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腸癌當成痔瘡,如何識別腸癌?

蘆方文


(2018年9月5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古人云:十人九痔,可見痔瘡發病率之高,同樣腸癌的發病率也不容小窺,目前腸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發病率每年直線上升。

作為胃腸外的醫生,我經常碰到便血的的病人來提問:醫生我的是痔瘡還是癌症,痔瘡會不會癌變?相信很多人心中會有疑慮。那麼如何鑑別腸癌與痔瘡呢?下面我們簡單學習一下兩個疾病。


腸癌:一般指結腸癌和直腸癌,主要的表現就是排便習慣的改變,解粘液血便,便中帶血、膿或黏液,直腸癌可有裡急後重,頻繁排便可能。

痔瘡:主要是解大便後出血,多鮮紅,嚴重的有痔核脫出,排便性狀一般無改變。對於便血的患者特別是中老年患者,一定要多加留心,注意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


兩者鑑別要點:

1、症狀:腸癌多有大便變形變細,腹部部位不定定,隱痛多見,晚期腸癌多伴有全身症狀;痔瘡多為肛門處的劇痛,解鮮紅色血便,有腫物突出,

2、直腸指檢:這個是鑑別直腸癌與痔瘡最簡便最直接最經濟實惠的辦法,通過指檢,可以發現直腸有無腫物,腫物來源等。


3、內鏡檢查:主要是腸鏡,也可做膠囊內鏡,鏡子直視下可以很清楚的鑑別腸癌與痔瘡,是鑑別的金標準,

4、驗血檢查:查腫瘤標記物,一般腸癌腫瘤標記物都會增高,而痔瘡是良性腫物,本質是血管團塊,一般腫瘤標記物不高。

痔瘡是良性病變,不會引起癌變,腸癌目前患病率逐年提高,一般大於40歲的病人,如果出現有可疑的腸癌症狀,儘量做腸鏡體檢,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D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也順便做個小科普:


需要和痔瘡相見別的應該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了,而結腸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在提前,35歲左右的初發結腸癌患者一年比一年多,考慮原因可能與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不無關係,所以如何儘早發現早期癌變顯得至關重要。

1.大腸鏡

現在大腸鏡檢查技術已十分成熟,無論是檢查還是治療,它的優勢都非常明顯。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一般人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做腸鏡檢查,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做腸鏡檢查。所以對於大腸鏡這裡來個小科普。


大腸鏡是通過電子內窺鏡從肛門進入,通過屏幕直接觀察腸壁的一種檢查,必要時還可以對可以組織進行鉗夾做病理分析,或是直接對病變進行電燒灼來治療。一般分為普通和無痛兩種。無痛腸鏡是在藥物輔助下進行的,患者接受藥物後出現中樞抑制,使整個檢查過程中患者都能處於安靜、平和的狀態,這極大的有助於檢查的準確性,術後患者可自然清醒。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我用了麻藥不會出什麼問題嗎”,這裡D醫生可以負責人的告訴您,現在的麻醉技術很成熟,一般不會出現問題,當然這都需要麻醉師的評估,如果評估不過關,您也是做不了無痛腸鏡的;普通的自然不必說,病人是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檢查,人們一般不會選擇這種方式,因為他們害怕沒有麻藥他們會痛苦難忍,但據做過患者朋友說雖然不是很舒服,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痛苦,所以也有不少麻醉不難受的患者朋友選擇普通腸鏡。

2.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十分常用也很簡單的檢查方式,醫生直接講手指伸進肛門進行觸診,但它有弊端,那就是對於平坦的病變醫生透過手套很難摸出來,而高位病變也就是手指摸不到的大部分區域都成了檢查盲區,所以它的侷限性也很大。



3.大便隱血實驗

這也是很常用的檢查方式,接取大便就能檢查,陽性率也很高,但它也有侷限:它只能告訴你大便裡有沒有血但看不出來血是從哪來的。


其他還有問卷篩查、色素內鏡、電子染色內鏡等檢查,這裡就不一一表述了。

4.怎樣篩查腸癌

作為普通人多一些留意就行:注意大便的次數有沒有變化,一天2-3次大便都是正常的;大便有沒有血;大便是否為黑色;大便解完後有沒有沒解乾淨的感覺等等。現在社區醫療在大力發展,相應的篩查問卷也不少,一般人做體檢時回答一個問卷、做一個大便隱血實驗和腫瘤標誌物檢查就足夠了,這種篩查沒有年齡限制,但兩次篩查的時間不應超過10年;而對於一級親屬有腸癌患者的朋友,建議從40歲開始就要每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以上就是怎麼識別腸癌的小科普,不知道是否對各位有幫助呢。


全科D醫生


直腸癌根治瘡同樣的症狀都是便血,這樣很多人都會混淆不清。對於這一點的話可以及時的就醫,如果說是你的痔瘡比較嚴重的話,建議還是用藥治療。睡前抹一點直 舒 樂 ,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希望我的答案對你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