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總有一種溫暖讓我們奮力前行——東至縣脫貧攻堅二三事

總有一種溫暖讓我們勠力同心,攜手同行。

在堯舜之鄉東至縣,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一個個溫暖人心的小故事釋放出催人奮進的力量,激勵全縣幹部群眾朝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願景逐夢前行。

故事一

貧困戶家中辦起“扶貧刺繡工作室”

今年7月的一天,龍泉鎮鐵爐村發生了一件新鮮事,汪學禮家的“扶貧刺繡工作室”開張了。鄉親們自發地前來祝賀。喧鬧中,汪學禮拉著陳長春的手,連聲說著“謝謝、謝謝”。

汪學禮感謝的,不僅僅是他的幫扶責任人陳長春,還有陳長春所在的幫扶單位和聯合黨支部。近年來,東至縣推動機關支部“下基層”,縣直單位分別與所聯繫的貧困村、聯繫村成立聯合黨支部,整合各方資源向農村基層和貧困家庭加大投入。汪學禮就是受益人之一。

汪學禮是鐵爐村的貧困戶,兄弟二人和身患尿毒症的老父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緊巴。因為身體瘦弱,汪學禮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卻每個星期都揹著老父親到鎮上醫院做血液透析。鄉親們都說他是個大孝子。

今年6月,東至縣糧食局、民政局和鐵爐村成立聯合黨支部。縣糧食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陳長春是支部副書記,同時也是汪學禮的幫扶責任人。在一次幫扶走訪中,陳長春問汪學禮有沒有什麼特長。汪學禮告訴陳長春,以前在溫州學過十字繡。陳長春眼前一亮,做十字繡不費什麼體力,而且不用出門,坐在家裡就能完成,是一項適合汪學禮的好工作。

隨後,縣糧食局幫助汪學禮成立刺繡工作室,並採購了15套十字繡材料,送到汪學禮手上,承諾以每幅作品600元的價格代銷。就這樣,鐵爐村的“扶貧刺繡工作室”就在汪學禮家中成立了。

重新撿起十字繡手藝的汪學禮還不是很熟練,刺繡進展比較慢。陳長春經常打電話詢問並鼓勵他堅持下去。有一段時間,汪學禮的手機突然打不通了。陳長春把電話打到村部,村幹部找到他一問,原來是手機卡壞了,他也懶得去換,這讓陳長春哭笑不得。

7月中旬的一天,汪學禮的第一幅作品“天下糧倉”完工,興沖沖地送給陳長春看。陳長春也很高興,讓他預支了1000塊錢,趕緊把手機卡辦好,把手機費交上。現在,汪學禮的十字繡越來越熟練,每個星期都能完成一幅。

幕後:黨建引領

共圓“脫貧致富夢”

今年以來,東至縣把抓好黨建“第一責任”與脫貧攻堅“一號工程”緊密結合,在全縣各級黨組織中開展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活動,同時推動機關支部“下基層”,全縣縣直單位分別與所聯繫的貧困村、聯繫村成立聯合黨支部,整合各方資源向農村基層和貧困家庭投入。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確定“書記項目”共101個,其中縣級領導16個、鄉鎮15個、縣直單位70個。此外,該縣推行“支部+N+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實現“造血”式脫貧。目前,全縣黨員創辦領辦脫貧致富項目167個,2347名黨員建立“雙培雙帶”示範基地82個,培養“雙培雙帶”示範戶709戶,帶動2136戶貧困戶就業增收。

故事二

殘疾妻子和丈夫共享一份工作

8月15日,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立秋後的太陽依舊毒辣,陳秋月坐在一輛藍色的殘疾人代步車上,面帶微笑看著一旁的丈夫挑揀蔬菜,不時地開口“指點”兩句。對於陳秋月的“囉嗦”,丈夫有時候嫌煩,就扭過頭不理她,只管埋頭幹活。陳秋月也不生氣,還是微笑,還是繼續扮演著“指導員”的角色。

陳秋月雙腿殘疾,丈夫的身體也不是太好,一家人靠著幾畝薄田、兩頭豬,生活頗為艱難,是昭潭鎮龍潭村的貧困戶。這些年,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通過支持缺乏技術的貧困戶自養豪豬,為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代養豪豬,幫助34戶貧困戶走上了養殖豪豬致富路。還有一些貧困戶在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工作,成了上班族,月薪2500元以上。

都說是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可是陳秋月夫妻二人因為勞動能力有限,成了村裡的就業困難戶,直到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的負責人陳德華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就業崗位。如今,陳秋月的丈夫在基地做飯,她本人的主要任務是為丈夫提供“技術指導”,有空的時候就幫著整理整理豪豬刺。兩個人“共享”一份工作,每個月的工資也是2500元。

就業困難戶圓了“就業夢”,陳秋月家的日子也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在她的心裡,還深埋著另外一個小小的夢想。

前一段時間,縣裡一班人到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調研,問起陳秋月可有什麼要求。陳秋月囁嚅了半天,漲紅了臉,終於還是鼓起勇氣,說出了想要一輛殘疾人代步車的願望。帶隊調研的縣領導當即吩咐縣殘聯負責人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就在前天,一輛嶄新的殘疾人代步車被送到了陳秋月家中。當天晚上,陳秋月激動得一夜沒睡。

幕後:產業扶貧

讓貧困人員圓了“就業夢”

華雲豪豬馴養繁殖基地和陳秋月夫婦的故事,是東至縣實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的成果。今年以來,東至縣聚焦產業扶貧,安排財政專項產業發展資金1790萬元,實施到村到戶產業項目12478個,覆蓋10788戶。該縣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532個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帶動6662戶貧困戶增收。在就業扶貧上,該縣今年舉辦就業培訓班10期,培訓貧困人員239人次;徵集崗位3843個,成功推介268名貧困人口就業;建成就業扶貧驛站9個、扶貧車間9個、電商服務中心9個,公共就業服務中心9個,幫扶128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產業扶貧帶動就業扶貧,讓貧困人員圓了“就業夢”。

故事三

借居60多年的老人有了自己房子

這是一棟70多平方米的平房,外牆的屋簷下,“共產黨萬歲”的金字紅底橫幅格外引人注目,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在泥溪鎮朱村村,鄭成貴老人的房子成了一處獨特的風景,行人路過此地,總要被這棟嶄新的平房吸引,進而駐足打聽老人和房子的故事。

鄭成貴今年68歲,是2018年農村低保政策散養五保戶。老人一生漂泊不定,回村的時候就住在哥哥家裡。這幾年年紀大了,做夢都想著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好讓他落葉歸根,安度晚年。

在去年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東至縣把貧困戶危房改造作為重點,由本人自願申請,資金來源以個人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其中低保、五保、殘疾人貧困戶修繕房屋補助標準為每戶6000元,重建房屋補助標準為每戶2萬元。老人拿出了自己的1萬元積蓄,加上2萬元補助款,終於蓋起了新房。

去年9月,新房落成。老人搭車到縣城老街,找人寫了一副對聯,就貼在新房子的客廳裡。上聯:領導關懷我有居;下聯:黨政惠民國是家;橫批:幸福之家。今年7月,老人又被介紹到附近的松林農場上班,每個月收入2000元以上。

幕後:危房改造

讓貧困戶圓了“安居夢”

脫貧攻堅讓貧困戶住上了“暖心房”。今年,東至縣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290戶,實際安排1331戶,其中貧困戶907戶。該縣制定實施方案,以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為重點對象,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要求各鄉鎮結合扶貧工作需要,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同時開展好農房抗震改造,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放在優先位置予以安排。截至8月15日,全縣已開工建設1331戶,竣工1180戶,驗收632戶。

故事四

愛心助力貧困姐弟上大學

這幾天,解倩茹的臉上總是止不住地露出笑容,嘴裡也不時地哼上幾句自己喜歡的歌曲。開學時間快到了,解倩茹馬上要成為一名大學生了,就要和她的弟弟一道去大學報到了。解倩茹的情緒感染了父母和弟弟,家裡人個個都是喜氣洋洋。

可是就在1個多月之前,這個四口之家卻是愁雲密佈。

解倩茹的家在堯渡鎮査橋村,父母生養了她和一個弟弟,正是兒女雙全,令人羨慕。可是在2012年4月,小倩茹患上了尿毒症。6年來,每個星期要進行三次血液透析。為了給小倩茹治病,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並欠下鉅額債務,母親在家裡照顧生病的倩茹和弟弟上學,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親打零工維持。到現在,一家人連一個固定的居所都沒有。

貧困和疾病沒能扼殺小倩茹的上進心,這個堅強的女孩就這樣一邊透析一邊刻苦學習。特別是在高中就讀期間,藉助特困學生免學雜費以及國家助學金資助項目,她和弟弟順利完成了學業。

今年高考過後,解倩茹家雙喜臨門。小姑娘被安徽三聯學院錄取,弟弟也考上了上海東華大學。一家人喜憂交加,喜的是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憂的是學費無從著落。

不久,一家人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來自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資助為這個幾近絕望的家庭送來了希望。市政府特困大學生救助給解倩茹和弟弟每人送去5000元,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給在省內上學的解倩茹500元資助、在省外上學的弟弟1000元資助。安徽仁眾教育基金會也為這個家庭雪中送炭。早在今年5月,基金會就通過東至縣關工委以大病救助方式資助10000元,下半年孩子做手術再資助10000元,並承諾解倩茹大學後三年即大二到大四在校期間,每年資助3000元。據東至縣學生資助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像解倩茹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大學生,可以優先辦理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大學生每年1000到8000元。

幕後:教育扶貧

圓了貧困學子“求學夢”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手段,也是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今年以來,東至縣完成2018春季建檔立卡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工作,資助學生3846人、發放資金275萬元;暑期大學生救助申報110人,待市審核通過後打卡發放;辦理貧困家庭學生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7人、發放貸款14萬元。越來越多的家庭貧困學子通過教育扶貧圓了“求學夢”,點亮了人生希望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