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非合作的六個「共」字,擘畫中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

解讀中非合作的六個“共”字,擘畫中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

肩負著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使命,中非攜手從2018年的北京踏上新時代的壯闊征程。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下簡稱“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清晰回答了“打造什麼樣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如何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之問。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這六個“共”是對中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到實踐的豐富和完善,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確立了根本原則和行動指南。

  • 打造責任共擔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責任共擔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首要特徵。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看來,責任共擔涉及兩個層面:一是中非關係的雙邊層面,二是中非合作的國際層面。從雙邊層面看,中非雙方在有關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有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共同責任。在中非堅實深厚的戰略互信基礎上,未來還要進一步擴大各層級政治對話和政策溝通。從國際層面看,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成為一種趨勢,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與此同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在這種情況下,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聯合自強,以合力應對變幻莫測的國際風雲。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有責任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協作配合,維護中非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中國與非洲,這兩種文明從一開始接觸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羅建波表示,20世紀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就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的自力更生和團結合作。中非通過互利合作,打破了西方殖民體系,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今天,中非又共同致力於追求國家的全面發展和復興,並推動國際體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 打造合作共贏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發展是中非雙方的共同訴求。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經貿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利益紐帶緊密牢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非立足各自發展階段,不斷尋找和擴大利益交匯點的需求日益強烈。共建“一帶一路”,為中非對接發展戰略、實現共同繁榮帶來了重大機遇。

“中非合作的本質是互惠互利。”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副院長陳明昆認為,非洲理應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區域樣板。共建“一帶一路”將為非洲發展提供更多資源和手段,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和空間,從而描繪出更多元化的發展前景。產能合作是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對於正在加速推進工業化的非洲國家來說,中國由於經濟轉型升級而向海外轉移的富裕優勢產能,可以解決制約非洲發展的資金、技術、人才短缺等問題,正好契合非洲培育內生髮展動力、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求。

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認為,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機遇,中非貿易投資未來幾年有望實現大幅度增長。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合作等方面,中非合作已經積累了大量經驗。未來,在“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過程中,中非在傳統領域的合作將得到進一步深耕厚植。在新經濟領域,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推動“一帶一路”貿易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一些中國電商企業開始進軍非洲市場,並已實現盈利。今後,不斷湧現的新經濟、新業態將成為中非合作的新亮點。

  • 打造幸福共享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關係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幾十年來,中非合作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非合作成果已經體現在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次北京峰會更是把“增進民生福祉”上升到了發展中非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高度。

華東師範大學非洲研究所所長沐濤注意到,北京峰會宣佈的對非合作“八大行動”幾乎都與增進非洲民生福祉緊密相關。例如,實施50個農業援助項目、派遣500名高級農業專家、培養非洲青年農業科研領軍人才和農民致富帶頭人等舉措,將助力非洲基本實現糧食安全,解決溫飽這個最大的民生問題。再如,非洲人口的高死亡率嚴重製約了非洲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將通過優化升級醫療衛生援非項目、為非洲培養專科醫生等行動,幫助非洲人民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延長非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

沐濤表示,一切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中非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彼此的發展,讓中非人民在發展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和實惠。中非關係發展以民生為導向,既是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國際延伸,也是對“新殖民主義論”“非洲陷入中國債務陷阱論”等抹黑中非合作論調的有力回擊。

  • 打造文化共興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促進中非文明交流互鑑、交融共存,將為雙方各自實現文明覆興、文化進步、文藝繁榮提供持久助力,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養。

“中非關係發展到今天,需要通過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這樣的機構,在國際上發出非洲研究的中國聲音,為深化中非關係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張忠祥表示,中非人文交流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高度的政治互信、繁榮的經貿合作相比,仍亟待加強。中非都擁有古老燦爛的文明,都應該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鑑中為世界文明多樣化作出更大貢獻。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等舉措,將有利於整合壯大國內非洲研究力量,併為中非文明交流互鑑提供知識和人才儲備。

在羅建波看來,能力建設是中非合作新的生長點和著力點。中非雙方未來需要注重開展治國理政經驗的交流,在互學互鑑中推動非洲國家的能力建設。當前,非洲國家“向東看”,不只是看好中國的投資和援助,也希望借鑑和學習中國的治國理政經驗。中國道路本質上是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實現現代化的成功探索。中國已經向世界證明,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獨立自主地探索出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就為非洲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很好的參照。

  • 打造安全共築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和平穩定是久經磨難的非洲大陸最殷切的期盼。

羅建波表示,長期以來,中國通過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支持非盟的集體安全機制,在打擊海盜、反恐等方面支持非洲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參與解決非洲地區熱點問題等途徑,為促進非洲和平穩定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北京峰會宣佈設立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和中非和平安全論壇,這些舉措將為中非安全合作與非洲安全能力建設提供更大支持。

在陳明昆看來,攜手打造安全共築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倡導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非洲安全問題異常複雜,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強制性武力壓制不是解決非洲安全問題的“治本”之道。中國倡導的新安全觀,強調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對非洲大多數國家來說,發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的“總鑰匙”。北京峰會宣佈了對非合作“八大行動”,其中的每個方面都是為了幫助非洲實現可持續的自主發展。這將有利於從根本上保障非洲國家的長治久安。

  • 打造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依託和歸宿。讓中國和非洲都成為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美好家園,是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羅建波表示,非洲的生態存在脆弱性,面臨氣候變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諸多威脅。這要求非洲在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保護好自然環境。中國有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積極意願,幫助非洲更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就是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途徑。

陳明昆認為,把“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列為未來3年對非合作的專項行動,是北京峰會的一大亮點。隨著中非經貿關係的跨越式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進非洲。“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可以看作是中國發出的宣示和號召:中國企業在促進非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既與中國國內發展理念高度契合,也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國際情懷。

記者 毛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