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警惕的「小毛病」

以下部分照片比較“刺激”,需要心理準備哦

接診以下3例重病號,讓我深刻的明白:皮膚病不全都是小病,也有危急生命的,大家不可大意!

第一例:患者是我們醫院胸外科的一名護士,2017年4月在值夜班期間,發現腳踝出現一枚同蚊子叮咬的丘疹,未予重視。隨後幾天裡皮疹逐漸蔓延至雙小腿,數目增多至10餘枚,伴疼痛,科裡醫師護士們共同瞧瞧後,說是血管炎吧;自行口服激素、外用抗感染乳膏,效果差,伴有流膿,隨後來我科,以下是來我科的圖片以及病理照片。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經過我科的一番檢查,最後診斷:皮膚麴黴菌感染。這是一種真菌感染,嚴重可伴多器官感染,甚至威脅生命,治療時間長,易復發。患者經3個月治療後,好轉照片如下(遺留疤痕疙瘩)。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第二例:患者2017.9月前雙下肢出現紅斑、丘疹、結節,上有脫屑,伴瘙癢,搔抓後輕度滲出,伴頭痛、頸部活動受限,伴發熱(體溫波動於37.5-38.3℃),右眼部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視力下降,伴排尿等待、排尿不暢,自覺感冒導致,自行外用乳膏。經過1個月後效果很差,就診我科,以下為入院圖片以及病理照片。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經過我科的一番檢查以及我省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程波院長的會診,最後診斷:反應性關節炎(Reiter綜合徵)。這是一種多系統收累的疾病,疾病與關節型銀屑病具有相關性,嚴重可導致關節畸形無法行走。現患者仍在治療中。

第三例:患者2016-10-13夜間右手掌背部被不明蚊蟲叮咬,後出現右手掌背部腫脹、疼痛,伴瘙癢,局部皮膚顏色變暗。2016-10-14發現左下肢膝關節腫脹、疼痛,後逐漸出現左小腿腫脹、疼痛,皮溫不高。2016-10-15出現左大腿疼痛,左下肢腫脹較前進展,左膝關節可見暗紅色斑片,壓之褪色,伴噁心、嘔吐、冷汗、尿量減少,無腹痛、腹脹。患者病情發展非常迅速,病情的轉變按小時計算,以下是入院照片以及病理照片。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需警惕的“小毛病”

經過我院急診科相關檢查後,最後診斷:左下肢及右手背壞死性筋膜炎。壞死性筋膜炎( NF)是一種以侵犯筋膜為主,累及皮下組織以及筋膜為特徵的一種複合性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合併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全身中毒性休克,起病急,進展快,病情重,易誤診。本患者最後經過左下肢截肢手術、抗感染、抗休克、保肝、保腎、護心、護胃、糾正電解質、預防DIC等治療後好轉出院。

這3個病例告誡我們,如果疾病來找你了,記住你來找醫生幫忙。這文章看起來不美麗,但還是希望大家對自己的身體多留一點心眼,別讓疾病肆無忌憚的威脅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