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人的身體會“說話”,有時會通過一些信號來提醒你,需要對自己多加照護了。

但不少人要麼置之不理,把小病拖成大病;要麼自作聰明,隨意吃藥、輸液來讓身體“閉嘴”。殊不知,我們一次次錯誤的糾偏,有可能會將小病壓制成大病。

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提醒你5種容易被掩蓋病情真相的“小病”。

受訪專家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 胡堃

1、壓住咳嗽

咳嗽是一種防禦性呼吸反射。比如霧霾天氣時,咳嗽可將致病顆粒物咳出肺和支氣管;感冒時,咳嗽有助將病毒、細菌咳出去,預防感染擴散。但不少人一咳嗽就吃止咳藥,把它壓下去,結果把“敵人”也挽留在身體裡了。

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咳嗽只是一個症狀,濫用鎮咳藥不僅止不了咳,還會掩蓋病情。臨床上將咳嗽分為急性咳嗽(少於3周)、亞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多於8周)。

即使急性咳嗽也不建議用鎮咳藥,應先找到病因,再對症治療。若咳嗽劇烈,一天到晚咳不停,要尋找並治療原發病,適當遵醫囑用鎮咳藥,保護呼吸道不受傷害。

2、噴嚏忍著不打

當病原體、灰塵、花粉等進入鼻腔後,身體通過打噴嚏的形式把它們打出來,這是身體最輕微的“抗議”。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診療中心腫瘤微創專家胡堃表示,這一瞬間鼻腔噴出高速氣流,對上呼吸道進行徹底“清掃”,把煙霧、粉塵、花粉、病原體、有害化學氣體等“入侵者”都帶走了,從而減少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有助於預防疾病

打噴嚏是種自我保護反應,切不可忍著,

也不要將口鼻完全捂住,否則會把高速氣流壓入鼻竇或通過咽鼓管進入內耳,傷害耳、鼻等器官。

3、沒胃口硬吃

乏力、食慾差其實是身體告訴我們要好好休息,集中體力對抗進入體內的病原體了。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強迫自己多吃點、動起來,增加營養來對抗疾病。

實際上,不想吃的時候硬要強迫自己吃,反而可能增加身體負擔;身體沒勁還硬要運動,可能會削弱免疫力,成為“入侵者”的幫兇。

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還有些人相反,不重視這些信號,因為乏力、食慾差可能是一些大病的徵兆,要排除腫瘤、心臟病、肝硬化、腎衰竭、血液病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

不想吃飯時,可以喝點蔬果汁、粥、酸奶、豆漿等。若乏力、食慾差超過一週仍無好轉,則需儘快就醫。

4、一發燒就吃藥

發燒是免疫系統正在清除有害物質的作戰信號。

體溫升高時,有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就變得不那麼活躍,而免疫系統的反應性顯著增強,包括白細胞計數增加、吞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增強等。

北京電力醫院乳腺診療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孫欣說,發燒是人體對抗入侵的有益保護性機制。

可惜,人們對發燒的認識仍存在很多誤區,導致很多不正確處置引發不良後果。比如,剛一發熱就亂吃退燒藥、濫用抗生素

,可能幫了病毒或腫瘤的忙。抗生素不能對付病毒和腫瘤,卻能殺死體內的有益菌群;退燒藥讓體溫恢復正常,卻可能掩蓋真實的病因。

不過,長期發熱應儘快就醫,查找病因,以免破壞體溫調節機制或延誤治療原發病。

5、濫用抗炎藥對抗症

發炎是身體力圖自我清潔、自我修復的強烈反應。

此時,免疫系統調集大量“兵力”對病毒、細菌等病原體進行圍攻,並誘發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等炎症表現,同時伴有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白細胞增多或減少、局部淋巴結腫大等,這些炎症反應都是身體對抗疾病的正常表現。

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但炎症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乙型肝炎長期不愈,肝臟內出現肝細胞結節性增生併產生大量纖維組織,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如果不遵醫囑,濫用各種抗炎藥、抗生素,症狀確實減輕了,但會造成嚴重副作用,如消化道潰瘍等;還會造成問題已被解決的假象,實則病原體會對身體繼續產生傷害。

可以說,發炎是疾病發展階段中最為關鍵的戰役,也是一個轉折點。如果能通過身體的自我療愈能力,激發免疫系統的強大功能,主動戰勝“外敵”,那就能迅速擊潰敵人,並將“戰場”控制在小範圍內,不對身體造成更進一步傷害。

但如果炎症不能自愈,又久拖不治,身體裡的小病就可能擴大,以下面幾種表現給你發出危險信號。

潰瘍經久不愈

潰瘍是皮膚或黏膜表面組織的缺損、潰爛,表面常覆蓋有膿液、壞死組織或痂皮,可由感染、外傷、結節或腫瘤的破潰等引起,常合併慢性感染,可能經久不愈。

潰瘍說明身體已經遭受長期損傷,許多細胞和組織被毀,缺乏足夠的能力來修復。比如,有些常犯口腔潰瘍的人,會使用局部激素貼片等來控制病情,但糖皮質激素在降低過高炎症水平的同時,也會降低機體抗感染的能力。

壓制身體5種小毛病,當心掩蓋“病情真相”

長期炎症、潰瘍,很容易誘發癌變。比如,口腔黏膜下纖維變性、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肝炎、食道反覆慢性炎症會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到了潰瘍階段,如果人還不能增加營養,改善生活方式,停下來休息,讓潰瘍癒合,那身體就會被迫進入下一個防禦階段。

組織纖維化

身體為保護自己,不讓病原體擴散,會將潰瘍處包裹起來,形成纖維化、硬化或疤痕化的組織。此時,“外敵”被囚禁起來,機體功能也變差了。比如,老慢支、慢阻肺、肺氣腫等各種慢性肺病,都存在肺部纖維化的問題。

通俗說,肺纖維化就是肺組織疤痕累累,導致患者不同程度缺氧而出現呼吸困難。如果把肺比作一塊海綿,氧氣比作水,健康人的肺就像乾淨的優質海綿,吸水功能好,呼吸正常;如果海綿裡進了膠水,就會變硬,吸水成了很難的事情。

美國統計顯示,因各種疾病死亡的病人中,近45%可歸於組織纖維增生疾病。到了硬化階段,表明免疫系統幾乎失去戰鬥力,身體已經在拆東牆補西牆了。如果還不能停止對身體的傷害,均衡營養,那就可能滑向最後崩潰的階段——癌症。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疾病發展過程並非人人必經,更不一定導致癌症。但如能在上述階段中,仔細聽聽身體的聲音,注意休息,調節心態,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和環境,身體就能自我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