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频繁暴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希欧德研究中心


当前频繁爆雷的原因可以分为

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两种。


直接原因就是大家最熟悉,银行业最恐惧的一个词“挤兑”。从2013年的如日中天,到2016年个别庞氏骗局的p2p平台倒闭,这个曾经风口的行业,坠落的速度,似乎有点出人意料,越来越多的平台出事,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由疯狂转为谨慎,不敢往里投钱,转而想把之前投入的钱,取出来。而p2p的本质,属于包了一层互联网外衣的小额民间借贷,对借贷来说,本身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业,一旦现金流入少,流出多,就会出现对信贷平台来说最致命的风险——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出现风险,就会无法按时兑付,结果就会导致人们的情绪由谨慎转为恐慌,从而引发更大的兑换狂潮,最终使得形势失控,平台倒闭。

按我刚拿到的内部数据,一个杭州算是前五的p2p平台(还没有出事哈),7月至今,资金流入量只有6月份的十分之一不到,如果按照每个月撮合交易量是10亿计算,那么即使驾驶流出是和6月持平(没有蜂拥兑付的情况),这流动性也已经很成问题了。现在整个行业风向不好,这种已经算优质平台了,从银行的眼光看,流动性已然十分堪忧,其他的小平台,就更不用说了。


根本原因还是p2p平台自身的虚标,也就是虚假借贷。借贷行为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的衡量,是一件非常专业,非常复杂的工作。作为个体投资人,根本没有能力去鉴定借款人的信贷资质。很多p2p平台的电子合同里,都以保护隐私为名给借款人信息打码,这样就更增加了识别难度,连实际有没有这个借款人,你都不能保证,更别说什么风险识别了。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平台自己把钱挪作它用了,一般好听一点称之为“自融”。因为双方的信息量,完全不对等,投资者完全无法规避这种风险。

既然钱没有借出去,那到期之后如何支付高额的本息呢?只有把新借入的资金去填坑,这样的p2p平台,就彻底沦为了庞氏骗局。随着p2p的高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相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投资人无疑对明码标价的收益,更为看重。标的的利率越来越高,平台也找不到这么多实际项目,也就是说,这种不看风险只看收益的不良竞争,把一些本来老实首规矩的p2p平台,也逼上了绝境,要么,融不到钱,面临倒闭,要么,就只能同流合污,加入高息虚标的骗子大军里。行业的逆淘汰一旦形成,那么只能像现在这样,连环爆雷,无人幸免。

目前p2p整体行业堪忧,如果大家还有资金在里面,那最好还是早点落袋为安的好,不要心存幻想,追悔莫及。有句话叫,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


仁义礼智投


p2p这段时间的爆雷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外部的原因。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我其他关于P2P的问答。

“刚性兑付”的投资文化下的p2p生来就有缺陷

虽然真正的P2P是信息中介,但是目前大部分的P2P都把自己做成了放贷的金融机构。而放贷这个事情就是有坏账的,现在的银行坏账率都很高,更何况是P2P,相对银行,P2P的坏账率肯定是只高不低的。

而有了坏账,就会导致对应的钱收不回来,那么这笔钱对应的投资人的钱也就还不了。而一旦平台上的投资存在无法收回的现象,这个P2P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而引起大量赎回,没过多久,这个平台就会垮掉。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大部分的窟窿都是有P2P公司自己兜了。这个就导致,只要没有出现过个别客户逾期或者无法偿付,这个平台存在资金池的概率接近100%!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资金池,P2P的高出险率导致不可能所有客户都按时收回投资的。

有资金池,且无法做到笔笔对应的P2P非常脆弱,一挤兑就容易死

金融去杠杆房产打新引爆了P2P赎回潮

金融去杠杆让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少,像杭州这样的新房打新又把资金都吸引到了房地产中,P2P面临着很大的赎回压力,所以年初就开始有P2P崩盘了。而随着唐小僧,联璧金融等知名P2P平台倒闭后,整个P2P平台开始面临赎回潮,没有资金的P2P马上就爆了。而投资者看到越来越多的P2P爆雷后出于避险情绪蔓延,又将各种P2P都赎回,又加剧了P2P的倒闭潮,恶性循环。


p2p的本身的硬伤加上现在很艰难的宏观环境,共同导致了市场的P2P企业成批的倒闭。



金融读书笔记


始料未及、蝴蝶效应、冰山一角。用这三个词形容当前P2P触雷效应最贴切不过了。

始料未及:杭州的购房摇号制度,在超高获利空间的诱惑下,极短时间内聚焦超多参与者,罪恶的保证金制度不仅直接扰乱正常金融秩序,还直接导致P2P挤兑现象的发生,不管正常还是不正常的P2P平台都无法应对,形成系统性风险。

蝴蝶效应:身边有P2P触雷后快速触导其他平台跑路或挤兑,蝴蝶效应的起点和初始扩散都在杭州。

冰山一角:现在P2P平台还有好几千家,后面大家自己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