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

日照招聘会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求职,通过985、211、四六级等硬性条件来筛选简历,是企业HR节省人力、物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象在现如今的社会,毕业生求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原因无外乎就是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科这个学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大企业中。


很多大企业HR在招聘的时候直接挂出“我们只看985、211的简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01、求职简历太多,用人单位看不过来,设置门槛更省事

虽然说面对这种用人情况,很多人反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有关部门也提出企业招聘不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是对于这些大企业而言,每一份简历都仔细看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如此,即便没有在招聘通知中提出对毕业院校的要求,但在他们对简历进行筛选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又为了招到更好的人才,私下设置门槛提高效率,退一步说,企业招收人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毕业生的水平程度是否达标,对毕业生的优缺点更是一无所知,只有通过学历背景这张简历纸来进行判断,评价毕业生的可能价值就是看你背后的院校,这就是很多企业设置学校这道门槛的原因。


02、985、211高校本身存在的资源力量

国家每年都会给高校一些科研资助,而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985、211高校自然比其他普通院校得到的资助要多得多,这就造成了大量优质教师和有丰厚经验的老教授都纷纷选择留在这样的高校,你看从师资力量上985高效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企业HR钟情于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也就无可厚非。


就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事例来说:山东省内的某个老牌大学,其中的英语系竟然因为找不到外教而让学生在半个学期内都没法上外教课,整个学校英语系只有一名外教,但学生却有千人之多,如此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的背后,其实还是资金的问题。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甚至比985、211出来的学生要优秀很多。

名牌大学里也有逃课打游戏到头来毕业一无所长的学生,普通高校也有努力奋进掌握各项技能参加全国大赛赢得冠军的学生。这位HR说的也不能概括全国所有企业的观点!


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各项技能加身,自然能获得很好的职位,走向人生巅峰。所以,现在给自己增加技能,就是为未来增加机会,努力总会有收获,为现在的自己投资,将来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你认同大企业HR“非985大学的简历我们直接扔”的行为吗?欢迎留言讨论


「精进Excel」系头条签约作者,关注我,如果任意点开三篇文章,没有你想要的知识,算我耍流氓!

精进Excel


这段视频在前段时间确实很火,而且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广泛讨论。甚至有人认为这个HR 的言论是一种歧视行为,对那些学历普通的求职者造成了伤害。

不过楠哥想说,这个HR 的话可能确实有些不顺耳,但是却基本都是实话。大家去看看各大名企的招聘说明就会发现,985/211毕业基本成了标配,甚至前几天楠哥看到一个知名房地产公司的招聘说明中,所有岗位包括职能部门对学历的要求都是硕士毕业起。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可能有的人觉得不公平,也可能确实会存在一些不公平,但是职场是残酷的。HR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那为什么大家都想要招聘985/211这样院校的学生呢?原因大概有如下几个,

1、好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优秀的学习能力

初入职场,大家都是一张白纸,对于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可能都不具备,需要重头开始学,这时候学习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人可以成长的多快,能为公司提供多大的价值。好学校毕业的人已经通过过往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在学习能力上是具有优势的,那HR 一定会优先考虑他们

2、好学历代表了优秀的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能力

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什么异议。学习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良好的时间分配和目标管理、自我激励等步骤最终达成目标的全过程。能在这个事情上取得优秀结果的人,一定是善于进行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而这两个能力对优秀的职场人士同样重要

3、好学历代表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任何人都知道学历重要,可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并不多,这里面当然存在天赋的因素,可是你对自己是否足够负责任,是否愿意为了达成目标暂时放弃一些事情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好学历的人显然是对自己拥有极强的责任感的。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别人才会相信你会对工作负责,所以,HR 愿意要好学历的候选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拥有好学历的人用自己过往的经历证明了自己在学习能力、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及责任心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求职时获得青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职场是个大江湖,不是能力强就可以平步青云、一帆风顺。这里面的门道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职场真相,欢迎关注楠哥说职场,也可以向我提问,相信我的答案一定会给你带来帮助。也希望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职场上的成功!


楠哥说职场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很多普通学校的学生感到很不平,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给,为什么看不上普通大学。其实不少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也很优秀,很有能力。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些招聘者眼里他们还是比985们差了一节,就高考分数来说就没人家分多,所以他们没上985名校。其实凡事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可企业也存在选择权力,用人单位可以有他们的聘用要求、标准。但也不代表非985大学生能力就一定差。

记得之前看过关于958大学生对普通大学生,真实竞争力如何的话题,其中有些网友非常透彻了提出了两种之间的差距,先说入学前,能上名校,本身智商就好,其次是自我要求高,自我管理能力强。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思想上要成熟,更加自觉,自律。你说这样的人能不优秀吗。


再说上了大学之后,差距就会更大。名校的学习氛围好,学校管理严格、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比普通高校更加优质。好的环境会让人更加的上进,更加的自立自强,追求更高。反之普通高校的学生,学生资源起点相对较低,自我管理意识可能薄弱些,不免有些同学是为了拿个毕业证,缺乏远见。学习氛围差些 。


最终导致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当大企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时,面对重多优秀的名牌高校学生资源,为何还要在普通的学校的学生身上浪费时间。企业没有时间让你证明你的优秀,所以毕业证是个敲门砖,进了门才可以展示你的才华。

当然普通院校也有不少优秀的学生,985大学生中也不免存在较差的学生,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所以普通大学生也不要忿忿不平,好好努力,让自己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有更多机会。


决胜网


当然重要!平台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你周围的人会对你产生莫大的影响!人是不自觉都会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的!

昨天和领导吃饭,刚好讨论到了这个问题。说到了领导孩子教育问题,他家孩子上初二,老抱怨学习辛苦学习累。我们这个领导呢,985名校毕业生,教育他孩子说,谁都是从辛苦学习过来的,中学辛苦这几年考到一所好大学,受益是一生的。你现如果高兴快乐生活6年考个烂大学,将来要辛苦几十年来弥补。

所以,珍惜上学的时候的时光吧,竭尽全力,能考985考985,能考211就上211,能上本科就别上专科。接触的人不一样你会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你!


波利小姐


这种现象很普遍,原因有几点:

1、虽然,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但是,HR对各部门的业务知识只知皮毛,根本无法通过面试了解应聘者的真实工作能力。因而,最靠谱的方式就是通过过往经历裁决。正如节目中所说能考进名校就读的智商肯定没问题。HR的标准同样也适用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那就是有知名企业经历的人工作能力肯定没问题。


2、现实中,能轻松过的了HR面试关的人,有很多在业务部门面试的时候也会表现的一塌糊涂,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很高。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至少在业务部门主管领导抱怨HR推荐的人选不理想时,HR可以解释说:“看他有名校名企经历,没想到也不行”。虽然是借口,但责任不在HR。人家名校毕业,又在名企干过,主管领导都不要,只能说明主管领导的要求比较高,而并非我推荐的人不好。这么一来,HR的工作业绩是不容否定的。


3、很多企业倾向于招聘名校、名企,有的时候是看重应聘者在名校、名企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哈佛毕业的人他的同学多是哈佛的,物以类聚是职场评判的潜在规则。


4、还有很多企业觉得名校、名企的人见识更广,思维更开放。老板肯定更喜欢用思维更有优势,见过大世面的人。

我接触过一些咨询公司,同样的职位给出的薪资待遇,有留学经历的比没有留学经历的要高出好几倍。其实,企业就是觉得留学生见过世面,眼界更开阔。即使,企业的业务只在本土开展,但是老板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你也没办法。


5、常看到很多小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就开始对员工学历有一定要求。比如一家规模比较大的中介公司,招聘中介人员都要本科学历,就工作性质而言初中毕业的人都可以做。老板这么要求有虚荣心在里面。


6、现在高学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按照基数算的话,即使有一个低学历高能力的人漏掉了,对企业也没啥损失,毕竟高学历高能力才是普遍现象。


学历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学历对初入职场的人来说会增加困难。现在的机会很多,也没有必要非去那些把学历看的很重的单位,选一些有前途有发展的单位更好。


以前身边一个律师同事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找的工作是我们所有同学里面最好的,可是10年以后就不一样了,现在我只能在企业做个法务经理,当初那些没有找到好工作的同学现在都靠自己奋斗,成了律所的高级合伙人。”


不是名校毕业没什么,可以依靠能力奋斗出来。可悲是那些曾经的名校毕业生,若干年以后,可以炫耀的东西除了学历还是学历,那就悲催了。国外有句言语:任何坏事从长远来看都是好事!人应该着眼当下,但更要有前瞻性的规划好未来!


蓝兮Nancy


当残酷的现实啪啪抽我们大嘴巴子时,我们却每次都质问苍天:这是为什么啊?自打盘古开天地那天起,到而今全球一体化多极化社会,“等级”这个东西,就一直存在着。就算哪天世界大同了,普遍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程度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但“等级”依旧会存在。

扯远了,说回到而今咱们要说的职场求职应聘,良好的教育背景,肯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与青睐,这毫无疑问。就像你要给找老公,娶媳妇一样,谁都想要一个好的,甚至更好的,乃至幻想得到最好的。大企业自然就有这个耍身段儿的资本,敢于向求职者提出苛刻准入条件。难道除了知名大学之外,就没有好的人才了吗?难道985背景的毕业生,都个个那么优秀吗?马菠萝,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的老同志,就和大家扒一扒其中的真相吧!

当你每天面对上千封求职简历,看到恶心想吐,自然会用最简单的方法筛简历。

在很多大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每天都会收到成百上千份的简历。尤其到了每年毕业的高峰期,简历如潮水般的涌来。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简历,大企业的人事部门通常都会怎么处理呢?首先,设定一两条最基本的简历筛选条件,比如学历背景和工作年限等,这招至少筛掉70%以上的简历。对于应届毕业生,这第一刀砍下去了,估计只有知名大学的能幸免。

给你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曾经有知名企业的招聘人员,通过闭着眼睛随便抽出三份简历的方式来挑选面试对象,其他剩余简历就直接扔掉。还有的是把简历一大把扔在空中,落地后,正面冲上,那就约来面试。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上帝都不给你这样的运气,你又能怪谁呢?看看这些人事圈的故事,应该让你对大企业的简历筛选略知一二了吧。人才供求是一个略倾向于卖方的市场,到底是店大欺客,还是客大挑店?核心还是看您老人家有多大的本事了!

人事部门往往不是最终的伯乐,而只是简历的筛选工具。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如今,对于人的管理也从最早的“人事”管理,升级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将“人”作为价值资本来看待。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企业在招聘和筛选人才时,最终拍板的往往都是具体的职能部门,比如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等。而人力资源部门更多的就是提供充足的候选人,供他们挑选和面试。毕竟招聘一个软件开发人才,作为人事专员肯定不懂什么编程语言之类的软件技术,招聘一位财务经理,人事专员也肯定没法太深入的沟通财务相关知识,所以,人事部门的面试往往是一些基本信息的沟通,和部分经历的预判断而已。

由此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当遇到某些学历低,但能力很强,专业水平很高的求职者,人事部门往往是没有专业判断能力的,而这些悲催的低学历高技能的候选人,他们的简历没准早就进垃圾桶了。你再想想那些个个都漂亮的空姐们,过关斩将,辛辛苦苦,求职入选靠的是什么呢?

【你敢问我敢答】马菠萝扎心问答

网友德洛瑞丝:我自认为能力很强,但确实学历有些低,这种情况下求职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马菠萝:一个字:镀金,两个字:去大公司。假如学历低,但有大公司的从业背景或实习经历,特别是在一些相对知名的公司,这样的工作履历能出现在你的简历上,必然增光添彩。而且告诉你一个招聘圈的小秘密,其实很多大公司的人事部门,都非常势利眼,都喜欢招聘一些曾经在大公司就职过的应聘者。没办法,鄙视链和等级歧视永远存在,接受这个现实吧,您说是吗?

欢迎大家与职场大咖“马菠萝”一起扒开职场真相,探究职场攻略,同修进阶秘技!任何平台搜索【马菠萝扒职场】都能找到马菠萝哦,欢迎加微信maboluojobs与马菠萝交流哦~

马菠萝扒职场


其实,不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就不好,普通学校的学生也有很优秀的,

有时候这样“一刀切“的方式对普通大学的优秀学生是不公平的。

但是现实情况是:优质的就业资源越来越稀缺……

朋友的新公司,有个高管给朋友出了个主意:要培养人才!

所以哗啦啦一群的90后来应聘,因为也没有要求毕业学校背景,所以其中还有两三个是民办院校毕业的。

但是这些新来的员工做事极为草率和马虎,虽然交代下去的事情都完成了,但完全没有质量概念。

上司批评了,这些孩子就回你一句:你倒是给我定个标准啊,不说标准我哪里知道啊!

而真定了标准,他又会给你说这里我做不到,那里我完不成,这要求太苛刻。

多数人还处于学生的思维状态,工作就像在做作业,以前是敷衍老师,现在敷衍领导。


我到大学去讲课的时候发现:全日制一本二本大学的学生明显在讲座中态度积极主动,也很喜欢提问互动,听完了还会写总结。

但是到了民办三本院校,就会有在讲座上睡觉的同学。

认识的很多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学习主动性、学习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真的是截然不同。

一个从985毕业的妹妹,考研的时候就差了两分。

虽然在外企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是很想再考高翻院的研究生,就怕自己口语退步,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法语晨读。

为了专心学习,下班后几乎也不看手机。

清华毕业的学霸S君,坚持1000天带领3000多年轻人早起打卡,晨读学习。

以上种种,只是冰山一角……


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大企业校招一定要985、211毕业生了。

当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对所招聘的对象挑三拣四的时候,他一定是找寻最为简单和省事的方式。

大多数人都认为:能上985、211的学生,至少智商情商、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有一定保证的。

也不是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都不好,但大企业招人都是批量化流程,实在没精力和时间玩DIY私人订制。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马拉松和淘汰赛,输了其中一场没关系,

但是输了一场以后就一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追回。

所以,年轻的孩子,趁着还能选择的时候,好好学习吧~~


我是白小白,专注职场女性生涯规划,欢迎关注来询。

白小白女性生涯规划


很正常,基本上全世界都是这样。

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名校学生?其实这个视频的嘉宾也说的很清楚。首先名校的学生基础很好,他们本身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就比其他非名校的学生强,而且能够读上名校,说明他们在学习上更能吃苦,更加自觉、更有责任感 和危机感,这是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其次,名校的学习氛围更浓,不像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生大都在混日子,很多名校的学生都像高中一样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高强度的学习,普通的高校生过四级或六级英语,完成个毕业论文就已经很满足了,而名校很多学生是奔着雅思托福去的,而且以在著名的刊物发表论文为目标,个别的甚至在专业领域小有成就了。还有就是名校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有更多到大公司、大企业实习交流锻炼的机会 ,有更多接触名师、了解前沿信息的机会,这使他们能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和格局都比普通生更胜一筹。


虽然学历和能力不一定挂等号,但从整个世界的共同经验来看,高学历为拥有高能力的概率远远大于低学历拥有高能力的概率。在没有足够的时间细心考察人才的情况下,以学历和学校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行的、成熟的方法。而且企业招聘也不是选老板、选天才,并不需要马云马化腾李安,而是根据工作实际挑选一些踏实高效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而不一定非要天才。

很多人总是以马云马化腾李安等为例证明能力和学历不需要对等,这其实有一个概率的问题。确实,高学历者也有低能的人,但这种概率很小。低学历者也有能力很强的人,这种概率也很小,这是特例和普遍性的问题。用特例来为自己鼓气还可以,但是如果认为是普遍性的就会失去方向了。无论中国的百富榜还是美国的百富榜,名校生还是占据了大多数。像刘强东这样的人在985的学生里面可能是1万个出一个。像马云这样的普通生在1000万个里面可能才出一个。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成熟,竞争的激烈,成功的门槛越来越高,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能力,越来越难成功。中国近十年涌现的新型明星企业,其老板基本都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要想从屌丝逆袭成为巨富,基本成为了童话故事。


梅西大佬


对于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备受毕业生青睐的用人单位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公平便捷的人才筛选机制

“名校情结”在职场中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在就业市场上,“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求职更为容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诸多的求职者,用人单位用于筛选合适人选的最低标准便是:是否为“985”、“211”工程高校毕业。在满足这一标准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轮的筛选。能力再突出的非“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求职者,往往在第一轮“名校光环”中便败下阵来。对于幸存的“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求职者的下一轮筛选中,本科阶段为非“985”、“211”工程高校毕业得求职者将会被淘汰。因此,在职场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3个985,求职不受苦;3个211,应聘都有招。”

对于求职者而言,这是残酷的社会现实

不仅是在求职中,就是在考研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非985歧视”。早前,在全国研究生的统一考试中,有些高校在其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只招收“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虽然后来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了,但是这种“潜规则”延伸到了面试环节。也许你会说,985、211也并不是个个精英,非985、非211也不乏人才。的确是这样的。现在社会上很多的成功者,行业精英也不乏普通学历人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云。但是,用人单位更相信的是:在科研实力、学术氛围较为浓厚的“985”、“211”工程高校中优秀人才的比例更大。

当然,并不是说非985就一定没有出路了。只是,相比985学生而言,非985的学生在求职路上会遇到多一些的挫折。而这些挫折就是你向社会,向用人单位证明非985学生实力的时刻。一般而言,都能挺过去。(作者:圣达信梁挺福)


高考专家梁挺福


刚好今天的公号文章与学历有关。事实也是如此,面对众多的简历,当然要选择211、985、双一流毕业的。毕竟能考上重点大学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理解HR的难处,面对成山的简历,都看完那也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呀。

话说十一加中秋8天的假期,大家都去哪玩(看人)了?据官方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收入近6千亿,同比去年增长13.9%再创新高。是滴,你没看错,6千亿,有多少是你贡献的?

杭州西湖

四川九寨沟

不只境内游火爆,境外游也是更上一层楼。据国家旅游局出境团队游系统及网络大数据显示,游客从近300个城市出发,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1155个境外城市。

柬埔寨吴哥窟

美国羚羊谷

加拿大卡皮诺吊桥

英国巨石阵

今天上班第一天,假期综合症到哪个阶段了?节日期间因为别人忙着出门旅游,北京城恢复了往昔的模样。娃要去商场玩游戏机,进了新奥商场,我甚至以为走错门,美食街人头稀稀寥寥比平时周末的还少。每个柜台都贴着打折促销广告,4折5折不是事,2-3折也不少。平时很少逛商场,为啥,没时间,更主要是没钱。商场的东西比淘宝可贵多了。但是面对这么多折扣,立马控制不住内心的小躁动,一通买买买之后,赫然发现这个月的工资就这么悄莫打眼的没了。

满载而归之后,开始心疼俺的各种支付宝、微信钱包。毕竟底薪加社保才不到四千块,在帝都,每个月光饭钱也不够呀,还要养两个熊孩子。冲动是魔鬼!咋不剁手呢?

好吧,痛定思痛,发奋图钱!赶紧拿起电话,打。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露出鄙睨之色,既然工资这么低,怎么不换工作呢?我的哥,我也想呀,可是可是可是,我没有学历呀。看看网上的招聘广告,只要是每月10K工资的岗位,至少本科学历起步。也许俺有那么一丁丁点责任心,还有那么一丁丁点能力,但是,一道学历的门槛把俺拒之门外了呀!

谁说学历不重要,把他叫来跟俺聊聊。哦,先待会,我要先去打销售电话,否则,这个月剩下的日子只能喝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