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淮河流域的省份耳熟的特色小吃都有面,唯独山东的面不出名呢?

华为国际体验中心


我是山东烟台人,我有个大学室友是河南的去他那吃过很多河南面,虽然没去过山西,没吃过正宗的山西刀削面,但也吃过很多家的面。吃过那么多的面,还是最爱吃山东的手擀打卤面。

山东其它地方不知道,烟台地区传统的手擀面是用擀面杖进行反复的擀面然后面就很有劲道。面单独盛出来用凉水过一下。这样面就不会粘在一起了。

卤子也很有讲究,不像其他地区有辣的,有酸的。韭菜鸡蛋卤,土豆卤,白菜肉卤等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味极鲜,香料,调味料(卤子也是有味道的哦)




繁華落盡逅傷


山东最起码分胶东,鲁西南,鲁中,鲁西北等几个大的地里文化片区,每个片区都会有些自己的地域特色小面,有汤的,有卤的,还有凉拌的,但从全省看,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面食文化品牌。这里主要还是从省级面食品牌层面讨论的,在山东鲁西北,鲁西南,胶东不同地区的地方面食确有不同。

1从山东面类的市场占有来看:现在山东街头称王称霸的是安徽牛肉板面~,没错就是那个安徽不火山东火的安徽牛肉板面,兰州拉面,陕西油泼面都干不过~ 重庆小面,河南烩面,山西刀削,武汉热干,北京炸酱面更是在山东基本没有,有也食客太少关门的多,本人就见证了两家刀削面和热干面在山东门可罗雀般的没落,最后消失……而“山东面馆”听都没听过,更别说见过了😱。在山东,除了安徽牛肉板面为山东面馆数量挽回点尊严外😏,山东饺子馆都比面馆多。

2从山东人平常的饮食种类看:平常山东人下馆子还是以鲁菜、火锅、小烧烤三样为主,烟台青岛下馆子可能海鲜多点, 就其根本原因还是山东蔬菜,海鲜丰富,面条根本排不到前面。在山东人眼里,爱吃常吃能填饱肚子的饮食里次序排名是这样的:馒头、大饼、鲁菜、烧烤、火锅、海鲜鱼类、饺子、面条、水煎包等等。海鲜多限于胶东,煎饼多限于鲁西南地区,烧烤和火锅近年来正成为山东人下馆子吃饭的主流。因此说在山东,面条可替代性太多,根本排不到经常食用的饮食前列,更不像山陕豫那些蔬菜鱼肉较少地区那样天天将面来作为主食,因此在山东,面条就没人那么关注和研发了。

3从山东家常面条的做法来看:山东人家常吃就是那种超市买的挂面,还有自家擀的面汤,本地作坊生产也是这两种。而山东面条做法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就是没卤,清水面,最多炝锅加鸡蛋,西红柿面都不是山东主流吃法,不像其他地方面条那么费力地研究面条配各种卤,各种青菜往面汤里放。说到面山东人离不开汤,而最终山东人在面与汤的终极断舍离之后,也没有发掘出地域面汤来,而是又奔商河老豆腐,单县羊杂汤这些汤去了。

4从现代山东人的三餐习惯讲:早上包子配稀饭豆浆,馒头配咸菜稀饭是主流,大饼豆腐脑,水煎包咸菜配稀饭打侧援,午餐一般是炒菜(鲁菜少辣酸味)配馒头大饼为主,晚餐在家又是炒菜馒头加粥,因此吃面条做主食的机会就较少了。而吃面条一般也就早晚做,也配炒菜,吃面条就不吃馒头了。

最终,正因为在山东不把面条当主食来对待,可替代性太多,甚至食用频率还没饺子多,只作为换换口味,简餐的吃饭,没有像山甘陕豫那样天天作为主食的饮食地位,因此山东就没有各种面条发明,各种炒面,焖面制作了。其实在山东,山东大馒头大饼才是山东大汉的最爱……在山东,其实比面条惨的是大米,在山东沦落到只用来做米饭,而不作为主食来吃,甚至像我们鲁北地区很多家里从来也根本蒸米饭做主食的,电饭煲根本没有卖的啊,我家里就从没蒸过一次啊,一次啊,在山东人眼里米饭真不香,也不耐饿,永远吃不饱的感觉😄,外地的馒头也没有山东大馒头那种香味,当然我现在在外地还是天天吃米饭,因为那个相当减肥啊


坲系青年


与其说“山东的面不出名”,倒不如说山东老百姓餐桌上可选择的主食种类太多。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高粱、谷子等。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等地区;济宁地区土地肥沃,嘉祥县以种植小麦、水稻、大豆、大蒜为主,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鱼台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

因此,山东人的饭桌上不仅有面条,馒头、包子、饺子、米饭、大饼……“轮番上阵”,丰富了山东人主食的种类。

说到面食,不能不提胶东大饽饽。“饽”和“勃”同音,取“朝气蓬勃”的美意。在古代,大饽饽常用于祭祀;现在,山东的威海、烟台等地区在春节祭祖、婚庆典礼、孩子满月等重要场合,还是会用到大饽饽。大饽饽其实可以理解成三、四倍大的馒头,但是这个“馒头”可是千姿百态,有老虎、金鱼、花鸟等等,还被染成五颜六色,被山东的老匠人们像绘画、刻花一般精心雕琢一番。可以说,大饽饽承载着山东人对“蓬勃向上”的红火日子的美好期盼。

其实,山东人的面条也是种类繁多,像炸酱面、打卤面,手擀面……苗条劲道,调料色泽鲜亮、味道浓郁。笔者个人向大家推荐一款凉面,小时候每到夏天,家里总喜欢做凉面,黄瓜丝切得细细长长,咬一口满嘴都是黄瓜的清脆;胡萝卜、香椿芽调成的咸菜,再配上醋、蒜泥调成的汁,最后在面上浇上芝麻酱,蔬菜的清香、芝麻的醇厚、醋蒜的爽口,炎炎夏日来上一碗,绝对开胃消暑,满满都是妈妈的味道。


齐鲁壹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以前我就考虑过,原因无他,饮食丰富,面条在山东比重很低,以前山西的同事跟我说回家可以吃一星期不重复的面条类面食,我当时啧啧称奇,我印象中的面条就是家里做的手擀面,配点时令卤子,再就是街上的拉面馆了。

那么为什么面条类面食在山东不丰富喃?原因就是其他类的面食太丰富了!我是潍坊诸城的,大范畴属于大胶东,苏轼称之为胶西,东鲁。我们这特有意思,可以说是山东煎饼的分界线,诸城西边的乡镇都吃煎饼,吃煎饼的前提是会摊煎饼而诸城东边的乡镇,也就是接近青岛的乡镇他们就不吃煎饼,所以也不会摊煎饼,所以煎饼卷大葱只是部分山东人的饮食,还有望着煎饼发怵的山东人也不少😂

下面就配图说下我们这的主食类的都有什么!

馒头,土话饽饽

花卷

油卷,北京叫肉龙还是懒龙,我们的油卷是卷葱不加肉的!类似于下图这个,但是我们那个有葱花

各式各样的包子,我小时候印象吃包子超多,因为我小时候不爱吃水饺😂


炉包,做法就是小包子平底锅煎出来然后加面水靠干水分就行了。

锅贴,锅贴有二种,一是下图的肉锅贴,做法跟炉包一样,再有就是烀饼子我们也叫锅贴。






水饺,我们这的水饺颇为特色,用方皮子,贴网上都说是馄饨,哈哈,现在看看我们这吃水饺包子真是多,所以面条类根本没用武之地!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等等话也均说的饺子,这几年我也是大爱吃饺子!

煎饼,其实煎饼也分很多种,面煎饼,玉米煎饼,麦子煎饼,地瓜煎饼,小米煎饼等等,说一下面煎饼是直接用面做糊子,小麦是直接用小麦,有区别的。我们这吃煎饼也多,小时候印象大人基本天天吃煎饼。

单饼,就是面饼,景芝的三页饼,昌邑的马宋饼都是一回事,吃的也挺多,需要擀加烙,用煎饼鏊子,印象是几家一起弄,这样快




潍坊肉火烧,潍坊人哪有不吃的啊

拉面,我们这拉面不是西北的那种,也是骨头熬汤,不过我们这面条是黄色的,西北拉面在我们这吃的很少,包括潍坊的和乐,在我们这也开不住,就是土拉面火,几个拉面馆天天爆满。找不到图也不配了。

总体来说没有特色面条是因为吃的少,说起山东大家印象也是大饼煎饼大馒头之类的,图片都是网络找的,别跟我较真!


国粹1074爱犬


虽然全国来说山东的面不出名,,,但是在山东境内面还是有很多的,,,最有名的炝锅面大到五星级大饭店,小到三口之家甚至是流浪在外的打工族都能做,,,其次是福山大面,蓬莱小面等区域性的,,,还有就是一些比如滕州手擀面啊,齐河空心面啊等等,,,这些不出名的原因主要是大家觉得面条也就这样了,,,特色还算不上,,,像齐河的大锅饼比空心面要有特色,滕州菜煎饼要比手擀面出名,像烟台的福山大面蓬莱小面跟形形色色的胶东大饽饽比起来就更显的没有特色了,,,


孙家小哥


我是河北的,挨着山东是,也是一样。

确实没有出名的面食,但是,你如果住进农家,却会有各种面食招待你。汤面,凉面,焖面,打卤面,大饼,发面饼,焖饼,烩饼,炒饼,包子,饺子,糖粽(也叫糖三角)……,这其中大都在当地饭店里有,只是作为主食,好像都不上菜单。

那为什么不出名呢?我分析,是因为这个地区的人不出远门,你在南方很少碰到这两个省的人,都就近打工,两三百公里对很多人说就是极限.

这个地区的人都不外出,这些面食也就走不出去,走出去也没人吃,自然没名气。名气只在当地而已。

比如河南烩面,是因为外地河南人多,烩面馆是为他们开的,外地人就会有更多尝试的机会。


义务搜捕水军


这个问题提的好,一看就是用脑子思考的人。

黄河流域途径全国全国九个省区,从西向东,饮食也逐渐在变化。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为啥山东面不出名,核心原因是黄河依赖性不强,食材上山东要丰富的多。

黄河流域中,山东省最少,仅1.3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6%。

人们靠水吃饭,到山东就是入海口了。所以,山东面条类没有出名的也很正常。

看看山东的地图就知道,济南和青岛两个大城市,其实彼此融合度并不高。

沿海食材丰富新鲜,面食主要还是因为饱腹感强,山东面食中的大葱煎饼更适合山东。

而面条是因为小麦种植,而兴起的。山东虽然,是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但是,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还是可选择性大了点。

最关键的是,在面条的变迁中,黄河流域的面条变化受制于气候和生活习惯。

山东历史上的走西口带饼比带面条靠谱的多,这是历史文化的原因。

当然,山东面条不出名,还有最核心的是山东餐饮界没有真正用心去研发。

以鲁菜的能力,出一款闻名全国的地域面条,不是难事。


吃遍河南


一、历史渊源

古鲁之地,过去是出圣人的地方,圣人怎么能吃面这种不符合规制的东西。而且放眼中原,能称的上菜系的,鲁菜算一个。你听过青海菜系,甘肃菜系,陕西菜系,山西菜系么?都没有。但八大菜系里,鲁菜冠首。这也是历史原因。

二、地理因素

山东属黄灌区,平原居多,所以米面都有,不独生产小麦,所以也并不以面食为主。摊煎饼也都是杂粮,小麦煎饼很少。

三、人文因素

吃啥?山东人东靠海,夹黄河,有海鲜,有大米,还做啥面条?面条哪有米饭抗造啊。同样的食量,吃米饭,一人半斤撑死。煮着也方便,米下锅,煮就好。要面条,估计得一人八两吧。大煎饼一人一顿搞个一斤都有可能。这哪供的起哟。再说,和面也是个技术活,一大家人,动不动和个五斤面条,一个老娘们手劲再大一顿饭做下来胳膊肘子不酸,算我输。别跟我说可以用机器,用机器和面也都是后来的事情,挂面那时候可不便宜啊。所以下米饭,半斤米饭怎么都打住了。抗饿。海里捞点杂鱼,地里摘点野菜,凑合一下就是一顿饭。面条,总不能老和酱油拌吧。


邻居说A轻点


抱歉,山东部分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确鲁西北地区不善面条,因泰山,地势土壤等并不大规模小麦产区,和作物产出有关。

单撇开“黄河流域”的定语放眼望去,山东的胶东半岛地势平坦,且温度、降水、给排水等多方面影响,胶东的手擀面堪称齐鲁大地一道美味,不管是蓬莱小面还是福山拉面,还是海阳摔面,亦或是农村妇人盐碱手擀面,芸豆角一炒,一斤花蛤,几片肥肉煸锅出锅前打上两个鸡蛋,一碗鲜美无比的卤子面,那真真是鲜美无比的。

至于山东的面为什么没有走出当地,成为像黄河沿岸的其他省份的面一样在外地发扬光大,原因有大致一下几点:

1.胶东自古富庶,当地人很少有走出去的,加上当地果树(苹果)经济和海洋经济养殖业,加之较早随寿光做蔬菜,很少有外出务工。

2.胶东面很多都是靠着胶东的海鲜大放光彩,胶东的海鲜又是冷水海鲜,较南方地区海鲜更为鲜美,虽然目前物流业的告诉发展,可是充氧后的海鲜和在胶东当地吃的海鲜只有胶东人才能理解其差别。

3.胶东口味素来清淡,也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4.胶东人实在,吃饭量大,面也是如此,海鲜卤子也会加的足足的。成本较高,在外吃面的人多求经济实惠饱腹而已,一问价格也就退而求其次了。

5.盐碱面太硬,外地人觉得难消化,口味接受不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精灵兔宝宝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我是山东人,在西安生活过四年。我的感觉是因为山东更注重菜而非主食。

要知道,中国的饮食习惯一直都在变化。而我们现在的地域区别主要是明朝之后开始形成。我的宝鸡同学告诉过我,在他小时候,家里一般一碗面配一些辣子就是一顿饭了。而山东穷时,主要是菜qiliu(实在找不到,就是玉米面包子),而我小时候就是吃馒头就菜(一般就是青菜炒点肉)。这种差异在学校食堂和西安这种新一线城市里体会还不明显。后来陕北的同学带我去他家旅游(延安市宜川县),我刚熬了一夜做了十几个小时火车到西安,马不停蹄的做了五个小时长途到延安,舟车劳顿,就想吃点青菜。结果不是串就是肉夹馍,不是肉夹馍就是凉皮面皮、面条。好不容易找了个包子店,结果素包只有梅菜馅。我顿时理解这同学为啥从来不吃叶菜了,复杂的看了他一眼。

总结来说,山东因为有炒菜的习惯,所以像馒头一类的面食比面条更适合拿来搭配炒菜食用。山东面食种类不少,只不过都是干食,不是面条。比如花卷、锅饼、锅贴以及种类繁多的包子和火烧(什么海参馅啊、黑米馅啊、酸辣土豆丝馅啊、红烧肉馅啊、各种水果味、芹菜肉、豆角肉、豆腐粉条、西红柿鸡蛋、地三鲜等等)我算是服了这几年的包子铺和烧饼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