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对中国文化影响有多深?

尼玛次仁丽江


大同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第一次是在1600年前,作为北魏的首都。

链接大汉文明和大唐文明的朝代即是北魏。这个鲜卑族建立起的政权曾经努力推动北方各民族汉化。最后他们干脆来了个大迁移,把首都从大同搬到洛阳。这是一次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

大汉朝的天下被魏晋接管后,发生了“五胡乱华”事件,当时居住在关中和中原的汉人大举南迁到长江以南,而居住在关外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南下,来到关中人、中原人离开的地方,也过上了农耕生活,这里面最大的一股就是在北魏孝文帝的带领下,从大同迁过来的子民。

大同作为北魏国都的时候,为了防御北方的侵略,设了北方六镇。主要由鲜卑匈奴贵族领导,柔然、高车为战士的社会阶层体系。北魏迁都洛阳后没多久,六镇将士开始反叛,北魏由此分裂成东魏、西魏。接着北方六镇余部南迁至关陇地带,最后形成利益群体——关陇贵族。

在东西魏覆灭之后,北周、隋、唐的皇帝全部出自这个贵族圈。这些掌控着国家命运的人的祖先曾经都住大同以及周边,所以很多历史学家声称,中国是从大同走向了大唐。

大唐盛世,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又奔放,由此形成的强势汉文化一直延续到21世纪。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我们很可能有1600年前大同人的DNA。

北魏之后,大同又作为辽金两朝陪都以及明清两朝的军事重镇被开发利用,近代大同的地下资源又让大同成为工业重镇,由于和北京距离较近,曾因煤资源,被称为“北京的锅楼房”。


尼玛次仁丽江


大同的文化底蕴还需要进一步象开采煤炭一样的深入发掘开拓,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短板,当前要正视现实不妄自菲薄,根据大同的特点,扬长避短,认真总结经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古都文化上,我们大同的煤炭开采也是文化,饮食文化、传统工艺、长城文化,大同的工农商业发展史都是可以宣传展示的,大同人在这些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任重道远,这样才能把大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声誉不断提高。


雁云居士


大同云冈石窟做为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在创作阶段就不断吸收了中外文化许多新的理念,在当时的中国是有开创性的,也是有创时代意义的,具有前瞻性!那是大同,也是中国在当时来说具有超前意识的石窟博物馆!看看今天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许多历史的大家,都是有前瞻性的,才创作出惊世杰作!对于今天的大同要转型发展,成就未来,深度挖掘北魏时期留下的开创精神,与时俱进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