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怎么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经济赶超中国无望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获得“世界工厂”的称誉,多数国外商品的标签都写着“made in China”。而近几年,印度投来了艳羡的目光,想复制“中国制造”奇迹,成为下一个制造大国,甚至超过中国。为此,印度提出了“make in India”战略,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困惑,为什么是“make”,而不是“made”?

印度制造怎么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经济赶超中国无望


1、重心全在服务业,印度工业化何时开始?

其实,原因可能是印度政府想对外表明“印度制造”将持续进行,号召外资来印度发展制造业。这里难免要谈到印度的经济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后,印度把重心都放在服务业,妄图通过服务业实现经济腾飞,结果忽视制造业的发展。早期阶段,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极大拉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因此服务业占印度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较高,资料显示,2016年其产值占GDP比重为61.9%。

与服务业一片繁荣的景象相比,印度制造业陷入了原地踏步的恶况,占GDP比重常年维持在15%~17%的水平,这给印度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自2013年开始,印度的服务业出口陷入低速增长的局面,保持在-10%~10%的增长,远低于过去40%的增长,这意味着服务业对印度的经济拉动作用已经枯竭,印度无法再对“虚弱”的制造业视而不见。

印度制造怎么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经济赶超中国无望


2、服务业无法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印度被迫发展制造业

不得不提,印度劳动人口过高,普遍教育水平不高,70%的劳动人口只有小学教育水平,知识型主导的服务业根本解决不了印度庞大的人口就业问题。当前印度适龄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为66.2%,超过64岁的老龄人口仅占6.09%,每月约有1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换句话说,如果印度仍然不发展制造业,严重过剩的劳动力将成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炸弹”。

可以说,发展制造业成了印度的唯一出路。今年7月,三星电子宣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工厂”。早些时候,小米、纬创、Vivo等智能手机生产商也建起或即将建起在印度的生产工厂,富士康、比亚迪也纷纷加入“印度制造”行列。看到中国企业涌入印度,印度本土手机生产商Micromax也动了心思,已经将工厂从中国搬回印度,支持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印度制造怎么了?“make in india”暴露印度经济赶超中国无望


3、经济超越法国,投资、制造仍然缓慢增长

尽管“印度制造”计划看上去取得不少成效,但是经过4年的发展,印度制造业实际并未出现显著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虽然印度经济已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但制造业却缩减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不及1995年的峰值18.6%。其他数据显示,新的投资在印度出现下滑,而越来越多的项目停滞不前。

事实上,印度制造业面临的瓶颈太多,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基础设施太落后,道路、铁路和港口的无法满足运力和效率的要求;与中国同样的电价,印度停电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印度工厂装备不佳,生产没有实现自动化,产品质量难以把控,供应链也不完善;营商环境不佳......照这种情况看,印度还是别老喊着要赶超中国,先把国内的问题解决好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