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时期,为何那些大臣执意要立皇长子为太子,集体与万历皇帝对着干?

青少年成长驿站


关于争国本的问题,某一直有个疑惑,那些大臣们为何笃定当时的万历皇后王喜姐生不出孩子?为什么呢?

万历十四年的时候,万历皇帝才24岁,王皇后才23岁,大臣们凭什么认为年轻的王皇后生不出孩子来呢?就非得立庶长子为皇太子呢,如果皇后诞育嫡子,那么这个嫡子该如何自处?要上演朝鲜王朝宣祖的嫡长子永昌大君被庶长子光海君害死的惨剧吗?真怀疑那些大臣的脑回路。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穆宗隆庆帝的第三子,也是隆庆死前最年长的儿子,万历的弟弟潞王和万历同母,因此,隆庆即位第二年就立朱翊钧为太子,当时隆庆已经32岁。

万历帝即位时十岁,16岁大婚,皇后王喜姐,19岁第一次做父亲,王皇后生育嫡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王皇后不是不能生育啊!

万历十年【1582】二月的时候,万历帝大封九嫔,其中就有后来的郑贵妃,这次被封为淑嫔。同年六月,已经怀孕的宫女王氏直接被封恭妃,八月十一生下大皇子朱常洛。这一年万历帝才20岁。

万历十一年八月,郑淑嫔晋封德妃,同年十一月生了二皇女。

万历十二年七月,王恭妃生下四皇女云梦公主朱轩嫄。同年七月,郑德妃晋封贵妃。

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郑贵妃生三皇子福王朱常洵,二月晋封皇贵妃。

这一年国本之争拉开序幕。会有人认为,肯定要争执啊,万历不喜欢皇后,专宠郑贵妃,冷落王恭妃,就是想废长立幼,大臣为国为民怎么能不阻止皇帝违背皇明祖训呢?

万历真的不喜欢王皇后吗?答案是否定的。万历自己都说

“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内阁首辅沈一贯也说“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还提到王皇后“游宴必从(万历)”。太子朱常洛也说父皇与嫡母“情锺伉俪”这么一个与皇帝同居一宫形影不离情锺伉俪的皇后,谁好意思说皇帝不喜欢皇后?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月,乾清宫和坤宁宫毁于天火,次年六月又起天火,前三殿也被焚毁,万历帝就和王皇后一起搬到启祥宫居住,哪怕后来乾清宫和坤宁宫重新建好,夫妻二人也没有搬回各自的居所,仍然在启祥宫中同寝同食。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病死后,万历帝才搬回乾清宫,给辅臣方从哲下谕:“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前疾未愈,所有各项文书尚未详览,所奏知道了。特谕卿知。”仅仅三个月后,万历帝就驾崩,追随妻子而去。这样同寝同食生死相随好意思说皇帝冷待皇后??

王皇后从来没有受过冷待,而是与丈夫同食共寝出入相伴。大臣凭什么就认为年轻的皇后生不出嫡子呢?

其实啊!就是大臣想操控皇帝的一个借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先给皇帝扣上一个不尊祖训的大帽子,然后散布流言说皇帝宠爱郑贵妃,冷落皇后,想废长立幼,还想害死皇后立郑贵妃为皇后,甚至传闻皇后都病重了,把年轻的万历帝气的大骂:“中宫何尝有疾?这畜物狂肆妄言,惑乱观听!”

明朝这些臣子已经走火入魔,拉帮结派不顾苍生,实在是误国误民,但是他们有话语权,还篡改事实贻误后人。

所谓争国本,并不是历史上万历帝多宠爱郑贵妃,更没有向废长立幼的想法,只不过是大臣们逼迫皇帝制造出来的手段而已。

当然,王恭妃母子更没有受郑贵妃的迫害,王恭妃在生儿子后又生育一个闺女,只不过是生儿子前晋封恭妃,如果在妃位置上呆了24年没晋封就算是受迫害,那乾隆帝的婉贵妃在嫔位置上呆了46年,岂不是惊天大迫害?如果真受迫害母子不得相见,那大臣们不更得打了鸡血般的攻击皇帝去了,总不能只吵着立太子,太子妈受迫害就不管吧,可见什么迫害都是扯淡流言。

文艺青年万历帝其实挺苦逼的。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立谁作太子,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确作了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是说,皇帝的正室(一般是皇后)有儿子,也就是嫡子,那肯定立嫡;如果正室没有儿子,那其它侧室(贵妃、妃等)生的儿子中,谁年长就立谁。可以说,这是明朝的基本法,是谁也不能碰的高压线。

万历共有八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正宫王皇后所生。这样,按朱元璋的规定,就要立八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那个,也就是朱常洛。

但万历却真心不待见朱常洛。原因在于,朱常洛的母亲地位低贱。当年,万历血气方刚,有天精早让脑,和一个姓王的宫女上了床,没想到却播下龙种,生下了朱常洛。朱常洛的生母不仅地位低,和万历也没什么共同语言,后来很年轻就郁郁寡欢地去世了。

万历喜欢的女人是谁呢?是郑贵妃。万历满意的高贵血统外,在万历眼里,她还有朱常洛的生母无法相比的诸多好处——黄仁宇认为:“淑嫔郑氏和万历具有共同的读书兴趣,同时又能给万历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精神上的一致,使这个年轻女人成了皇帝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

爱屋及乌,万历对他和郑妃所生的朱常洵也视若掌上明珠。这样,万历一心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

但是,明代是一个文官制度十分成熟的时代,文官集团有一整套的道德伦理以及祖制规矩调和着他们的行动。万历迟迟不立太子,并且随时显露出有废长立幼的企图,这和道德伦理以及祖制都是严重背道而驰的,没法不引起文官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对。

自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首次上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开始,文官集团先后数十次向万历提出这一请求,但均遭到了万历的拒绝。万历的拒绝也是花样百出:万历十四年,申时行等首次提出册立太子时,万历以朱常洛身体年幼虚弱为由,要求臣民们再等两三年。

继而,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沈璟等人再次提出此议,并附带着将矛头对准万历宠爱的郑妃时,万历这次可没什么好脸色,他对劝立太子者勃然大怒,一把将奏章摔到上疏者头上,痛骂他们“窥探上意,疑君卖直,好生无礼”。上疏者或贬极边,或被降职。

但一个成熟的文官体制并不会因其中一部分人的升迁或是降职而有根本改变,而且,维护祖制、忠君进谏这种事情是每一位自许为忠臣的文官们乐意而为的。倘若为此而遭到皇上的处分乃至廷杖,名声立刻传遍天下,被时人目为英雄。

因此,虽有前车之鉴,但此后南京和北京两地的官员们还是接连不断地上疏达百次之多,万历不是将这些人革职为民,就是当众进行野蛮的廷杖。

但是,在和大臣(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祖宗的规矩)的交锋中,贵为天子的万历最终败下阵来:他不得不立他不喜欢的朱常洛为太子。至于他最喜欢的朱常洵,后来被封为福王。


聂作平






万历皇帝与群臣是借“皇储” 之名争统治权--------“道统”

什么是“道统” 道统是大义、是名份、是道德制高点. 谁掌握了这个,谁才是天下真正的主子!谁才能左右朝堂 指点江山!

万历皇帝其实不笨也不是昏君,如果严格的说,万历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之所以在张居正死后清算张居正,是因为要整合朝堂,将反对张居正和张居正以前的马仔、 通过清算张居正的行动 ,统合到皇权之下.

通过清算张居正统合文臣集团、通过万历三大征培植勋贵集团后,万历皇帝以为可以掌控朝堂、这时他认为可以试探一下自己的皇权威望,试探一下自己是否可以真正的掌控朝局,于是适时的抛出皇储之争、从指挥马仔暗中观察、发展到亲自赤膊上阵,然后输的一败涂地、从而让他看清了江南文官集团的庞大势力,致使万历皇帝在失望与惶恐之中退回皇宫从此再不理政事!

其实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皇帝就失去了.对朝局的控制权. 因为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又玩了一手 “夺门之变”.

一场战败致使勋贵集团损失殆尽 ,再加一场皇权政变,明朝的“皇权”受到了致命打击!

文官集团没了勋贵集团的牵制,又在“夺门之变”后夺得了道统的解释权.从而让明英宗之后的明朝皇帝,就成了文臣集团的牵线木偶,乃至到后来成为养在深宫里的人形图章!

明中期后的历代皇帝,都想从文官集团手里把“道统”夺回来,其结果是都失败了.

如果明朝没有锦衣卫、东厂 、司礼监制度、那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不知道在皇宫里死多少个了!(嘉靖皇帝差点在后宫被勒死、隆庆吃红丸挂掉、泰昌、天启 都是非正常死亡!这背后没有阴谋真就是咄咄怪事!)

明朝中后期的朝局, 有点像南宋末年的朝局、文官一家独大 ,掌控道统 、通过大义 、法理、 道德制高点控制皇权.左右天下政局.

但明朝的文官集团比之宋代文官集团更胜一筹,也许是两筹!明代中后期的“文官集团”疯狂到可以把皇帝逼到深宫里不敢出来,甚至“不听话”的皇帝会莫名其妙的死掉, 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谓是登峰造极之笔!

嘉靖皇帝、 隆庆皇帝、 万历皇帝 、直到天启皇帝 、最后是崇祯皇帝 、他们无疑都是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失败后,或是退居深宫,或是被“莫名其妙”的弄死身死道消.

明中期后期,唯一可以扭转这样局面 、皇帝可以夺回道统的机会、就在万历皇帝时期.

张居正的清算、可以通过拉一批打一批的手段,分化文官集团 .

万历三大征可以培植起 “土木堡之变”后变成吉祥物的“勋贵集团”从而使朝堂势力趋向平衡!

可惜万历皇帝,千不该万不该 、不该跟文官集团玩什么“争大义”“道统”的“道德游戏”

还拿出“皇储”这种致命的话题来试水!结果他低估了文官集团的顽固性,和在江南势力实力的庞大!

高估了自己在“个人威望”与“道德手腕上段位”结果就是一败涂地、躲回深宫保命去了!(他以为自己是“钻石段位”的选手在被文官集团这个“真钻石”打脸之后 、才知道自己最多不过“黄金段位”)

--------说一下题外话!有人会问南宋的文官集团也很强大,为什么南宋的皇帝还能平衡朝局?其实很简单,因为宋朝没有两京.皇帝就在江南 ,文臣集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玩不出太多花样!

而明朝是有两京制度的,南京的存在事实上起到了割裂明朝朝局的作用.文官集团可以借着这种事实上的割裂,以江南优厚的人文自然条件与商业 、海上贸易的利润、养肥自己、 养壮自己,最终蜕变为中国封建历史上 绝无仅有的 “怪物”.

--------------我有一个不算成熟的猜测!我认为在明中后期 在江南一带一定存在一个隐藏很深的“利益集团”或者“组织”他们通过政商手段控制明朝政治朝局、而“东林党”只是他们手中的一把刀、他们可能 还控制了、江南的商业 、海外贸易 !这隐形的组织才是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