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本清华研究生认为自己是清华人是什么心态?

宋燕儿


本人本硕都在清华读的,工科,说点自己的感觉吧。本科生因为一个班一起读四年,除了最后半年进实验室以外,其余时间大家基本都在一起渡过,相互之间感情更深一些,分别时更加依依不舍,而且本科时年纪比较小,学生味更浓。研究生除了第一年,基本都在实验室渡过,接触同班同学的机会少了很多,而且这个阶段接触导师、实验室师兄弟更多些,氛围不那么像学校,有点像小公司的感觉了,而且有些实验室师兄弟年纪明显要大一些,很多都成家甚至有孩子了,更显得研究生的社会属性重一些。

如果非要说人的优秀程度,清华本科生那真的是从千军万马中拼出来的极小一撮精英,用万里挑一形容不过分。清华本科生如果不是学习太差,直推或者考本校的研究生都是相当容易的,除非想差专业换好专业。而且最优秀的清华本科生多数都出国读研了,少数才留本校。外校考上清华研究生的,不是说不优秀,只能说优劣差异比较大,有那种人也聪明本科期间也好学的,也有那种考研专业户靠几年的。研究生期间,又真正用功做研究的,也有一门心思混团委学生会从政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最后再说说所谓的清华情节。本科清华的,这种情节更单纯,也更发自本心,更像大家庭的感觉。研究生才考到清华的,这种情节相对更社会化一些,更在意清华校友圈子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名声。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没有谁好谁坏,谁对谁错,大家既然都在清华里学习过,就都是清华人,这段经历不管对谁都是难忘的。不过打个比方,一个是初恋,一个不是,情感上多少有点区别吧!


oya80


寻找一种归属感吧。

人缺什么,就会去寻找什么,当他寻找到的时候,就会越想告诉别人,他已经找到了!

潜意识里,他以为这种告诉,就是在向其他人表示,我已经完整了,不在缺少某种东西了!

其实,属于一种,心理上的自信不足的表现。

不然你想想看看,考名校,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本来的学校不好,不好找工作,更多的是来自于没有可以让自己骄傲的资本!

清华研究生,现在可以了!



题主问的语气,貌似是清华本地人?

我有一个朋友,和我同岁,初中高中同学,他大学毕业于一所非211,他就考研去了清华!

因为真是好朋友,三年生活费还是我借他的,因为他家里比较困难,现在全还给我了,嘿嘿。

他就说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就是清华的本科生,大部分是高年级的本科生,私下里聊天是很看不起,外校考进清华的研究生的!

就是认为,你们这些外校的进来拉低了清华的水平,就这个心理!

因为本身清华毕业的,工作自然好找,那些没想好工作的,要么出国留学,留学条件不行的,好吧,我保研!

尴尬把,你苦苦考去的,只是人家没想好保研的路!

所以,本校保研党地位还好点,那些考进去的研究生,你会很明显感觉到排挤!

文人相计,都是心力!

所以我同学说,他的朋友,没有一个清华本校的,玩不来,难受。




由我答


难不成人家还不是清华人么?

清华不愧是清华,不仅我等芸芸众生高攀不起,就连贵校自己的研究生都高攀不上,佩服佩服!



是不是可以做如下推断: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那么清华研究生不算清华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那么清华博士生不算清华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那么清华的研究员就不算清华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那么清华的教授就不算清华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那么清华的杰青,学者,院士,自然也不算清华人

只要本科不是清华的,清华的保安,保洁,食堂的阿姨,自然更不算清华人


所谓清华人,那可是中国最高的荣誉,只有本科是清华的天之骄子才能够享受!

先别问别人是什么心态,

得先看看自己是什么心态

清华名声不是在于高考每年招了多少个状元,学校大部分名声,尤其是科研成果上,是清华实验室,各个研究生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清华施一公院士的得意弟子,直博生万蕊雪三年时间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文章,她的本科可是中山大学,贵校难不成不承认人家是清华人。

眼前道路需放开,太窄了,自家都容不下身,安能兼济天下。。。

清华是我们整个国家的骄傲,门槛高,出大才,不出小人。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这个问题来自知乎,始于2015年?不过知乎上只有5个回答,而且都是只言片语。如果这是一种心态,那就不是突发的,而且会长期存在,所以评析一番或许还有价值。

我对清华的情况不大了解,但对与清华齐名(可能有争议)的北大的情况略有耳闻。在我20多年前在人民大学读博士那会儿,北京的前四名高校是这样在人们口中排序的:北清人师,也就是北大、清华、人大和北师大。未知现在的学生怎么看?

我们一直听说,北大和清华存在一种长期互相挤兑的关系。有一个如今知名的哲学教授最近写文章回忆说,他一心报考他后来求学的北大,而把清华称之为“北大东面的那个科技学院”,挤兑到这种程度,外人看不懂便罢,看懂了只会呵呵吧。

其实我们知道,北大以文科为主,至少文科很强;清华以工科为主,现在也扩充了一些文科专业。所以它们不是很好比较的。但是有一点,那就是这两个顶级大学吸引了大陆最优秀的高考生,正因为如此,他(她)们是无比傲娇的,傲娇到了仿佛人大、北师大都不存在似的,遑论外地名校。

所以听说闯过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杀进北大的本科生自称“土著”,这里面含有多大的自豪感!我不知道他(她)们怎样称呼考进北大的非北大本硕士生和博士生,是叫“外来户”、“插队青年”,还是懒得给后者一个称谓,反正前者心理是充满不可名状的优越感的。

反过来,非北大本硕士生和博士生自然不愿意被在心理上排除在“北大人”之外,他(她)们在强调自己是北大人的同时,心理是否足够强大?这是个问题,校方和学院不会说他(她)们不是北大人,但瞧瞧那些“土著”的眼神,或者稍加揣摩一下“土著”的内心,那就五味杂陈了。我相信北大的情况大体上与清华无异。保研或考进北大的是其他985、211学校的还好,而如果是来自二本高校的,那就更复杂了。

其实,清华、北大早已习惯于外来硕士生博士生为数众多的现状,因为“土著”们读完出国预科班很多人走了,加上直接就业的,真正在本校读硕士博士的应该是少数:不仅相对于本科生的数量,也相对于“土著”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


展江


我本科985,说出来绝不丢人,我也常说是我本科学校的人。但是我以总分第一名考入清华硕士,以整个研究所论文答辩第一名毕业(当然是清本非清本都有),难道我说我是清华的,有错吗?

在校期间,清本非清本都拿我当自己兄弟朋友,毕业也同样经常联系,我的学术能力、水平绝不是拖后腿的,还算是不错的,难道我说自己是清华的,有错吗?

我的导师待我同清本同学一样,有鼓励有批评,更多的是师长对学生的关怀与期待,毕业后逢校庆、教师节等均会邀我共同小聚以庆祝,难道我说我是清华的,有错吗?


密斯特奈沃呆


我认识两个清华的学生都在深圳研究院,两人本科都不是清华,现在一个读博,一个读研。题主的问题非常的奇怪,在清华上学那就是清华的学生啊,这个问题就是赤裸裸的歧视。如果非要比较,那我们来看一下。

一、在清华的时间长短。本科是四年,研究生是三年,博士是五年。少一年就不是清华的人了?

二、招聘歧视。我认识这两人本科都是985院校,找工作会被歧视吗?HR会觉得他们就不如清本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吗?不会,HR对比的是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三、清华大学会不认非清本的同学吗?肯定不会。

四、清本的学生歧视非清本同学的比例高吗?那两个在清华的人,一个没遇到过,一个只遇到一个人。其实就是极个别的人会有这种歧视心理,这种心态跟“你也配姓赵”是一样的。





西凉攻城狮


非清本清华研究生认为自己是清华人是什么心态?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假问题,既然有在清华读书的经历,自认为是清华人,合情合理,不属于夸大事实。原本对于“清华人”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内涵和外延,如此计较这个问题,本身透露着一种歧视,暗指没有在清华读过本科就不够资格自称“清华人”,这样理解,其实很狭隘。

再谈我们为什么会自称自己是XX人,这个XX内容丰富,可以是地域,可以是种族,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公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自觉不自觉地也会被归类为XX人,这种标签未必真实有效,但这是我们认知自己和他人的一种简化手段,所以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种“正常”部分源于我们的心理需求,既然作为社会化的人,我们都需要获得社会的肯定,这种肯定就以归属为前提,我们需要归属于某个群体,这是我们自我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在归属于某个群体中,我们可以感到安全可靠,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有社会支持,有组织关怀的。不要小看这种安全感,它的确是让我们可以安心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支撑。

此外,像清华人、北大人,或是某个知名公司的一员,这样的“自我认知”标签,也代表着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代表了一种优越感,它是我们自信的来源,也是我们自我成就感的基础之一。

即便你不把他定义为清华人,一个人也一定会归属于某个集体,这是客观事实,并无本质区别,但有区别的是主观上,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判断自己的价值,如何能在XX人的基础之上赋予自己更有价值的标签,这比你的问题本身更重要。


我们心里都有病


我就纳闷了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只招本校的研究生???既然招了,你们凭什么去定义别人的身份??就是因为你们当年考了比较高的分数??


腰好才是真的好


这事儿我来谈谈,比较合适,虽然题主问的是隔壁的事儿。

这种心态可以通常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

荣幸、归属感。

荣幸

真把自己当清华人的非清华本科生,本科通常不会是北大的,而往往是本科学校比清华差一截儿的学子。

我接触过读清华研究生的北大本科生,有人会说,我去隔壁窜门了,过几天回来。虽然是玩笑话,也反映出一种心态,就是并不以清华为荣,也未必觉得自己是清华人。

而多数其他学子,很多人之所以读研选择清华,与清华的强大吸引力是密切相关的。有些人可能一直都比较向往清华的,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本科与之失之交臂,现在能与清华亲密接触,实现夙愿,喜悦之余,难免颇有荣幸之感。清华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而现在自己实实在在流连校园中,漫步清华园,以清华为荣的心态在所难免,自然认可自己就是清华人了。

归属感

清华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无论学科实力,学习环境,学校硬件软件,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不少方面,都似乎与本科学校大不相同。所以,很多非清华本科的研究生对美丽的清华园往往都比较喜欢,对周围比较满意,何况清华人往往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到了清华,会发现周围优秀的人确实很多,有压力,也有动力,这里是一个可以成才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好地方,在这里很多人都能取得不小的进步,获得新的成长,逐渐低,清华融进了很多人的血液之中,对清华的归属感自然而然会产生。

有了以上两种交叉的心理,认为自己是清华人,是自然而言的。何况,即便本科非清华,但本来就是堂堂正正踏进清华的大门而求学的,又不是浪迹北大清华附近的“边缘人”,本就是清华学子,把自己当清华人有问题么?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理解。你们怎么看呢?


风雨燕园之百二十载


端午节期间大学校友聚会,去了南大,刚好赶上毕业季,有好多同学在主楼拍照,同行老师说,这件衣服是学士服,大家的第一感觉是:哇,南大的本科生唉,牛!

同理想一下清北的本科生吧。

不过,非清北本科但是研究生在清北的我觉得说自己是清北人,我觉得也没问题啊,一样也是天之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