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警方通报,有一女子在峨眉山金顶跳崖自杀,你怎么看?

律师独角兽


唉,一个人绝望了,想死了,靠劝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她不是对家庭失望、对爱情失望,以及自己的精神已完全崩溃,她是根本没有信心再活下去的。一个人没有了盼头,连自己的救命稻草都被他人推毁了。那么死亡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恐怖。其实,想挽救她也不是没有什么可能,想找到她的灵魂的支撑点,也就是她喜欢的人,与她有共同语言的人。曾经自己有过轻生的念头,那就是慈爱的母亲伤了我,导致自己写了一封快件遗书寄至家中。信中自己也提及到一个人,那就新疆的一个女孩,也就是笔友。当时,大人们根本不懂,也不知当事人的心思,还以为是玩笑。若不重视,难免会让悲剧。好在自己能自救,让文学拯救了自己,及时用文字化解心中的伤害,慢慢地坚强,愉快地活下来。因此,对于一个绝望的人,没有一点自我化解伤害的能力,死,便成了她的最后的人生目标,虽然怯懦,但她无悔,这就是做人的一大痛苦。


杨波


这个问题是我提的。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和大家探讨下。因为记得上个月才有一个男子在华山长空栈道跳下悬崖,短短几天竟然发生了第二起跳崖事件。再加上最近接二连三的一些案件,让我觉得很压抑。

从通报上看,跳崖的女子才21岁,在现场群众的“不要跳,快回来”的劝导声中纵身跳下,她的背包还放在一边。不知道现场游客亲眼目睹这一幕受到多大的心理冲击。这姑娘的纵身一跃,让我隔着屏幕都觉得很难受😭。

我们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也无法知道这决绝一跳背后的心酸。不管怎样,她听从自己的内心,祝她走好。有的时候,生命之轻,轻的就像一片树叶悄然飘落。有的时候,生命之重,重得让人无法呼吸。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记得上个月男子在华山跳崖时,答友的评论中起码有八成以上觉得人生艰难,甚至有三四成的答友曾经有做傻事的念头。可最后大家都说想到父母想到子女,想到责任,还是负重前行。我们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爱的人的岁月静好。

中年人说人到中年不如狗,也许秦皇岛老两口的辱骂成了压倒超市摊贩的最后一根稻草,宝马龙哥的砍刀激起了下班的电动车主的求生欲望。社会众人,各形各色,我们唯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

回到题目上,现场游客应该万分惋惜,希望能拉住这女子吧!


律师独角兽


我们经常说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可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总有人受不了生活的责难,选择了轻生来逃避。

华山长空栈道男子跳崖事件过去还没有多久,昨天,又有一位年轻女子在峨眉山金顶“瑞吉山石”处选择了跳崖自杀。

和那位跳崖的男子一样,她走的很决绝,在人们的呼喊和劝说声下,女孩伸展双臂往后一退,纵身坠下山崖。



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才能让人放弃生命,或许,对于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现在,女孩的遗体已经被找到,她姓李,今年才21岁,系湖南省宁远县人。



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选择了这个地点来摆脱这个世界。从她的短发和衣着可以猜测,要么是生重病了治疗无望,要么就是失恋了心若死灰,这两者的概率比较大。

当她伸展手臂做出准备轻生的姿势时,我们隔着屏幕内心都感到一丝压抑,不知道在现场看到这一幕的游客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绝望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无论是之前华山长空栈道男子跳崖事件,还是这次事件,网友的留言里除了劝慰和祈祷,更多的则是一种对自杀者的同理心,甚至表达了更多的悲观和厌世情绪。





诚然,生活不易,每个人的遭遇也不相同,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不相同,我们不能苛责死者为什么放弃生命,因为我们不能做到“感同身受”。

但是,死者已矣,生活仍要继续,希望活着的人努力地活着,我们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有我们的父母亲人,还有那些关心我们的朋友们。

纵身一跃解千愁,那是一种自私的做法。我们本来就是向死而生的,如何体味这个过程,如何担起肩上的责任,如何面对生活的责难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生活不易,请足够相信!


夜雨如书


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二十一岁的妙龄少女,竟然无视众人的劝阻,毅然决然跳下悬崖,结束了宝贵的花样年华,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谁都没有理由去责怪这名少女?她轻生的目的或许只是寻求解脱!谁也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她决定逃避也许是唯一的选择!人生苦短,生存的空间总是那么狭小,希望与绝望相互依偎?无需多少理由,最好的解释也无济于事。生命就是这样,就是如此简单明了,仅仅存在于一念之差,生与死的距离近在咫尺?

生命难道真的不值得珍惜?生命的尽头还会有什么东西值得留恋,值得信赖和寻觅?人生不如意事常出现,尽管生命的消失微不足道,可生命的意义又怎能轻易放弃?

人呵,活在这个世界上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奉献和付出?少奢侈,多勤勉,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真最美的境界!


手机用户22954642155


有媒体报道,2018年9月4日午间,在峨眉山景区金顶“瑞吉山石”处,一女子(李某某,21岁)不顾他(她)人劝阻跳崖,被找到时已无生命迹象。对于这样的事情,虽然很快触发社交媒体的关注。但是,面对“轻生者”,几乎是“一边倒的哀叹”。

坦白讲,类似的“轻生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对于处在舆论洪流中的人们,似乎早已免疫。“轻生者”自杀“成功或者不成功”,终究只能自己承受,而相对于外围舆论的“探讨和追问”,终将显得“很疏离”。

是的,21岁的李某某在跳崖之际,听到崖边“很温暖”的呼喊,但这份“温暖”,毕竟不是“近处的温暖”,而是“突发的施予”。所以,她还是毅然决然,选择离开人间。我们相信崖边大声呼喊“回来”的人们,都应该是真诚的,但还是于事无补。

“轻生者”的世界观肯定是悲观的,这没什么好争议的。但要想治愈“轻生者”,最重要的还是“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而对于陌生人投来的温暖,即便当时会“热泪盈眶”,“触发感动”。但是,“心底的灰暗”终将难以被彻底照亮。

于是,大凡决定“轻生的人”,对于陌生人的劝阻几乎是不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轻生者”自杀的节奏。而这也再次实证,为何“近在咫尺”的“温暖”没有融化冰冷的绝望,21岁的女子还是离开这个世界。

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不顾劝阻女子跳崖事件”中的“轻生者”,亲历轻生过程的陌生好心人,社交媒体上的争论者,进行一下对应的情绪解析,以此厘清一个“自杀事件”的内核,让“轻生者”的“身边人”知道,他(她)们才是真正的轻生“驱动力量”和“挽回力量”。

其一:轻生者的悲剧是自己的,也是他(她)人的。

无论“轻生者”怎样讲述自己的“赴死决心”,都难以掩盖悲剧的事实。“死亡”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令人悲伤的事情。“轻生者”以为可以逃离此生,迎来新生;他(她)者却触景生悲,瞬间失落。

“死亡”好不好,就目前人类的尺度来看,显然是“坏事情”。毕竟,死亡是未知,活着是可能。当然,有的人生来注重精神之渴望,有的人生来就喜欢生理之狂欢。其中“好与不好”,只要自己喜欢都容许存在。所以,谈死亡的价值,更在乎“超我”。

于此,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美好的秩序,有不堪的秩序,尽力去追逐美好是每一个人的向往,但是堕入不堪也不要太过悲伤。生命终究是一场旅行,有好的遭遇,就有不好的遭遇,但提前结束旅行就代表此生“不再有可能”。

其二:亲历轻生过程的陌生好心人,愿你们的温暖加倍给“身边人”可好。

每一次看到陌生的好心人劝阻“轻生者”,总会感到一丝温暖。可转念一想,这般“苦口婆心”的温暖要是用在“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的劝阻上,可能悲剧就会少很多。有太多的“轻生者”,往往都是因为对周遭的绝望,而非对陌生世界的绝望。

从这个层面上看“陌生的好心人”,似乎会催发出某种尴尬。人们一边有向外部世界示好的欲望,一边却又对周遭世界充满恶意,虽然很多时候这两种力量不一定发生在同一个体身上,但是也成为一种黑暗的“悖论”。

所以,我一直觉得,想要对世界充满善意,请从“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开始。而对于给陌生人施予的温暖,即便会有作用,但也会显得羸弱或失效。事实上,只要对身边人温暖,对陌生人尊重,悲剧自然就会少很多。

其三:社交媒体里的“悲叹和冷漠”,是一把尖刀。

就“轻生者”的讨论,相信再过一百年,依旧是生活的“未解之谜”和“悲叹话题”。主流的探讨趋向,不外乎两种。人情味一点的就是“悲叹”,认为轻生者可惜可叹;残酷一点的就是“冷漠”,觉得轻生者不够坚强勇敢。

可无论哪一种探讨,最终留给生者的却是一把“尖刀”。人们越是悲叹“轻生”,就让“轻生行为”显得气氛很足;人们越是冷漠直戳,就会让“轻生行为”更为笃定和决然。无论怎样,把探讨“轻生者”的力量,用在可触及的生活里,或许才更有价值。

生活美好吗?生活残酷吗?这一向是初入社会者喜欢追问的话题。可事实上,无论多么希望他(她)们“保持赤心”,依旧难以改变生活的不确切。所以,与其探讨这些极端的情怀和现实,不如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

其四:“身边人”如果都不给温暖,“陌生人”的温暖肯定会失效或减效。

我们回到“不顾劝阻女子跳崖事件”上,谈一下“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的问题。就“轻生事件”而言,“身边人”往往好像远离事件。可事实上,轻生者之所以“自杀”,是因为感到痛苦和绝望。

而痛苦和绝望的感受,却主要来自于“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的对待。所以,如果“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都不给温暖,“陌生人”的温暖肯定会失效或减效。于此,作为“身边人”,无论何时都要对“身边人”好一些。而非用廉价的,打折的“温暖”去施救一个难以复还的陌生人。却反过来对自己的“身边人”各种苛责、谩骂和算计。

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对陌生人不管不顾,而是要把更多温暖给“身边人”(父母、亲人、朋友等)。人间“值不值得”本来无需追问。但是,“身边人”值不值得却需要每个人去面对,去看待,去温暖。


姬鹏


21岁的湖南女孩,在四川乐山金顶瑞吉山石处轻生,再吉祥的地方,也无奈于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舍弃。蝼蚁尚且偷生,我们不难想象她作出决定之前经历了多大的苦难与挣扎。她张开双臂,一跃而下,在这个世界上弥留的最后瞬间,她可以尽情的幻想自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向她所希望的自由。

上一次的华山跳崖留给公众的阴影尚未消散,李某某的一跳更激起了大家对生命的讨论,而这两个事件仅仅是我们所知道的万千之一,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以各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经常说,如果人连死都不怕,那还有什么不可跨越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中最高等的存在形式,而且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不去尊重她爱惜她,所以轻生者让人惋惜,也容易让人鄙夷,但是,除非经历过,谁又能理解轻生者的内心世界呢?

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有个这样的经历,为人耿直的他不加入单位的派系斗争,做一个独立的中间人,结果他背满了黑锅整日郁郁寡欢,去医院检查时已经到了中度抑郁症的状态。他说严重的时候觉得生无可恋,站在单位六层楼的楼顶,只要往前十公分,他就会觉得能找到这个世界的宁静与祥和。后来他辞了职,积极就医,现在儿女双全,生活幸福。但是每每聊到此事,他都有一种胆战心惊的后怕。

轻生不是轻生者的决定,而是精神崩溃使然,精神崩溃来源于连续不断的精神打击或者肉体的摧残,也有可能是一时的思想堵塞。但凡在绝望中能看到一丝希望,求生的本能都不会让他投入死神的怀抱。

21岁的年轻姑娘,经历了什么,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她选择了峨眉山作为 她终结生命的地方,是不是她的生前有曾听说峨眉山的佛光能清洁人的灵魂?让她终归极乐?

物极必反,追求极乐,生当极苦,姑娘,祝你的化成翩翩起舞的蝴蝶。


深度胡言


一男子从华山栈道跳崖身亡后,9月4日乐山一女子在峨眉山金顶跳崖自杀,两个自杀事件中的地点都选择在了景区的险要位置,依据我们分析这种在景区险要位置自杀会产生一种自杀的“明星效应,这与媒体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媒体的多轮报道下“自杀明星”与“自杀胜地”对公众产生了双重的诱导作用。

这让我们想到了“维特效应”,德国著名作品《少年推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最后因感情问题而开枪自尽,本书在德国大卖,也诱导了一大批青少年效仿,形成了青少年自杀风潮。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歌星冈田有希子跳楼自杀,也引起了青少年的自杀风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电影、电视、报刊,特别是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直接导致自杀或者企图自杀的人增多。

一男一女的自杀,看起来是那么的从容不迫,好像干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是仔细想想这种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也是一种回归自然,将灵山圣水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这也充分说明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愿他们一路好走!


历史集锦


去过好几次峨眉仙山,真正上到金顶只有一回,而且因为是下午上山,日出、佛光、云海、圣灯,四大自然奇观,一样也没捞上看。

但舍身崖之大名,以及各种传闻奇说,从小就知道。

选择对生命的自行了断,的确需要极大勇气。太多种死法,选择舍身崖,只怕多少中过武侠小说的毒,又或者有一定情结,希望把最后的人生旅程,交付给蜀仙居所,奇山绝地。

在网上随便一搜,N多条“峨眉山金顶舍身崖自绝事件”,如果不看时间,从内容阅去,基本没多少实际区别。包括前两天,各媒体还在争相报道一名刚毕业男大学生,留下绝命短信,声称要跳下舍身崖,到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搜查结果,这边已经又跳下一位,更年轻,更决绝。

所以有人建议,舍身崖,可以换个吉利点的名字了。

换了又如何?换成“长生崖”,该跳的,还得跳。

人之出生,就是死亡之始,大多数人承受着生命一路的必须压力,安然度日,平凡到老。也确实会有一小部分人,在这个前行进程中,渐渐失去了度世为人的起码信心,放大了所有无法回避的苦痛意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每四十秒就有一人自杀,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杀案例,都被证实并有所报道。而在2017年自杀率最高国家排行榜中,我们的东亚邻国韩国和日本分列第二和第七,中国并没有上榜,但因为拥有最大人口基数,自然免不了一个较高绝对值。

佛教云:有生皆苦,所以制订“不杀生”的戒律,约束信徒对自己生命的不冷静行为。死于自杀的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活着时候的苦劫。在这里,借一句佛言,给更多还在这样自苦中挣扎之人,一些继续活下去的起码安慰:即此诸苦俱备、很不完美的人身,也是极为难得,极为珍贵的。


定惊丸


如果我们在现场,我们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么?
答案是:不能。

所以对已经逝去的人而言,抱以敬意和遗憾,就让她安静的离去吧。我甚至不想知道她的名字,她的经历,她的背景。我们了解的越多,我们发出的惋惜越多,我们的同情越多,就越更像是一种讽刺,一种无可救药的讽刺。


这种讽刺就是:在别人可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最希望社会能多注意一下他们的困境的时候,最希望在悲怆而无助的夜晚有人倾听理解他们的时候,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也没有;而他们毅然决然的死亡,却引来无数的关注。他们生前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存在的意义,在死后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这是多么大的嘲弄。

我们现在对已经逝去的人的人生经历的每一分深入的挖掘,都是进一步的在嘲弄我们自己,嘲弄着虚伪而无情的我们。

我不想去消费他,不想加入任何人的狂欢。无论这种狂欢是以何种名义。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

一个或许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梦想。

我希望我能够在北京,在全国,建立一个能够抚慰人的心灵的场所,一个流放心灵的道场。

这里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里也没有心理导师。

这里不关注你是谁。

也不在乎你是谁。

无论你是马云,还是那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们。

这里也提供不了任何帮助。

这里无法为你提供金钱。

这里无法为你提供心理辅导。

这里无法为你寻找人生的方向。


这里只有一个:只有一个人,一个能倾听的人。

这里只有一个人,倾听你在这个世界里,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而无所求。

在这里,你可以说真话,

在这里,你也可以说假话。

这个人并不希望从你的话的真假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资料。

你也不必希望通过你的日常的表演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我希望能够让大家明白:除了这里,再也没有任何地方任何人,会让你可以展示,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抱有何种态度,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到底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你完全可以把所有的秘密,带到棺材里去,如果你觉得你愿意的话。


这就是我的执念,一生的执念。

看着每天在我们周围走来走去的人们,

我常常想,

在每个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故事呢?

为了生存,人们又隐瞒了什么呢?

大家的生活,还好吗?


我一直很好奇。

也很不解。


而越来越多的自杀事件,似乎也告诉我们,大家并不是如想象中,过的那么好。

无论是警察,教师,白领,蓝领,老板,ceo,etc... ...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不得不隐藏的秘密。


很多人都很痛苦。

很多人并不想这样,但是,并没有选择。


我们阻止不了任何人的死亡。

也阻止不了任何人的自杀。

但是,我们可以倾听。

我们可以听人世间的悲欢喜乐,

我们可以听尘世间的爱恨情仇。


如果倾听能多一些,或许,自杀,意外的伤害,便会少一点吧。


我有一个梦想,

梦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有几个有趣的人,

为这个灰色的世界,

增添几份希望的光。


峨眉山的那位姑娘,很遗憾,我不认识你。

我并不对你的行为遗憾。

我遗憾的是,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知道你曾经来过,怎样的想过,怎样的活过。

这个世界,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给你。


我什么都做不到。我只希望在将来,会有所转变。

至少,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即将死去的人们一个机会。


让他们亲口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怎样的存在过。


张子曰


一男跳崖两个月,又一女子跳山涯,人们劝阻不要跳,女子偏偏不听话,年纪仅二十一岁,为何固执要自杀?世事难免不如意,生活也许有重压,倘若能够战胜它,前景光明有彩霞。

父母辛勤养育你,今生恩情未报答,就这样一走了之,怎能对得起爸妈?落得人鄙你不孝,指责你轻生太傻。



己经走了不归路,只怨天容你不下,来世变一只小鸟,欢乐一世叫喳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