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印度新兵瘦骨嶙峋,而军官满身赘肉,原因是什么?

小小棣


从新闻上看到印度征兵的图片,印度的新兵看上去都非常的瘦小。印度是一个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由于宗教和印度独特的种姓制度,印度是个等级制度十分严格的国家,除了少量的高种姓贵族,剩下的大部分是贫民,对了,还有贱民。印度贫民的生活非常的贫穷,印度的贫民基本上没有可以上升的机会,除了当兵。所以印度的征兵对象大多数是在贫民中招募。在印度能够当兵,意味着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印度的征兵制度很特别,他们的征兵方式是陆海空三军各自自己征兵,而且各自的征兵标准也不一样。在中国,征兵由地方武装部负责,所有的征兵条件要求都是一样的。对身高、学历、体重都是有硬性标准的。而印度没有。所以就出现了身体瘦骨嶙峋的印度新兵。

印度贫民的生活不好,所以征兵对象都是瘦骨嶙峋,也算正常。生活好的高种姓都去当军官了。印度的军官大部分都是高种姓的印度人,高种姓人群把持着印度军队的上升路径,低种姓的人想要上升非常的困难。印度军队中的等级分化比社会阶层更严重。因为以前印度军队是英国人的仆从军,所有的军官都是英国人,印度人只能做低级的军官替英国人管理军队。印度军队保留着这一传统,并形成了印度军队独有的制度。印度军队阶层分化非常的明显,军官食堂、低级委任军官食堂、士兵食堂有严格的区分。印度的军官都很胖,这个是事实。印度的军官大部分都是已经入伍多年的军人,当上军官后,训练机会少,运动量小,加上印度的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是高热量食物,所以发胖就不足为怪了。


环球网


印军官兵体貌特征的明显差别,折射出这支军队乃至印度社会长期存在并已固化的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等不公正现象。

众所周知,印度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成果巨大,却很少惠及普通民众,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印度大城市街头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儿童乞丐,想必让每个初次造访的外国人都会感到触目惊心。据2017年9月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0-14岁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的发育不良比例高达38.4%,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特别是体重)长期处于“亚洲最低水平”。

少年儿童先天不足,那么印度青年体质又如何呢?2014年某西部院校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70名本土大学生和同校印度留学生(男生各20人、女生各15人)进行体质测试,结果发现印度学生不论男女在肺活量、耐力、柔韧性等方面都远逊于前者。2012年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指出,幼年时期营养不良、受教育机会少、妇女权利低下、成年后收入微薄与重体力劳动,不仅使得印度成年人体重指数提高步伐“极为缓慢”,更让他们的后代陷入“贫穷愚昧-营养不良-子女延续”的恶性循环。

印度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以号称“印度城市皇后”的该国最大都会孟买为例,极少数富人开着单价10万美元的进口豪车,出没于高档酒店与豪华舞厅,吃顿饭就能花掉普通民众1年的收入(400美元),居住的别墅区更是芳草如茵、鸟语花香、干净整洁。

但孟买城里三分之二的普通民众却蜗居在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遍地、恶臭扑鼻的贫民窟中,即便有工作和收入的人也是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形容枯槁,身体状况相当差。可想而知,从中选拔出的新兵体质怎么可能强壮呢!?

而印度军队,更是承袭了传统社会和殖民时代遗留下的各种痼疾——印军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军官(哪怕就是个小排长)吃饭、睡觉都与士兵隔离,到点下班就离开军营驱车回家。在印度,军官是妥妥的精英阶层,他们根本不屑于和士兵为伍,当年就发生过被俘的印度军官因被分配安排和士兵吃住在一起而闹情绪、发脾气的咄咄怪事。

印度继承了殖民时代的募兵制,军官待遇十分优厚——形形色色的补贴、不断增长的薪金、子女享受优先参军和教育特权、每年可免费乘坐一定里程的国内火车、免费医疗和带薪假期退役后也能享受很高的退休金和诸多福利政策。所以,很多印度中高级军官看起来脑满肠肥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收入、待遇远远赶不上军官,但家里有孩子能当兵在印度绝对是穷人改变自身乃至家族命运的一条重要出路,而且最关键的在于部队起码能改善伙食、解决温饱!别看近年来印军不断曝出基层部队伙食差、军官贪腐克扣后勤资金等丑闻,但相比普通老百姓而言,印度士兵已经算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了。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入伍体检时瘦骨嶙峋的新兵参军几年后体质大多得到提高,再加上比较严格的训练,体格也会变得强壮起来


网言军事


军官们受国家优待,各项福利和生活保障都很很优厚,士兵招进来的时候就瘦小,进入军队之后经过训练和伙食改善(与其原来生活水平相比),体型也都会好转一些。


印度的军队等级很严格,最早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底子,所以承袭的是英国人那一套上下级制度,军官层面始终定位自己为精英阶层,也享受着国家提供的精英待遇。对此,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中有着非常形象的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印度陆军中的印度籍军官一直居于少数地位,而且他们也都象英国人一样地英国化了:只有星期天的午餐才吃咖喱饭,而且要使用匙和叉;进食堂如不穿会餐制服,也必须穿常礼服;不喝酒会被人认为有怪癖之嫌;吃素是士兵的事,军官没有吃素的;印度音乐象猫叫一样难听;用印度语讲话简直是丢丑。”


独立以后,虽然军队里已经都是印度本土的军官和士兵了,但二者之间在地位和待遇方面的鸿沟依然巨大。印度军官的肥胖问题之严重,导致政府不得不在军中开展“对肥胖宣战”(war against obeisity),宣布“超重的人将被排除在晋升序列之外”。

而新兵之所以看起来瘦骨伶仃,多数还是因为原来生活困苦,吃不上该有的营养,加上很多印度人食素,严格决绝肉类,更是会让人瘦小。进入军队以后,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好转,但士兵的待遇和伙食,和军官还是没法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