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作者簡介:蕃椒,叛逆少婦,暴脾氣的老婆,耐心溫柔的孩子媽

把不滿5歲的女兒送去少林習武,你能想象天底下竟有這般狠心的父親嗎?

最早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抗拒,心裡暗罵:神經病吧,這麼熱的天,就不怕曬傷孩子嗎?

定睛細看,做這事的不是別人,正是《非誠勿擾》前導師樂嘉,我也就沒那麼意外了。畢竟早在一年前,他就曾帶4歲不到的女兒徒步沙漠。看來那一次網友的質疑和謾罵,絲毫沒有影響到這個“瘋子”父親,在對女兒“下狠手”這條路上,他越走越遠。

1

果然,當我點開這個“瘋子”的微博時,畫風便是下邊這樣的。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樂嘉的女兒叫靈兒,人如其名,長得挺好看的。照片上的她,扎著沖天辮就被狠心老爸送進了少林。

少林的訓練很辛苦,每天早上5點30起床跑3公里,早午晚各練功2小時。老媽子想起軍訓的那段時光,替小姑娘捏把汗,不過透過下邊這張父女倆的七夕合照,可以看出小姑娘還是挺精神的。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正要鬆一口氣,忽然又看到另一組照片,照片裡邊,小姑娘習武全程咬牙吞淚,把我給心疼壞了: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她只有4歲半啊!樂嘉,你可真是親爸!因為,親媽幹不出這種事!憤怒地點開評論,看到網友都在罵: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如潮的質疑和謾罵聲中,大家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是:靈兒是個女孩,樂嘉不該這麼對她。

要知道,徒步穿越沙漠的活動,主辦者雷殿生的兒子也有參加,而且他第一次參加的年齡和樂嘉女兒差不多,但質疑雷的聲音就沒那麼多。

說到底,絕大多數人還是覺著,養女兒和養兒子是兩碼事:兒子嘛,小時候吃點苦沒啥,女兒可就不一樣了,女兒就得慣著、寵著。像樂嘉那樣,一會徒步沙漠,一會少林習武,又怎麼能養出公主來呢?

2

老媽子當然不喜歡樂嘉養女兒的方式,因為他的很多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到女兒的成長階段

靈兒那麼小,身體都沒發育好,就屢屢讓她接受成年人都未必經得住的挑戰。這種近乎嚴苛的揠苗助長,未必對孩子的成長有益。

但我也不能同意很多網友的看法

,僅僅因為靈兒是個女孩,就反對她進少林習武。在他們眼中,似乎舞槍弄棍這類事情,只有男孩才能去做。

大家都想把女兒養成一個美美的公主,可問題是,真正的公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這一點,世界上最大的“公主專業戶”——迪士尼,恐怕是最熟稔的。迪士尼公主,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代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她們的人生巔峰,是身著華服被動等待,然後被王子發現和拯救。

代表人物白雪公主,就是美貌善良柔弱,符合大眾對於“公主”的原始界定。

第二代公主:美人魚、貝兒公主、阿拉伯茉莉公主、印第安寶嘉康蒂公主、花木蘭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這時,公主不再臉譜化。智慧、力量、堅韌終於被納入到女性的評判體系。

代表人物花木蘭,上陣殺敵,用攻擊性代替了女人的工具性,重要的是,這種攻擊性也被劃分到女性美的範疇。

第三代公主:黑人公主蒂安娜、樂佩公主、梅莉達公主、愛莎公主、安娜公主、莫阿娜公主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這一時期,公主甚至已經不需要有一個可以定位自己的褒義詞,只需要釋放本性。

代表人物莫阿娜,她沒有王子,自己都像個男孩子,身形粗糙嗓門大,但她征服了整個海洋。

所以你看,幾番變遷下來,到今天公主早已成為一種不設限的內在。換下裙子,她們和王子沒有任何差別。

而信誓旦旦把女兒當公主養的我們,卻仍舊在給自己設限:

和男孩說話是這樣的:

“看,那邊有3只小狗!”“你用積木搭了個高塔!”

和女孩說話就變成了這樣:

“看!那些狗狗好可愛喔!”“哇,你搭的塔真漂亮!”

難怪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但其實,孩子最寶貴的品質,是不分性別的

,比如自驅力、同理心、樂觀與勇氣、獨立與毅力、責任感和上進心。

3

想必說到這,不少爸媽該感慨,你說的道理我也懂,可還是很擔心,送女兒去少林會把她變成一個假小子。

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樂嘉不是第一個把女兒送去少林學武的爸爸。有位瑞士爸爸早就這麼幹了: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小妮子學成歸來後,穿著旗袍和速幹褲又上了央視節目。

說實在的,她上一秒羞澀托腮,下一秒起範打拳的樣子,實在是美極了。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靈兒呢?攤上一個“狠心”父親的她,有木有覺著自己不是女孩呢?下邊這幅畫,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送四歲女兒去少林習武,樂嘉養女兒的方式你能接受嗎?

畫中她不僅給自己畫了麻花辮,還添了小裙子(樂嘉身上穿的,則是他平日常穿的袈裟)。可見,跟著爸爸徒步沙漠,和男孩子一起學武術,絲毫不影響她對自己是個女孩這件事的認知。

囉裡囉嗦說這麼多,我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女孩”是性別,不是性質,只能用來區分,不能用來設限。

老媽子家裡也有一個女兒,我曾經默默寫下對她的期許,這裡不妨分享給大家(切莫見笑哦~)

女兒啊,你可以長成花,也可以長成樹;

你可以白瘦高挑,也可以黑壯有力;

你可以喜歡限量版的包包,也可以看小詹姆斯通宵;

你委屈時哭啼也好,一拳打回去也好;

你高興時掩嘴嬌笑也好,與人擊掌撞肩膀也好;

願你穿裙顧盼生姿,也願你身著登山服英姿颯爽;

願你琴棋書畫詩酒茶,也願你摔跤舞劍能騎馬……

下次再有人問起,你女兒為什麼要留短髮?你女兒為什麼喜歡小汽車而不是洋娃娃?你女兒怎麼這麼調皮好動?你女兒怎麼一點也不像個女孩子?

你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