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知道P2P理财有风险,有些人还想往里面存钱呢?

手呜徘4494


  

不是P2P理财有风险,而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如果选择大型平台,年化收益率只有百分之五六,甚至收益率更低的P2P理财,同样风险较小。

  股市的风险那么大,为什么大家还愿意进入股市被割韭菜呢?

  P2P理财的风险也有大小之分,人们只是想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而如果是大型平台只有百分之五六的收益率,人们都不愿意瞄它一眼,因为没劲嘛,还不如买银行之类的理财产品。股市中的散户也一样,相对于基金人们不愿意瞄它一眼,甚至认为基金经理就是个坑,不务正业不干正事,想着总是坑基民的钱,也因此更愿意亲自到股市当韭菜。

  依照《资本论》(《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29页注)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很明显,马克思的一套理论充分诠释了题文的问题,因为收益率高嘛!如果只有银行存款利率,还有人往里面存钱,那这人真是奇葩,甚至脑子有问题了。


三人聚众


有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资本逐利,人性使然,在高收益面前,很多人将风险二字置之脑后,选择视而不见。



那这种“明知P2P是高风险的投资,还有人一个劲往里面投资”的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1、资本逐利,人性是贪婪的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资本也如苍蝇蚊子一样嗜血,哪里有血,哪里有钱可赚,就一拥而上。


在有利可图的当下,人们追求的往往就是短平快,而P2P的出现,又非常贴切地满足了这一点:收益高,门槛低,操作超级便捷,一部手机+网络足以,而且流动性也不错。P2P这些个明显的优势,当然会迅速吸引一大片投资者。然而,一种事物,它的优势,特别是极致的有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变成致命的劣势与缺点。


所以当,此次P2P行业风险大爆发,引起集体暴雷潮的时候,惨遭“雷劈”的人多不胜数,涉及到的资金总额更是千亿、万亿的规模。所以,我们也常说,一个人被毁掉,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骨子里难以剔除的贪婪。



2、投资者总认为自己会是被偏爱的那一个,运气不会那么差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投资前做调查的很少,更何况当时按照整个行业的混乱程度来看,调查来调查去貌似也查不出个什么真相来,特别是对于平台资产标的真实性、平台风控真伪的调查,可以说用户根本无从查起,而且查起来也和繁琐。


怎么办,那就只好凭着对平台的一腔信任和对较高的年化收益率的执着,冒点风险了。与其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不如简单根据背景、品牌来下结论,更何况,太多的冒险者,真的只在乎收益,总想着,撸完这一把就撤,倒霉事也不会这么巧就摊到自己头上。实际情况往往是撸完一把,赚了些,就难以出来。因为没有血的教训,人是不会长记性的,更何况,就算有血的教训,很多人依旧会执迷不悟。

最后,想说的是老百姓的确有很旺盛的理财,毕竟通货膨胀一直都在,个人或者企业的贷款需求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传统金融机构,满不足不了这些需求的时候,总会有其他方式的金融形势出现,那就是P2P。


但新事物的出现,总是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这导致上当受骗的用户数不胜数。平台的恶意骗钱与公众用户贪图收益,就出现了

明明知道P2P理财有风险,但还是有人往里面存钱。


陶陶不决


朋友们好!日前P2P的风险集中爆发,各种跑路失联甚至,所谓的良性退出方案,层出不迭,但投资朋友的血汗钱,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看到许多朋友,痛不欲生,令人心酸…

有朋友不禁要问,明明知道p2p有一定的风险,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去投资呢?

第一,p2b投资有很大的诱惑性!往往有正规的营业执照,豪华的办公场所!甚至有大型银行的存管!善良单纯的朋友,往往会上当受骗!

第二,特殊的营销方式!p2p往往以网络或者人头营销,各种返利返点,礼品,介绍费!往往一人上当,亲朋好友全受骗!

第三,概念炒作!p2P投资往往炒作先进的未来金融,互联网投资,数字等概念性的东西,让人充满美好的愿景,又无法辨识!

第四,羊群效应!人都有从众心理!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或亲朋,投资往往不甘落后!


理财迦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会遇到P2P客户。这类客户一般投资意识比较强,甚至于有些知识水平还比较高。本人在江苏某一城市,最近发展比较好。可以说,现在的P2P已经从骗不识字的老头老太,慢慢转向高资产客户。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老人家的钱不多,资产支配权利小,成交后带来较多的后续麻烦,比如家里人过来闹等。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有知识水平的人上当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收益。现在的银行理财在4-5%左右,定期则更低。2017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为7.5%,2018预计会更高。所以当家庭有了资产之后,如果存银行,那等于资产是贬值的。越是知识水平高的人,越是清楚这一点。所以这部分开始谋求更高收益。现在P2P理财公司给的一年的收益从10%到更高。这部分收益还是很吸引人,或者说是通胀率逼得P2P理财收益更吸引人。

第二,资料齐全。现在的P2P公司更为专业,从债权人征信,抵押品,还款来源等一系列方面准备了齐全的资料。同时,很多P2P公司会背靠银行,保险,让客户认为每一笔资产由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增加安全性。同时,高大上的办公地点,专业的理财顾问,会让高知识分子从本质上放松警惕,进而落入圈套。

第三,销售模式。大多数理财公司从招聘人员入手进行发展。很多销售人员就是公司的客户,而销售人员购买了理财以后,利用同理心来招揽客户。同时采用返点,旅游,奖品等各种促销手段来诱惑客户。


kayle不淘气


答案很简单,多数人贪图高息,以为自己够聪明,不会接到最后一棒。

其实,P2P一再爆雷,其风险是众所周知了,可是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火中取粟,博取高收益。一开始其心理是:我捞一票就走,这么短时间不至于这么倒霉,刚投进去就爆雷。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为了博这最后一票,投资人往往会投入最大的资金,类似赌博的梭哈。

然而,当资金安全收回时,投资人一定不会就此收手,因为钱不是回来了嘛,感觉没什么风险。于是他会再次把资金投入进去。如此循环,直到平台爆雷。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控制自己抵挡金钱的诱惑,是很难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去碰这些所谓的P2P。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寒潭


肯定是因为收益啊,银行理财收益还不如余额宝京东金融,为了收益当然去存p2p了。

但是p2p有的根本就不合规,为了吸引投资人,打着高收益的噱头,有的还带着国企投资的帽子,其实都是假的,你看中收益,你的本金就危险了。

真正的p2p平台其实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不会为你的收益保底的,也就是没有刚性兑付,投资人要有风险意识,但凡承诺保本保息的,基本都不合规,因为国家已经出轨定了。不允许金融理财刚性兑付。


金融冲浪者


因为人都存在侥幸。就好像明明知道他是个渣男,还是忍不住想爱,就因为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个,渣男会在自己手里被感化,从而金盆洗手,专一深情。

对这个P2P也一样,贪婪和欲望促使很多人高估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总觉得自己能在他们暴雷之前全身而退。

岂不知,这个东西就像赌博,赚100万还想赚1000万,想全身而退不可能的,只要你尝到了一点甜头,就想一直享受,不劳而获谁不喜欢。直至全部把你吞噬。


花心小队长


你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很简单,因为人性想赚钱。获得高收益。不劳而获。天下掉馅饼。也没有那个认知思维。

因为大部分人想赚快钱,想不劳而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公司开着肯定是盈利为目的,并不是做慈善,不是做公益。

你想赚钱,公司也想赚钱。这么高的收益,他能赚什么钱?他们给你保证收益,但是他的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能保证稳定收益。

还有一点,就是当资金量集中到一定的地步。他会因为资金的庞大,冲昏头脑,而忘记一切。法律 道德。

资本家有句话: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诚然,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空前发达,各种利润何只百分之一千。既然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可不要性命


9587永不放弃


已在之前已经有许多爆雷的报道了,有些人是缺钱主观判断,有些人是贪,有些人是抱侥幸心态,等到期再取出来,或者知道有风险看到新标高息的想再做一次,我之前劝过一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已经取出来了看到新标利息比较高,进去后几天就爆雷了,针对平台新标利息特别高的就一定要小心了


怎么木有熊三


现在暴雷的都是去年甚至前年投资的,当时的宣传可不是这样,而且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收益也是不错的,今年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也知道p2p风险增大,但也没办法,不要看到暴雷就以为投资p2p的人是傻子,谁也斗不过经济大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