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一起了解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

与小兴安岭毗邻,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 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 俄罗斯为邻,是 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山系

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东与小兴安岭毗邻,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

大兴安岭东侧的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 黑龙江源头诸水及支流的 分水岭,山脉南段西坡的水注入 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地区系新华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质带。上元古代时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属早期地质构造中“ 五台运动”的产物。

石炭纪和二迭纪,经过“海西运动”,海水东泄退出,全区上升为陆地,形成大兴安岭褶皱带与伊勒呼里山系雏形,呈北东、南西走向。

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初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出现强烈褶皱、断裂和火山喷发,加之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板块挤压、相撞,大兴安岭褶皱带进一步上升,形成新华夏隆起带和阶梯式断裂带,主轴呈北北东向展布

第三纪大兴安岭隆起带和区域断裂带,继续稳步上升。受长期侵蚀和剥蚀,出现“兴安期夷平面”。

至第四纪及其尔后,大兴安岭继续缓慢上升,发育成大兴安岭山脉和断裂带及河谷地带。

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国之首,肥沃且无污染。

大兴安岭为多年冻土带,处多年冻土带南部,森林土壤类型主要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泽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