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至死:當代大學生正在慢性自殺

首批00後已經結束了高考的洗禮,進入大學的殿堂,

這讓我想起那些年被風吹動的試卷,

那些年在茫茫書海中不斷努力的身影,

老師的那一句"熬過高考,你們就解放了!"

然而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解放了嗎?"

迷茫至死:當代大學生正在慢性自殺

01大學既是一個知識的殿堂也是一個墮落的深坑

現在多數的大學生其實和《肖申克的救贖》裡那位自殺老人布魯斯一樣,都是因為過於習慣應試教育體制下的生活、習慣被安排做事。在這種常年累月積累下來的極度適應性下,一旦突然給了你自由、離開了體制,反倒不知該怎麼活不下去,不知下一步該做些什麼,如脫韁的野馬,四處亂竄。

醒悟早的,可能大學期間逐漸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想要的;而醒悟晚的,可能直到畢業也沒反應過來自己到底度過了一個怎樣的大學。

大學學業不再繁忙,沒有人會強迫你交作業,沒有老師會督促你該怎麼做,大多數的時間都處在自由支配的狀態,給了自己肆意揮霍的機會。

"上大學要多與人相處多參加活動",許多人盲目地進入各種社團,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也沒遇到什麼知心的朋友,卻花費了時間花費了精力。

"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沒有失過身,就白上了",趕緊忙著戀愛,約炮,沉浸於紅塵世界,迷失了方向,哦不對,本來就沒有方向。

大學版的《不差錢》寫道:"眼睛一閉一睜,一堂課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上午就過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是下課了,但人沒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是人醒了,但沒下課。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麼嗎?是上課了,但睡不著。"

課堂上,老師站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得唇乾舌燥,

可是教室裡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低著頭忙著刷手機。

很多人都說不喜歡理論課,每次攤開課本,要麼不由自主泛起困,要麼思緒飄出窗外,課程枯燥無趣,聽不進去。反正考試死記硬背都能過關,只有手機可以打發時間。

這就是現今很多大學生的常態,

當然,並不是所有。

迷茫至死:當代大學生正在慢性自殺

02象牙塔外是一場災難

當大學失去了理想主義和獨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養精英的生產力——北京不少於10萬大學生患有抑鬱症,畢業後又淪為唐家嶺的蟻族;《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34%的人後悔讀大學,51%的人認為,在大學裡沒學到有用的東西。

也許,全因大學生只是流水線上的產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6年時光,為了考上大學,只學會了考試;考上大學後,為了找到工作,只學會了考證——父母、中小學與大學聯手製造了一個工具的輸送帶,最後這個"工具"會發現,用16年學習的,全是以後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韓寒的博客《青春》寫道:"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闆,老闆摟著林志玲,你怎麼給我心理輔導?一打聽,同學們混得都更慘,有混得好的男同學,那是靠家裡,有混得好的女同學,那是嫁得好……方圓幾百公里內,連個現實的勵志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

對那些三四年後即淪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已經把大學當作延時進入殘酷社會的避難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後的一個樂園。

20歲左右,本是到了該成年獨立的年紀,卻每個月花著父母給的血汗錢,卻過著渾渾噩噩的校園生活,毫無人生目標,毫不生活規律,每每想起父母期望我們學業有成的目光,電話裡嘮嘮叨叨的叮囑,每年遞增的大學生畢業人數,鋪天蓋地關於就業難的文章論調,心裡的壓力便倍增卻又力不從心。

內心一番糾結鬥爭後,還是選擇遺忘。

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還是繼續玩手機吧。

迷茫好比慢性毒藥,漸漸麻痺大學生們的身心,終將會導致病態。

迷茫至死:當代大學生正在慢性自殺

03迷茫止於選擇

為了解決問題,不少人會上網、向各種各樣的大神求教,"該如何解決自己的迷茫?"

其實聽多了你會發現,那些大神說來說去就那麼幾條建議來回打轉。健身、看書、學英語、廣交朋友、拿獎學金……

說真的,如果這些建議真的有用那現在很多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不早一勞永逸解決了?哪裡還會有這麼多的雞湯?哪裡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到這些已經被說爛了的建議?

通常情況下對於這類看似積極陽光的建議,基本沒卵用,和那些絕對正確的廢話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治標不治本。

大學生就業難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與社會脫節,象牙塔外,風雲變幻,行業的更迭起伏不定,不斷有新發技術、模式湧現淘汰一些舊時代的產物。這些你在大學一無所知,你在大學學的不是企業想要的,但企業真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你又不知道,然後迷茫,焦慮,最後墮落,淪為平庸,被HR挑挑揀揀。

擇業APP的一項調查表明,現代大學生的迷茫,主要來自於職業選擇、行業選擇、企業選擇、城市選擇等四個方面,職業的不確定性、行業的變化迭代、選擇什麼樣的企業,以及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就業,身在象牙塔之中,難以破解這些難題。

迷茫止於選擇,選擇是一種能力,擇業APP為大學生打開面向社會的窗口,從職業、行業、企業、城市四個方面,展示一個真實的社會實景,從中可以提前走進社會、瞭解社會,知道自己在大學生時代應該做出怎樣的未來的選擇,知道自己當下應該做什麼,才能把握人生的選擇權。

迷茫至死:當代大學生正在慢性自殺

選擇專業對口的職業——知道自己專業對口的職業有哪些,怎樣選擇含金量高的職業,並根據職業要求,有針對性的學習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識技能。

選擇進入熱點、新興、高薪的行業——行業變幻莫測,關注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區塊鏈等新興、熱點、高薪行業,瞭解行業大趨勢。

選擇適合的公司——瞭解大公司招聘的要求,培養能夠進入大公司的潛能,如果進不了大公司,怎樣學會小公司的生存法則。

選擇適合的城市——選擇到一線城市實現夢想還是鍍金,亦或新一線、強二線城市更能實現職業與生活的平衡,瞭解選擇城市的要素,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此刻我們風華正茂,不必擔心房租,不必擠地鐵,也沒有老闆刻薄要求,有大把的時間,充足的精力,有老師、圖書館等各種資源可供利用。往後餘生,已難覓此般純粹學習的黃金時間。

你有什麼樣的大學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可以說大學4年決定了往後40年涇渭分明的職場生涯。什麼樣的大學生不迷茫?

那些懂得了如何選擇、付之行動提升選擇能力的人不會迷茫,牛B的人不迷茫!

更多職業選擇、行業選擇、企業選擇、城市選擇資訊,點擊“查看更多”收穫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