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出現轉移產能到東南亞的現象,中國製造會被取代嗎?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中國製造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因為東南亞國家的基礎教育並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而且東南亞人也沒有中國人這麼勤勞、上進和易於管理。

單看人力成本的話,目前來看,似乎東南亞國家在製造業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但問題是,工業生產從來都不只是生產,在產品被製造出來後,你還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物流服務來把產品轉運出去,成為商品銷售出去。在這方面,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相比,完全沒有絲毫優勢,因為中國有極其成熟的高速公路網、內河水運網、高鐵網絡和外海航運業,而且中國還坐擁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換句話說,在中國製造的產品,既可以選擇出口到全世界,也可以選擇直接內銷,這可是東南亞國家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而且中國還是一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發展中國家,東部地區需要轉移的產能,完全可以由西部來承接,比如富士康的工廠不就從深圳搬到河南了麼?

最最關鍵的是,由於長期擔任“世界工廠”,中國擁有大量有經驗的技術工人,他們在傳統制造業是骨幹,更是高端製造業的橋樑,這一點東南亞國家是沒有的。

總之,中國製造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之前也發生過外資把工廠設立在東南亞,過了一段時間又轉回中國的案例。


速讀財經


可以自信地說,美國企業從中國轉往東南亞不會是主流趨勢,中國製造更不可能被取代。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對華關稅政策,引發了許多美國企業的憂慮。他們很難放棄質量不錯,成本低廉的中國製造的產品。因為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競爭力。

中國是世界不可取代的加工組裝地

據OECD和WTO的統計研究發現,僅2011年中國出口額中,有32.2%的是由外國進口後,在中國加工之後再出口到世界的。也就是說,中國是世界產業鏈最重要一環,具有加工製造的絕對競爭優勢。比如,熟練的工人、良好的基礎設施、廉價的原材料、充足的能源供應等等。這些是東南亞國家難以匹敵和具備的。

中美經貿分工合作緊密

美國許多企業對中國出口關鍵零部件及半成品,在中國加工後,再最終轉回到美國出售。據世界銀行統計,2016年美國對華進出口中間產品就高達528億美元。美國全球產業佈局的調整,最快也要2-3年。若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則需要更長時間。而且,調整成本是絕對高昂的。因為調整的原因不是出於自由市場的原則,而是應對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的無奈之舉。

中國是美國難以割捨的市場

最後只想在用一個震撼的數據,鞏固我的觀點。據美國國會研究局統計,2017年美國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810億美元,是美國海外第三大掙錢的市場。美國在中美貿易中,雖然出現了貿易赤字,企業卻得了鉅額利潤。中國雖然出現了大量順差,但企業盈利能力微乎其微。大頭都被美國拿走了。這麼掙錢的買賣,估計美國不會輕易放棄中國製造吧?


經韜


美國企業紛紛轉移產能到東南亞,我國的製造業受影響是肯定的,其實不只是美國企業,其它國家,包括我國的部分外向型企業也會轉移部分產能到東南亞。因為中美貿易間提高關稅的影響,中美國內的部分企業都將向第三方國家轉移,但大多數是商品的最後一個組裝環節轉移到第三方國家,目的是避開關稅的影響。美國哈雷摩托把生產線遷至歐洲、德國的寶馬調整美國以外生產廠家的產能,都是這個道理。

中國的製造業會受影響,但不會被取代

1.從市場角度看

我國的人口數量龐大,經濟落後了就是負擔,經濟發達了就是優勢。最近幾十年我國經濟的發展世界驚歎,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經濟水平上來後,正在慢慢發揮出龐大的消費潛力。企業越靠近市場越有利,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市場的反饋,改進產品的缺陷,讓產品更貼近市場。

舉個簡單的例子,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市佔率徘徊在三四名之間,但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不到1%,這跟工廠設在中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蘋果手機的各方面的設計都貼合我國市場的需求。如果蘋果手機把工廠全部遷回美國,那下一代蘋果手機在我國的佔有率就很危險了。從市場的角度考慮,中國製造業想被取代很難。

2.從經營環境看

企業要想取的成功,眼光很重要,為什麼我國能吸引如此多的外資來投資建廠,除了成本低,有市場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政局穩定,經濟方針有連續性,這一點是東南亞國家無法比擬的,先天條件就決定了。一個穩定的經濟環境,是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東南亞國家給與外資的優惠可能比我國還要多,但是動不動就來個遊行,經濟方針朝令夕改什麼的,那個企業能受的了這種折騰。另外在美元升值的大環境下,東南亞國家有幾個能在這次美國薅羊毛的過程中安全渡過,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把企業牽過去,貨幣突然貶值個50%,就是利潤再高也受不了。

3.從基礎設施和人口素質看

我國的基礎設施在亞洲無疑是一流水平,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的鐵路、公路、港口運輸網絡;完善的工業體系,生產過程中的部件大部分就近就能解決。我國的人口素質和發達國家沒法比,但相比起東南亞來說優勢很大,最少我國已經普及到9年的義務教育水平,廉價勞動力和高效生產不是絕對對等的。這一點在越精細的產品表現越明顯,在負責促進香港貿易和投資的香港發展委員會的一項的調查顯示,柬埔寨工人的平均勞動生產率約為中國工人的50%至60%。

4.我國經濟處於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過渡期,部分低端製造業向外轉移是必然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各項生產成本的提高,低端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低,歐美髮達國家都經歷了這個過程。把利潤較低的行業遷移到生產成本低的地區是必然的過程,現在的關稅問題只是提前了這個過程而已。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從市場、政治經濟環境、基礎設施和工人素質看,東南亞想取代中國製造業的位置直接沒有可能。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宏觀經濟方面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如果我們不做出深刻的改革,“中國製造”必將會被取代!

提問者只看到了東南亞卻忽視了最大消費市場的後花園--南美,東南亞與南美在製造業競爭力上同我國相比,欠缺的是產業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工人以及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但如果市場缺口出現,買家持幣翹首以待,無數有眼光有頭腦的資本將會大量湧入,去協助製造區域製造企業去打造去完善產業鏈供應鏈。

市場不等人,沒有可以替換的市場卻有可以替換的賣家

失去最大貿易市場後的我國製造企業必將面臨極大的經營困境,可見的未來內根本無法尋找到可替代的消費市場,那麼勢必會造成企業倒閉潮,以及企業家轉移陣地將產業基地向外遷移,同時作為最大的買方市場的美國,也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到可替代的供應商基地。東南亞廉價的人工,以及已經形成初步規模的服裝加工產業,勢必會迅速奪走美國市場,而作為美國後花園的南美各國如墨西哥等,將憑藉更為便捷的供應鏈渠道,趁著市場供應商真空期階段,藉助資本湧入去完善加工製造業,打造自己更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這個過程不會很短,預計耗時五到十年時間,無論是產業鏈還是供應鏈都將建設完畢,如果我們不能利用先發優勢,憑藉智慧避免這場經濟戰的產生,或者不能夠儘快的結束這場對抗,那麼中國製造必然會變成墨西哥製造,越南製造等。

另一方面,我國國內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又恰逢消費降級時代,如何消化產能保證企業運轉都是難題,又何談能夠繼續保持製造業活力與競爭力呢?

“產業升級是偽命題

所以“產業升級”是吹鼓手們的偽命題,我們是需要更多的高新技術,但遠遠還未達到需要整個製造產業升級的階段,試想哪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會有數萬員工?恰恰是不被看好的低端製造業提供了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就業率,所以看似“低端”的製造業決不能丟,因為它是百姓吃飯穿衣的生計來源。

“產業轉移”才是可持續發展,關係到我們民生的正路,將低端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一方面可以起到大力發展中西部的作用,同時所帶來的就業也勢必提高了中西部人民的收入,提高了他們的購買能力,但簡單的一句轉移解決不了問題,深化政府機構精簡改革,將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剝離,讓市場重回理性,這一連串的改革無一不是對既得利益團體的挑戰,也是一連串的自我否定,但敢於承認錯誤,啟發民智的政府,魅力無限。

臨陣磨槍

我們談了這麼多長久之計,但如何度過開頭的這兩年困難時期呢?筆者認為利用供應鏈產業鏈的先發優勢,對新興製造業基地區域保持持續的競爭壓力,是延緩其發展的重要手段。

既然B2B的道路被堵死,那麼在電商大潮愈演愈烈的今日,我們何不借勢來利用B2C的電商產業先發優勢,輔助製造業繼續發展呢?所以跨境電商出口轉型,應該是大多數原有傳統貿易出口加工型企業應該在近期去思考去佈局的。

同時把成熟的國內電商供應鏈經驗,拓展到協助企業出海,打造中國品牌形象,打造出可以同亞馬遜FBA抗衡的供應鏈物流巨頭,將會對我們在短期內持續保持北美市場佔有率有著極大的幫助。

“錯誤的時間去迎來一場正確的戰爭

成為最偉大的國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但這不是蠻幹更不是靠吹鼓手吹出來的,革命老前輩的“韜光養晦”,“深挖東,廣積糧,緩稱王”的教誨難道此時都被拋在腦後了嗎?中華文明的復興不是一個人,一代人一個班子可以完成,切急用忍這才是王道。每日裡提醒對方,我要彎道超車啦,我要跟你平分太平洋啦,對手本就忌憚三分,難道還不趁此時站好卡位?高明的超車,應該是讓對手看到了你的車尾燈才明白已經被超越,這才是商場決勝之道。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以圖東山再起,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在夫差眼皮底下喊出來我要回去帶領大軍來宰了你呢?

面子不重要,裡子才是主要的,回顧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前的經濟表現與政治表現間的反差,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只要你真的做了老大,才可以正式宣佈,我將取代你,從此江湖只有你的傳說,但處處將是我的蹤影。


KeepWalking5561096


中國製造並不會被取代原因如下

第一

中國人為什麼會成為世界工廠,因為中國人講究實在,給錢就肯幹,但是東南亞的不同。他們覺得錢多錢少有的花就好,今天沒錢後天再去賺錢,基本上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在2011年開始就已經出現了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的情況,但是大多製造業都鎩羽而歸,原因就是工廠接了訂單工人幹了沒多久有錢了馬上出去浪,基本上廠就半停產,到交貨期工廠給不了貨就吃了高額罰款,一來二去工廠紛紛倒閉。

第二

東南亞國家工人階級喜歡聚眾鬧事,譬如你工廠這期把訂單趕完了,工人就會覺得你壓榨了他們的勞動價值,紛紛要求上漲工資,不漲工資就不幹了,例如越南經常爆發工人罷工要求長工資的事件,結果導致工廠根本沒有利潤反而虧本,結果越南廠也很多倒閉

第三

地方政府太黑了,你今天在這裡辦廠賺錢對吧,那麼後天就來查你資格,一下說你不符合規則,一下說你這裡不環保,地方政府比黑吃黑還厲害,很多工廠因為被各種要錢而被迫搬遷走人

第四

他們本土的基礎實在是太差,我認識一個緬甸小夥子,和他聊了許久,他說他們那裡工人才六百人民幣一個人,我說這麼便宜那怎麼不開廠,他說他們基建太差了,經常電力都供應不上而且各種機器及原件沒法購買。但是中國不同,什麼原料配件基建一應俱全,你要組裝一個iPhone也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是你找遍整個緬甸都可能裝不出一臺來

最後說到其實很多中國產業早就在東南亞辦廠了,經過惡劣的淘汰還是有剩下的工廠,但是別怕呀,我們已經成功從體力勞動者變為腦力勞動者了,賺到錢還是回饋到中國的。你們說對嗎?


鳴蟬


留給我們中國現有製造業的時間是5到10年,當然,前提是美中之間的貿易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即便是解決的話,這個時間也不會比5到10年多太多,20年是頂天了!也就是說我們製造業的突圍時間,最多時20年,這種情況還是在西方國家以及日本沒有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下!

這裡面並不是什麼中國製造被東南亞製造取代的問題,咱們國家現在的生產成本已經上升了,最大的優勢目前就是產業鏈和配套設施的優勢,但這個時間實際上並不能維持太長!我們中國人要有危機意識,不要想躺在前面的成績上吃老本,那個東西也吃不住。我想咱們國家推出的2025製造計劃是很及時,也確實是切中了時代的痛點,前瞻性這方面也很強,值得我們國家大力的投入資源來推進!

在後面的歲月裡,我們國家從上到下要埋頭苦幹至少20年,也就是說現在才到爬坡,後面要費的力氣,可能要比前面四十年大得多,要做好非常充分的思想準備。咱們中國之前就抓住了機遇,那麼這次的機遇也未必就抓不住,甚至是抓住的幾率要比沒抓住的幾率大得多,畢竟我們在人才方面是有優勢的,在產業政策方面也有優勢,沒有任何的理由悲觀!


帝國曆史觀察者


部分會被替代。目前 內地是世界工廠,眾多跨過企業都在內地生產,然後銷往世界各地。當然我們有14億人,佔據世界的五分之一,這本身就是個大市場,很多產品就地消費了。


所以,跨過企業遠走東南亞,當然可以把部分製造業轉移走。因為它們的市場份額沒變,只是把生產地變了,原來屬於我們的就業機會轉移到其他地方了,換句話說,被替代了。

但是也不用過分悲觀。一來我們自身的市場足夠大,相當一部分製造業是搬不走的;而來經過這麼多年的耳濡目染,我們在技術、資金方面也是有了相當的實力,如果處置得當,利用好我們的資金、技術、人工優勢,利用跨國公司轉移走的市場空白,就地崛起,搶佔一部分它們的市場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關鍵看我們怎麼應對了,在宏觀層面加強改革創新發展,調動積極性,迎難而上,變壞事為好事也不是不可能。


未知042901


可以啊,現在的東南亞就像8,9十年代的中國,而且現在發展非常快,中國的這個模式實際就是以市場換技術,出賣廉價勞動力,土地,東南亞地區是可以實現的,現在最重要的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夠完成產業升級高端製造,這是問題關鍵,目前我們的製造業很多關鍵設備都是進口,但凡是搞製造業的都清楚,進口的設備確實質量好,性能穩定,我們什麼時候能實現?這是最重要的,你能取代西門子麼,三菱重工麼,包括你的醫療設備,醫院裡的各種檢查身體的設備,CT 什麼的,全是進口的,至於軟件就不用說了,尤其是工業軟件,基本全被歐美日壟斷,……而這些都需要踏踏實實的工匠精神,我們現在有這種精神麼?,都去搞金融,房地產投機,哪有心思搞這些,至於我們的教育……,這是實現一切的基礎,你們心裡沒數麼,我們培養了一堆考試機器,“想象力,好奇心懷疑精神",全部被扼殺,所以我們只能培養出高級打工者,……如果你實現不了最終的產業升級,當然就會一點點被東南吞掉,你的勞動力優勢現在正在喪失,尤其老齡化未來會更加劇了,

綜上所述,東南亞也許用10多年時間就能發展很快,因為這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就跟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的發展一樣,但是中國要從現在這個階段躋身世界強國,你覺得10多年時間能完成麼,上過學的都知道,你從大榜墊底衝到中游很容易只要足夠努力就可以,但是你想衝擊大榜前10名,光努力是不夠的,甚至有可能一直原地踏步,所以不要盲目樂觀,東南亞就是曾經的我們,雖然談不上取代,但是會分流我們的優勢,如果真到那一天,美國就真敢跟你撕破臉了,現在之所以沒徹底撕破臉,因為我們世界工廠位置暫時無法取代,一但部分產品可以取代,那就是此消彼長,好好發展自己吧,原地踏步的結果是很慘的……況且現在就是在原地踏步……


突破壓軸題


美企撤離受影響的主要是上海。因為目前上海主要經濟構成為:國企主導的低效型經濟,高效民營企業極弱,這就是上海人均GDP低於北廣深的根本原因,正所謂大而不強!

上海互聯網經濟僅佔GDP5%,低於所有其它一線城市,基本以傳統行業為主導。經濟結構不但不能與紐約香港比,在一線城市中也屬低效國企型經濟。

一旦貿易戰升級外資撤離中國,龍頭外企的撤離將導致外圍配套的供應鏈生態隨之搬遷,一且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上海將呈裸奔之勢,民營經濟弱的硬傷將暴露無遺。上海經濟將遭遇失去的十年。


謎一樣的廣州


國內環保一刀切,很多外資企業轉到東南亞很正常,令人堪憂的是國內業界人士,還在鼓吹經濟增長,企業面臨倒閉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