实是有它的道理在里面,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我认为我们需要搞明白一个前提条件,农民为什么不种田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第一,农民被迫放弃土地;第二,农民自愿脱离土地。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因为国外市场的压力,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下跌等等原因,导致种田无法获得能够满足农民日常需求的经济收益,农民只能够放弃种田而去从事别的行业来维持生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农民种不种地的问题了,而是我国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后果也不仅仅是如何养活城里人,而是如何养活整个国家人口。因此,我个人更倾向于将这个情况理解为“农业如果落后,谁来养活中国”,为此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就旨在于提高农户种植收益,维护其种粮积极性,目的就在于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农民因为外出务工,或者随子女进城这类原因,自愿脱离土地的话,那我觉得这种情况其实无可厚非,甚至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这种人口流动其实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这部分人离开农村之后,如何合理再分配这些人留下的资源,达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最后,从数据上看,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其实也是不断降低的,这其实也代表了农业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农村还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种地。未来大的发展方向是新农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在土地集中连片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装备提高效率,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同时也能满足越来越多城市人的消费需求。总结来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动和科技的进步,现在和未来的种地将越来越不同于以前的种地。


韩一军


“农民不种田,谁养活城市人”这句话从长远来说,是杞人忧天。即使不进口粮食,把农田从农民手上集中到农业企业手中,同样能生产出比现在更多的粮食。中国永远不愁农民不够,愁的只是土地不够而已。


第一个问题:谁是农民?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中国农民,就是2000年来以家庭为单位耕作土地的农民家庭。而像美国农民那种人均耕作上千英亩的,其实是农场主,而非中国农民。


第二个问题:中国农民到底有多少?


每年一届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每年的会议都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中国顶尖的智库论坛,2018年会议时任志强谈话的视频最近流出,里面说了一句话:“第一产业占用了27%的劳动力,创造了8%的产值”。


中国劳动力人口去年为9.02万人,第一产业占用27%,也就是说农业劳动力仍然有2.43亿人。而2017年底中国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也就是说每个中国农民平均耕作8.32亩土地。



第三个问题:别国农业情况如何?

2009年,美国农业从业人口为205.6万人,仅占美国全部就业人口的1.4%。平均每个农场只有1.07人进行生产和经营,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平均耕地面积高达181.4公顷。也就是2721亩耕地。


按生产的粮食计算,一个美国农民养活了159人,还有多余粮食出口,而中国的粮食其实是不能自给自足的,2017年的粮食自给率是82.3%。我们进口了17.7%的粮食,也就是说我国农民其实只养活了13.9亿人的82.3%的需求, 一个农民只养活了4.7个中国人。

所以,其实中美差距最大的行业,从效率和产量上来看,其实是农业。




所以事实很清楚了,哪怕未来中国在农业上的效率,能达到美国的1/10,都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数千万农业人口就足够了,而二亿的农业劳动力其实是多余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这多余的二亿农民“消灭”掉,让他们转移到更有价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来。


中国现在确实是由2亿多的农民来养活的,但实际上从政策上和舆论上,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离开土地,进城打工,城市也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无歧视政策,至于他们留下的土地,会有新型的农业企业和农场主接手,产量和效率只会更高。



“农民不种田,谁养活城市人”这句话从长远来说,是杞人忧天。


闭家锁的红枫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对。民以食为天,人一日三餐吃饱了才能做事干活不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只占全球的7%却要养活占全世界20%的人口,这个任务本身就非常的艰巨的。如果不种粮食,那岂不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饭了?

有人说中国现在怎么说也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城里人工资又高,会吃不起饭?再说了中国农民不种粮食不是还有巴西,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等产粮大国么?可以进口啊。人家产粮大国当然希望中国农民不种粮食了,一年两年后美国等产粮大国就会完全住我们这个十四亿人口的粮荒大国市场。这是很危险的,试想一下如果美国要求我们答应一些过分的条件被我们拒绝后,美国会不会减少或者干脆不卖给我们了,不用一个礼拜的时间,国内粮食价格便会滚雪球般的物价上涨。而卖给我们粮食的产粮国赚的盆满钵满,我们常笑韩国吃西瓜很小气,到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能吃得上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这还是轻的,最可怕的是既然我们不种粮食十四亿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现在不是有一些谷物公司搞那个转基因么?我们不知道它到底对人有没有害处,不知道的话可以做实验啊,谁想做小白鼠呢?你不做小白鼠就等着挨饿好了。

农民不种粮食,城里人吃什么?这句话也许带有赌气的成分,但是我们中国农民真的不能不种粮食啊。国家也应该给于农民种粮食补贴来提高种粮积极性,我们的粮食安全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家中有粮心不慌嘛!


外来工本地人


眼下,好多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种地了,跑到城市中去打工了!剩下一部老弱病残的,仍在辛辛苦苦的耕耘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果他们不种田,谁来养活城市人?如果他们不种地,城市的温饱谁来解决?如果他们不种地,城市的菜篮子谁来解决?也许有人会说,依靠进口。这个观点是不真确的?

首先,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光依靠进口粮食,会吧中国人饿光的,粮食必须做到自给自足!

再者,别说是完全不种粮食,如果遇到天灾减产,粮价就会不稳定的。粮价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百业稳;百业稳,则国稳!





玉米锤


谢谢,农民不种田,谁来养活城市人,话糙理不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应该这么说,农民不种田,谁来养活城市人,如果没有城市的发展,农民也无法生存。

第一,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一篇文章,那就是美国人布朗写的《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二十多年过去了,布朗先生的危言耸听没有成真,中国越来越强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富强,必然是工业农业一同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前提,商业是关键,粮食问题解决了,城市经济发展起来,城市发展了会反哺农业,也就是说,农民种田养活城市人,城市发展了,让农民将地种的更好,收入提高,最终共同富裕。

第二,农民应该种地,而且将地种好,城里人也要努力发展城市经济,各安其职,其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一半以上,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心地善良,宽容待人,无私奉献,正因为这些民族特性,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远流长,新时代的农民也是国家建设的主人,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重大牺牲,中国应该感谢农民的付出。

第三,农民不种田,谁来养活城市人,这可能是对某些城里人的一些错误认识的讽刺,但这不应成为社会的主流观点,目前,国家惠农政策非常多,力度很大,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确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特别是2018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发展战略,这些都为农村、农业的发

奠定基础,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所以,不必要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自大,平常心就好。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这就是中国农民。



土地佬儿


钟情三农基本上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因为中国目前的几乎所有的粮食产量都是由农民来造成的,没有了农民的劳动和付出,别说城市人,全国十几亿人恐怕都要饿肚子。

别以为农民地位卑微,不辞劳苦本应该干脏活累活,但是他们在我国粮食生产及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

中国粮食几乎全部由农民生产。


我国农业种植历史悠久,有数千年之久,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一直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肆意践踏他们。

因为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而食又以粮为基,掌握了粮食,社会就会更加稳定,人民也会更加富裕。而在中国,粮食生产自古以来都是农民所创造而来,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超过百分之99的粮食都是由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地中生产出来,我国每年超过6亿吨粮食产量中,几乎全部都是由农民种植而来!

所以说,事实和确切数据证明,中国的粮食供给,离不开农民!

近年来,农民种植收益却并不高。


很多人或许应该还有印象,我国是从2004年开始,逐步取消农业税,在此之前,农民还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的一部分来支援国家建设,自己却需要常年吃不饱饭……

不过还好,自从农业税取消到2015年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内粮食价格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也有所增加,但是这个场景最迟也就到2015年了,此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拉起,诸多粮食品种价格下跌,农民种植收益不去以前。

虽然这些年,国家也在出台各项措施,比如增加农业补贴金额来保证农民种植收益,但是成效甚微,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远离耕地,丢下农具,背井离乡,进程务工。

农民不易,种粮更难!

我们国家的粮食供应和安全真的离不开那些可敬的农民兄弟。


钟情三农


我,【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看了以上三农问题达人的回答。的确从心里佩服到骨子里。他们的确是农民儿子,心里装得是光大的父老乡亲|农民的利益。

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既然是农民的儿子,就要为农民说话。

农民不种地,谁来养活城里的人呢?这句话听起来像句大实话。可是仔细的分析一下,还真的不是一句大实话。

农民不种地,农民不种地能还能干什么呢?等着喝西北风吗?这个世间没有人知道。致使现在的粮食就是落到五|六毛钱一斤话,农民兄弟姐妹们还得种地。到最后是农业生产又回到了【新中国没有成立】以前的水平。人们不使化肥,不用农机了罢了。

看了又有些朋友的回答,中国有钱,可以进口。我不是骂你。你简直就是小鸡脑袋。当中国的粮食连续三年不收了的时候,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能买一粒米给你,你砍了我的头。

所以,历年来各级政府密切关注三农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兄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本种地的。一个伟人说得好:农民兄弟,手中有粮,心中本慌。


这位朋友提的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回答完毕。敬请关注。


地丁老师60838848020


鬼扯,技术总有一天让一个城里的技术人员种田就养活一万人。美国就基本实现了,不到50技术工人(也可称为农民),养活3亿多人,粮食吃不完,出口全世界。不要迷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种农民很快要消失,被技术工人取代,甚至被机器人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