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的佛教刻經之一,刻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摩崖造像


山西省和順縣境內,分佈著大量北朝至隋代的摩崖造像,沙峪摩崖造像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處,從現存造像銘文看,開始營建的時間上限是北魏永安二年,下限是隋開皇十年。

當地人稱此處摩崖造像地點為“寺上”,據說曾出土過銅鐘一口。摩崖所在臺地南側,緊鄰318省道旁立有石碑一塊,石質為紅沙礫岩,由於年歲日久,碑文剝蝕不可辨。

龕像鑿於北面山崗的石壁上,坐北朝南。冬日暖陽下的摩崖。

北魏永安二年張還香等人所刻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品經文,是目前國內已知有確切紀年的早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刻經,對研究中國早期的佛教刻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龕內均雕刻一佛二弟子像。主尊均高約13cm,頭部殘損,著交領衫,衣紋刻畫簡略,左右對稱,雙手結禪定印,結跏趺坐。

由於年代久遠,該處摩崖造像處於荒郊野外,長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風化剝落嚴重,亟待保護風化嚴重,

圖像局部已然模糊不清。

沙峪摩崖造像的塔形龕,與敦煌、雲岡、響堂山等處相比,除了下面的屋形龕相似之外,塔體的造型則完全迥異,風格獨特,極為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