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河长助力保护水生态

四级河长助力保护水生态

乡政府组织有关党员干部、各村民小组长巡河清理河道,确保河道整洁。

“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了,河边的路也好走了,沿河走一走很舒服。”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张坑村民小组的谭秀妹告诉记者,河道现在定期有人清理,村民小组的河长定时巡查,村民们也更加爱护这条陪伴他们多年的蓝田河。

蓝田河上东村张坑村民小组河段环境的改变,得益于龙门县在开展河长制工作中付出的不懈努力。一年多来,该县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因地制宜,创新有为,出台《龙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不仅对全县区域内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有了更全面的部署,还把河长制延伸至村民小组一级,创新构建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镇、村(居)委、村民小组四级河长体系,保护龙门水生态。

镜头

村民小组级河长带着笔记本用心巡河

临近晚饭时间,在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张坑村民小组,小组长杨细祥忙完一天工作后,并没有着急回家。他把桌上的笔记本揣进口袋里,缓缓地向村旁的河道边走去。在河边走一圈,是他近一年来工作后放松的新方式,也是他的另一项工作。

“绿水青山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保护好它,才能继续造福子孙后代。”杨细祥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蓝田河张坑村民小组河段的村民小组级负责人(河长)。现在,他每天都要到河边走一遍,对河道情况进行巡查,遇到问题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然而,笔记本上并未记载过多的字眼,这是令他值得骄傲的事。

“我们村生态环境好,没有污染源,水质很好。平时主要工作是提醒村民不要往河里扔垃圾和杂物。”杨细祥说。为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他常走家串户跟村民讲保护河道的有关事项,号召大家一同守护家乡河流。

上东村其他村民小组级河长都跟杨细祥一样,不仅用心守护着沿村河段,还常常担任宣讲员,到村民家里向村民讲述环境保护要点,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素养。

据了解,近年来,上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改建了文体广场,还修建了垃圾回收站和污水处理设施。看着家乡的河水清又清,村民们打从心里感到高兴。

施策

河长制延伸至村民小组,小微水体得到有效管理

“现在龙门县把河长制工作延伸到村民小组一级后,对各村民小组的河道有了更有效的管理,往年占用河道乱搭乱挖、乱倒乱排的现象大大减少。同时,河长制工作也大大提高了村民对河道整治的参与度,村民积极配合该县河流综合治理工作。”龙门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多年以前,县域内很多河流都有生活垃圾漂在河面、岸边,占用河道乱搭乱挖、乱倒乱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经过三级河长制工作的稳步实施已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部分细小支流等小微水体的环境问题却依然存在。“这与村民小组一级难以管理以及村民对水体的保护意识不强有一定关系。”该负责人说,龙门县属山区县,河流、溪涧众多,水系复杂,为保证该县小微水体得到较为全面有效的责任管理,县委、县政府与县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充分研究后,决定实施县、镇、村(居)委、村民小组四级河长制工作。通过对河道流经的县、镇、村(居)委、村民小组四级共同担负起管护、巡防等责任,通过无缝衔接、层层推进,把一张张责任网覆盖全县区域内河湖,确保联防联控。

履职

全县近千名河长共同治理改善河道环境

“标明河长姓名、职责等内容的河长公示牌就竖立在河道旁,河流治不好,群众都知道责任人是谁,这是压力也是动力,迫使河长必须认真履职,努力将自己负责的河湖治理好。”龙门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实施县、镇、村(居)委、村民小组四级河长制工作以来,不仅强化了县域内的河流主干流域的整治和监管,也对流经村民小组的河流支流有了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各沿河村民小组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主动承担村范围内的河道保洁工作,目前该县河道环境卫生已得到很大改善。

据统计,龙门县四级河长共995名,其中县级河长8名、镇级河长94名、村(居)委级河长190名、村民小组级负责人(河长)703名,基本实现河长全覆盖。

在上东村西头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级河长刘德才刚清理河道回来。“今天乡政府组织有关党员干部、各村民小组长约30人巡河,清理河道和垃圾。”刘德才说,像这样的较大规模巡河清理河道工作,今年已开展第4回了。

“河道环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村民。”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河长刘军文说,按照有关文件对四级河长制工作的部署,村民小组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一次,确保河道整洁。

合力

河道保洁员水上作业维系河面清洁

日前,记者在龙华镇增江河流域一处河堤看到,两名身着救生衣的男子在河床上清理漂浮垃圾,并沿着河边砍伐长到水面上的树枝。

龙门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龙门,河岸上有村民小组级河长建立起河道保洁的第一道防线;河床上,有保洁员持网泛舟维系河面的日常清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龙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河湖保洁工作,首批24名河道保洁人员于今年5月1日起,沿增江河和公庄河两大主干流约30.78公里的河道上开展保洁工作。

“我们都是在增江河边长大的,尽自己所能保护好这条河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赖锦华和同船伙伴姚毅龙都是龙华镇村民,提起成为河道保洁员,他们都显得十分自豪。

姚毅龙对记者说,河道保洁员不仅要熟悉水性还要能吃苦,背朝烈日面朝水是夏天工作的常态,“一天8小时在船上待着,没几天就晒黑了。”赖锦华说,保洁员与河长都有同样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自身行动,引导带动村民一同为河道保洁出力,确保家乡河水清岸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