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
对明清李自成,洪秀全两个农民起义领导人的评价,历来有争论,这也是正常的。这涉及到对这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评价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认识:丨这2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是广大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反抗统治阶级的殘酷压迫,为了争取生存权而掀起的以推翻政权为目标的武装斗争。给予当时政府予沉重打击,前者直接导致明王朝灭亡,后者即严重打击了清政府,动摇了整个国家架构,从而引致西方列强入侵,最后导致清朝崩溃,引起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从历史前进的角度来看,这二场农民起义是有加速历史进程的作用的,这就是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积极意义所在。2由于农民阶段的局限性,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所以这两场运动对当时社会经济基础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残酷的战争摧毁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民陷入战火的动乱之中。所以,农民起义并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架构,这也是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二场农民起义并没有达到解放受压迫人民的目的,反而导致民众面临更多的动乱,社会生产力更加下降。这就是农民起义对社会产生的严重破坏作用,对国家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这就是我对李自成,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的评价。
陈生203709473
关于农民起义的评价问题,经过一百多年,其博弈已经翻过好几遍了,人们对此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不断深入。在清代的时候,以“君权神授”为核心的旧时史观来看,李自成、洪秀全就是“贼”,并围绕他们反对帝王道统的“谋逆”大罪,抨击了他们枉自杀戮、毁灭儒教,造成生灵涂炭、文化覆灭的一些行为,这种观念也一直延续至民国。
新史学兴起后,各种思潮进入中国,很多近代社会科学的理论、观念被用于历史的研究,此时在唯物主义史观的引领下,对于农民起义的看法有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史观提出了“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是站在非常宏观地立场上对历史的一种总结,是以“生产力”为核心价值的一种考量。但这种史观是一种考察大历史的认识,在实际微观历史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不免机械地套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教条地认为农民起义因为在宏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就无一不好,在加之一个历史时期“左”的思潮,更使在一阶段中,农民起义成为了不可批评的领域,李自成、洪秀全也成为了历史进步的带头人。
进入新时期以后,历史的研究更趋于全面深入,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更趋向于以“人”为核心,也更加客观冷静。从现象上看,农民起义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崩溃,大量古迹文化毁于一旦。但反过来说,农民起义的主力同样是百姓,尤其是明末、太平天国这样的大规模起义,主力军必然是吃不上饭的农民,能够安稳度日,谁又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只能说是中国古代的人祸,但人祸的起因又是极为复杂的,牵扯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从现代史学的观点来看,每一场农民起义都是一场悲剧,他们不代表历史进步,他们又“造反有理”,他们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红小豆馆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就幻想一下,如果洪秀全胜利了会怎么样。
第一,骄奢淫逸
在太平天国困在江南,朝不保夕的时候,洪秀全就已经在骄奢淫逸。
他的妻妾众多,他的儿子说有88个母后,另外还有数百宫女。
知道当时满清皇帝有多少个老婆吗?还没有洪秀全一半的一半多。
在看看天王府,规模庞大,内饰奢华,要知道当时清军南北大营距离天王府也就不过十几公里距离。
此时不过割据江苏、浙江、安徽各一块,尚且如此。
试问,如果洪秀全胜利了,占领了全国,又会如何?
第二,内讧连连
还是上面那句话,被满清四面包围,局势困难。
胜利距离还很远,这边已经无限制内讧。
杨秀清和洪秀全的闹剧,说穿了就是争夺领导权。
杨秀清认为他才是实际的领袖,没有他就没有太平天国,洪秀全只是精神领袖而已。
有意思的是,洪秀全宁可被杨秀清大骂甚至勒令下跪,却绝对不会放一点权力。
最终,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跑路。在满清重兵围攻的情况下,搞出这么大的内讧,死伤的就有几万人之多。
最终,洪秀全虽然彻底从杨秀清手中夺了权,但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必败无疑了。
再说后期,李秀成为了夺权,见死不救,导致陈玉成兵败生死。
而李秀成和洪秀全也互相猜疑,最终洪秀全宁可死在城内,也不愿意在李秀成保护下突围,说白了,就是不信任他。
此时尚且内讧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如果掌握国家大权又会如何?
第三,莫名其妙的大军营制度
太平军经过的地方,一扫而光。
虽不是见人就杀,但确实见人就抓。
抓住以后,就编入太平军的大营,由此老百姓就编入军队,成为军事化的老百姓。
父母子女、夫妻都不能见面,男的和男的住一起,女的和女的住一起。
人为的,将所有的家庭和伦理打散。
而且无论吃喝拉撒都奇差,还要做苦工,也就勉强活命。
最低程度,清军经过的地区最多是抓夫,尚且没有到这种莫名其妙的地步。
如果让他们掌握了全国,又会怎么样?
第四,所作所为比皇帝还夸张
皇帝的命令,大家要听,但也有反驳的余地。
洪秀全的命令则不同,他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下达的命令就是神谕,谁敢不听?
说白了,洪秀全是比皇帝还要独裁和专制的人,因为他干脆是政教合一的领袖。
不但中国老百姓要听洪秀全的,甚至这群无知的太平天国官员还这样告诉洋鬼子:所有信仰上帝的人,都必须听从洪秀全的命令,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
就凭这句话,洋人当掉裤子也要和洪秀全拼命。
第五,无视人民死活
在太平军常年征战的地方,到处都是一片荒芜。
老百姓无法耕种,没有收成,太平军则不理不管,这些人只能饿死。
一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6个饱受战火的省份,高达7000万中国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总数。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满清最为富裕的江南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杭州、苏州、南京等地都被彻底破坏,一些地方片瓦无存。只剩下洋人掌握的上海,尚且还算 完好。
个人认为,太平天国和满清除了民族不同以外,一丘之貉而已。即便他们上台,也和满清一样愚昧,而且本质和满清没有任何不同,一群野心在野派为了荣华富贵打仗夺权而已。
这样一个政权,哪里能够让中国复兴,早晚还是列强的玩物。
萨沙
这里分析几个有趣的逻辑点。
第一,诸如李自成、洪秀全这种彻头彻尾的农民起义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解放贫苦百姓?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XX主义崇高理想?其实都不是。他们是因为自身生存利益收到威胁时的产生的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争天下的野心。其动机很单纯,属于马斯洛理论最初级阶段需求。事实是他们建立了割据政权,也跟他们所痛恨的王族将相行径一样,甚至更为恶劣。直白的描述,他们的目的就是从求生存的农民到求权贵的皇帝过程,利益是唯一需求贯穿其中。后世对其过分解读就像现今看《大话西游》的人解读着周星驰自己都不懂的"后现代主义"一样滑稽。
第二,因为生存权力受到威胁而造反值得肯定行径、歌功颂德、大加褒扬的话,那么这个逻辑适不适用于今天?会不会遭到镇压?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看看西方历史文献,后世很少对类似的起义战争进行立场论述,大多会使用"rebellion"(叛乱)或者"civil war"(内战)而不多使用"insurrection"或者"uprising"(有点类似于起义的中性词)。耳熟能详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也多被称呼为"The War of Spartacus"(斯巴达克斯战争)。因为动机单纯,也缺乏民众支持。只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种被后世认可正当需求和具有划时代变革意义的、有利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战争
才被称为"Bourgeois revolution of Britain"。
第三,如果真是给人类历史带来推动意义的起义战争,就不可能会失败。古代战争的真理仍然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结果来看就是人多欺负人少就容易赢。至少在李自成和洪秀全起义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当时吃瓜群众不认可其行径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简称不得人心。这跟王莽篡汉时期的绿林赤眉起义和元末起义轰轰烈烈的全民参与活跃度比起来,差了不少。
第四,李自成起义至吴三桂叛乱结束时期,中国人口从一亿锐减到1400余万;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由4.3亿锐减至2.3亿。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中直接的死亡人数逾7000万,要知道这跟二次世界大战总死亡人数差不多这不是浩劫难道还是过节?问题死了那么多人,并未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或者稳定政权,也并未流传下任何有传承价值的信仰和思想,仅仅是因为他们以一个更封建的王朝反对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就代表正义了?
最后要说的是,能跟电影电视剧媲美的娱乐媒介,莫过于教科书。
熊猫白黑
李自成和洪秀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其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功业。但两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差异极大,并不是能够单纯的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李自成崛起于明末极度激化的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农民暴动,历史为他提供的机遇,与中国2000年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定律并与二致,都是土地兼并、财富单向流动、贫富两极分化、外族入侵等封建王朝末期的社会通病。成功了李自成就是另一个刘邦、朱元璋,被史书大书特书;失败了他就是陈胜、吴广之流。其实李自成的际遇更像是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的陈友谅,只不过大顺推翻了大明,偏偏没能立稳脚跟,恰恰又让女真异族的满清八旗摘了桃子,让两亿汉人都极不情愿地剃了“猪尾巴头”。由此,成王败寇的惯例下,汉人骂他,满清妖魔化他,李自成的一番打土豪分田地的功业自然也被扭曲成了明朝末年的灾难。
而洪秀全则不同,1850前后的清朝,已经在鸦片战争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下极不情愿地与世界“接轨”,天朝上国的“大清朝”降级为了全球体系中的一分子——“大清国”。在面临资本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入侵的“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同时,满清王朝也逼近了300年盛极而衰的王朝周期律,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动乱一触即发。洪秀全在此时发挥他强大的整合能力天赋,将西方世界的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宗教组织作用结合在一起,走的基本上还是东汉道教黄巾起义、元末明教红巾军起义的老路。
李自成的起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地踏步,成与败无非是封建的大顺与封建的大清谁当老大的区别,老百姓还是照样过日子。但洪秀全却不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碾压封建主义的历史变革中,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就是一场“跟不上形势”的传统农民运动。十几年的战乱,给江南半壁河山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巨大破坏和人口损失。在太平军统治的地区,传统典籍、建筑遭遇一场浩劫。不中不洋的“天父天兄”教义强行剥夺民众财产,男女分营的社会管理模式不顾“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基本人性,分隔父女、姐弟、夫妻天伦。
可以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只是简单的封建社会内部洗牌。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制度变革的新形势下的历史浩劫。
*竹山的清溪涧*坚持原创!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评论!
竹山清溪涧
农民起义不是请客吃饭,必须矫枉过正。
1、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其实看《豫变纪略》、崇祯圣旨就会发现,许多是官逼民反,地方土豪、恶霸勾结官府剥削农民,农民在宗教、社会结社等情况下对抗。在非常时期,灾荒之年,对抗就会达到一个极端。
当时孙传庭在陕西进行清军清屯,就是把以前属于国家的屯田清理出来。在经历层层困难、阻碍后,孙传庭感慨“
豪绅甚于流贼”。对于王朝的高级官员都知道真正破坏国家基础的是这群侵吞国家财产,剥削农民的中间层。那农民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人民流离失所)
2、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反抗剥削的精神还在,让统治者深深忌惮。
(农民起义让统治者保持收敛)
清朝入关后,多次强调减免钱粮,照顾百姓,严格军纪:
凡加派辽饷,新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
晓谕各处庄头,凡民间什物,不许攘掠。
至各庄田土,尤须勤力耕种,毋致失时荒芜。、
民隐堪恤,请特恩蠲租一二年,与民休息,再查蓟州地处荒残。
这样就减少农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严格对士绅的钱粮征收。比如1661年的江南:
江宁巡抚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属并漂阳县,未完钱粮文武绅衿,共13517 名,应照例议处,衙役人等254名,应严提究拟。
得旨,绅衿抗粮,殊为可恶,该部照定例,严加议处。
3、带来的一些灾难
战争或许有理性起点,但一旦诉诸于暴力,就会进入野蛮状态,在其中生活的百姓、官僚、皇帝都是一场灾难。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
(崇祯的宿命)
一枚明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只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一个为人民打天下的正确指导思想。一个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不管什么组织最后下埸一样,以失败而告终。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就是以劳苦大众为基础,团结大多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老李1197944255610
这俩都是流氓,没一个好东西。
李自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把自己都给搭进去了。有人说如果不是吴三桂投靠了外面儿的满人,这大顺的江山说不定还真能立住呢,这就是屁话。既然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儿,你干嘛不去未雨绸缪先收了吴三桂呢?净顾着在京城里抢东西玩儿女人登基加冕了,这是正经人么?就算吴三桂替你守住了山海关,那个无恶不作的张献忠能让你消停?做梦吧。你们俩早晚是要在战场上见面的,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妇孺皆知,用不着谁来教你。得了江山没地方搁自己的屁股,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没人能及你李自成了吧。
洪秀全就更没人样了,来个审时度势的简单道理都没弄清,满脑子的帝王将相后宫佳丽山珍海味,得了南京此生足矣的一副野狗找着了骨头的做派。大半个中国还没在你手里呢,满清的军事存在还一点儿都要怎么着呢?表面儿上看你太平天国已经席卷了大江南北,其实你也就是临时占据了两湖两广。打仗你不懂,建设国家能就更是个外行,玩儿女人你是无师自通,皇帝的一日三餐你是门儿清,皇家的骄奢淫逸你是信手拈来,如果你要是成了精,后边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会风起云涌的一浪高过一浪。
李自成是毁于“闯王来了不纳粮”,都他妈不纳粮了你喝西北风么?
洪秀全是毁于邪教都的承诺,眼前看不见的东西你拿什么兑现。韦昌辉的杀人是别有用心,石达开的出走是寒心无奈,唯一剩下的亲王李秀成又你洪秀全又信不过,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清运动就被洪秀全毁在了自相残杀的路途之中。
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最怕什么,一怕新的国家理念的诞生,二怕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事儿了,法国革命如此,中国革命也是如此 。
李自成、洪秀全根本就没有从中国的最底层了解中国,流氓都认为要先打服了对方才能说一不二,才能牛逼天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中国人的本性是“有教无类”四方来朝。
土牛大哥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主观与客观几方面辩证看待。
首先,是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性,毛主席的名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高度精炼的总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的产生,最终推翻其统治,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对生产关系进行超越时代的改变,最终历史又重演了一遍王朝的替换,革命者变成新的统治者,被压迫人民再次推翻统治者。
其次,是统治者本身腐朽和腐败,导致国家机器运转效率降低,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方方面面陷入死结,在庞大的背景掩盖不了其腐朽的内核,必然导致迅速的崩溃。
同时,应该看到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加快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过程。
最后一点,农民起义具有其阶级限制,起义多数是失败的,即使成功,如果不能处理好国家管理的事情,也会陷入失败,甚至是被其他地方阶级篡夺了胜利果实。
太平天国只是出现初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雏形,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很快陷入了危机。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肯定,即便是重演一遍王朝替换,如果不改变社会制度,不改变生产关系,仍然会失败的。
鹿繁修
头条上老是提这些问题。农民起义不是小孩过家家,这玩意儿不是凭兴趣想干就干。一个好的统治者会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既能御外也能安内。人民虽不敢说丰衣足食,最起码也要填饱肚子,能够活下去。如果日子能过下去,没人想去造反!那玩意儿是要杀头的!无论农民起义是创造还是毁灭,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果关系。与其饿死,不如起来搏一把,兴许还有生存的希望。它无论是带动历史进步,还是历史退步,都只能是结果。要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作为统治阶级,就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以国为本!凡是被农民起义动摇的统治阶级,不是太残暴,就是太无能!他们也早晚会注定成为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