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偏科严重,怎么办?

自愈系7


关于这个问题,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谢英的建议是:

首先,孩子还小,家长不宜过早地就去下结论说她偏科,不要给自己和孩子这种心理暗示,而是要积极地想办法去帮助她改变。 其次,孩子喜欢语文、英语,说明她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都很不错,这其实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能力,家长要有信心。最后呢,就是要带领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在游乐场游玩时认识东西南北的方位,吃水果时的加减法训练、整理玩具时的图形分类、去超市购物时的付钱找钱等等。我们都可以在轻松、真实的情境中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训练他们数数、比较、分类等数学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运用乐趣。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谢英,数学高级教师,南京市陶行知奖获得者、全国优秀中小学校长)

荔枝新闻【问答】开学季特别活动正在进行,诸多名校校长在线答疑哟!链接:https://news.jstv.com/hd/lzappv5/iAsk/index.html?id=1554750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您还可以微信添加我们客服号【小荔枝】litchinews666进群找到组织,随时交流!


荔枝新闻


首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东西,兴趣都是最最重要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往往都是心生好奇的,这个时候兴趣的最容易出现。但是父母或者养育者的做法有可能伤害孩子的兴趣自己却不知道。比如,说到“孩子从幼儿园就特别喜欢语文英语不喜欢数学”,我很想知道这个“特别喜欢”和“不喜欢”您是怎样理解和定义的呢? 通常幼儿园的孩子对这三门学科还不太有概念。

还要说明一个概念,就是敏感期的问题。就是指的一个孩子的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某一种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所形成的环境特别敏感,家长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捕捉到了敏感期,而予以恰当的引导,孩子的这个方面就会发展地特别好。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规律,这个因人而异,就像孩子出牙早晚不同一样。但是关键的是,每个孩子都只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来做事情,如果孩子在养育过程中,不是在一个有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和关注,甚至总是被阻挠破坏,那么与此相关的敏感期反而会推迟,甚至不再出现了。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对数学还没有概念,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能对数学的敏感期还没有到来,一旦到来,就会对数学的学习突飞猛进。 比如在德国,法律规定不允许教授未到学龄的儿童学习课程。这就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可以按照吸收性心智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敏感期,并按照这个规律很好的成长。 如果一个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某一方面,比如,特别关注到孩子的数学不行,就会有意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一些干扰和压力。数学是个挺抽象的东西,在数字敏感期还没到来时,就急于教给孩子数数甚至加减法,这样会破坏数学敏感期的正常到来。 又倘若家长本身上学时数学就不好,就把对学好数学的期望转嫁在孩子身上,把自己对数学的恐惧厌烦感投射给孩子,那么孩子对数学本性也不会亲近了。 这时家长如果再给孩子定义为“对数学没有兴趣”,尤其守着孩子跟别人这样抱怨或者哪怕开玩笑地说,这个印象就投射给了孩子。让孩子对数学越来越远。 当然,说不喜欢哪位老师因此不喜欢哪门课,其实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就是一个借口,让自己逃避的借口。

还是建议从孩子每一个细小的数学上的进步都表示出“我看到了”这样的正面的关注,及时反馈你的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一点点帮孩子重新建立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成绩好一点的时候,自信也就慢慢建立了。

帮孩子建立或者恢复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借助生活场景,还有有意思的数学绘本。





我家孩子,小时候没看过数学启蒙的绘本,但是他的数字敏感期来得特别早,最早是发现了我的计算器,按键出来数字很喜欢,他按出2,我就指着说这是2,他非常开心,哈哈笑地不行。 后来最喜欢的玩具就是计算器,以至于睡觉要拿着,去幼儿园也偷偷在书包里放着。所以他的数学学习就相当轻松,而且一直都特别喜欢。

二年级,已经报了数学辅导班,请了家教,我个人不太赞成这样的方法,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数学不行”。 如果是养育过程中的确有破坏过孩子的数学敏感期的情况,那么要用更加多的爱和自由来修复,帮助孩子尽快迎来敏感期,达到学习上的开窍和飞跃。有的孩子要三四年级才开窍,也挺常见的。

如果养育方式都很好,也不是敏感期推迟的问题,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将课本从头开始梳理知识点,推荐思维导图的方法画出来。毕竟才二年级知识点很少,家长辅导也没有问题。关键是把书上的内容学扎实,不然以后就会越来越费劲了。

最后一点,不要比较,比较容易带来焦虑。 哪怕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够好,但是也可能都是暂时的,接纳现实,不批评,不责怪,不过度关注(不是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是不要总关注孩子没有数学兴趣和孩子数学不好这个事情),每天进步一点就鼓励肯定一点,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梦田的稻草人


看来孩子主要是因为换老师影响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加上当时没有及时的补回来,久而久之孩子的基础跟不上,自然会越学越差,所幸是孩子还小现在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一定可以再次提高:

查漏补缺,第一步恶补基础知识。

孩子一个学期下来成绩退步了这么多,在解决数学难题的时候不知所措,这都是孩子这学期基础知识根本没有掌握的体现,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先从本学期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补习,发现孩子是哪些点不会,原因是什么,是不会,还是不想做,找到原因再给孩子针对性的进行补习。


但是,补习往往是枯燥的,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提高成绩就骂孩子或者催促孩子,要读鼓励孩子,如果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家长就可以夸大去赞美孩子,给孩子更多自信,这样有利于孩子继续坚持下去。

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有针对性的去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给孩子准备一个额错题本根据经常错的几个题型有针对性的去练习,知道孩子能够完全掌握这个题型,那么再去考试就会有成绩上的体现,成绩有提高,孩子自己也会感到自信,这个时候家长再配合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自信心更稿,后期坚持的信念也会越坚定。

以上,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铃铃


根据家长的描述,家长认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换老师有直接的关联,而不是孩子本身学习态度、数学思维的基础建设能力、“题海战术”的训练不足导致的问题。所以,家长首先得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说自己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带来的严重的问题,家长不断的强调孩子偏科,和各种人在交流时也在说孩子偏科,所以孩子就会在心理认定自己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二年级的数学还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题,应该已经涉及到乘法口诀等知识点的学习,在奥数中也初步出现鸡兔同笼、和差问题等学习(各地教材不一样,提高部分也不一样),而数学考试基本上是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家长应该和孩子强化这几项能力:

1.计算的能力,快速的计算,一些计算技巧的练习,需要题型不断的强化,家长可以给孩子买计算专项训练的题型来强化巩固,每天10分钟。

2.孩子在学校老师所教的知识点,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够的,老师的作业一般都很简单,一套练习册的一页或者两页,而每一个专题学习家长都需要帮孩子进行扩展。

3.应用题的专题训练,孩子如果语文和英语学习还不错,说明孩子的语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错,如果应用题失分比较多,一般是孩子的计算和答题技巧不足导致。

所以,家长要做的,最快速的帮孩子提高的方式是一项一项的专题训练,花一年的时间,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开始训练,否则会更难补起来,三年级的数学已经进入一些思维扩展题型的学习,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