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来福:我的中国妈妈,她最后的声音留在我耳朵里面

妈妈叫我“来福”

中岛幼八

我管养母叫“妈妈”,平常简称叫“妈”的时候也有,在日语听来有点洋气味儿,但在中国,这是传统的叫法。那个时代中国的妇女差不多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般是丈夫的姓加自己娘家的姓,再加一个氏字。譬如我妈是陈孙氏,后来才改为孙振琴。

把我抱过来的时候,养父也不太同意。在那一贫如洗的年代拉扯一个孩子比养活一个大人还不容易,这对养家糊口的一家之主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她从小尝尽人间的苦,也养成了对他人的爱心。

养父母给我起了个中国式的小名叫“来福”。这个名字寄托了养父母的希望,直到我上学前大伙儿都这么叫我,也有的时候只叫福儿。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回国后,第一次访华时,我从天津给养母挂了长途电话,由于信号不好,接通之后只听到那一端养母嘶哑地喊“来福,来福”那微弱的声音。过了这么多年,依然留在我的耳边。

上了学以后,我有了个学名,叫陈庆和。尽管这样,像刚才说的,过了好多年,养母仍然不叫我学名,一直叫来福。如果养母现在还健在的话,她老人家仍然不会改变,会照样叫我来福。

这两个字寄托了她对我的希望。

日本遗孤来福:我的中国妈妈,她最后的声音留在我耳朵里面

中岛幼八,1942年生于东京三田。一岁时全家移居中国东北,抗战胜利后由中国养父母抚养长大,1958年回国。1966年进入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总部事务局,主要从事翻译工作,全面投身于恢复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群众运动。之后也一直从事日中翻译工作,为两国的交流服务。六十九岁退休,七十岁开始撰写回忆录《何有此生》,完成日中两个版本。

日本遗孤来福:我的中国妈妈,她最后的声音留在我耳朵里面

背景资料

从1932年开始,日本政府以“开拓团”的名义,大量招募日本平民移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总共达到三十多万人。1945年,日本战败,溃退过程中,至少有5000多名日本儿童被遗弃在了我国东北,他们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出生才几天。此时,善良的中国人承担起了抚养日本遗孤的责任——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与中国人民主动给予日本遗孤,人道主义救助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到今天,先后有近三千名被认定了身份的遗孤陆续回到了日本,抚养他们长大的中国养父母对此给予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忍受离别之苦,挥泪送孩子们踏上归途。

时至今天,仍有大量当年的日本遗孤生活在中国,这些人里,有些人的因为身份不能得到证实,无法回到日本,而有些人则是不愿意再回到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