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说历史的女人——第363期)自古以来,人事管理都是最高级别的工作,一个将军管理一支军队,一个皇帝管理一个国家。将军有统帅之威,皇帝有帝王驭人术。但是管理人,包含三个方面,即识人、挖人、管理人。说白了,你首先得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其次还得有把千里马挖到麾下的能力和魅力,最后还能把挖过来的人才管理使用好,这可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在三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才流动的频率非常高。而刘备作为当时之极其杰出的枭雄,他在识人、用人、管理人这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不然他也不可能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创建蜀国,争霸天下。比如赵云,原本是公孙瓒之将领,但公孙瓒却认识不到赵云的价值,而刘备不仅认识到赵云是个人才,还想办法把赵云挖走了。赵云对于刘备最大的作用,就是先后2次保住了他的血脉刘禅,一次是长坂坡,一次是荆州。

刘备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奔逃,但他身边始终跟随着一批忠诚的文臣武将,比如关张,再比如徐州富豪兄弟糜竺麋芳,等等。这里凸显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刘备的驭人之术非常高明。但是刘备在识人用人这方面就没有失误吗?是人,都有失误,就算帝王,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不过大体来看,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且诸葛亮还险被陷害治罪。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因何竟有如此能耐?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此人叫李严,南阳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才名,不过他开始步入仕途,是从荆州刘表那里开始。刘表让李严到各县担任要职,负责一方事务。李严的政绩还不错,得到刘表的欣赏。这样一来,李严在荆州的地位或势力圈也慢慢建立起来。刘表病逝后,曹操兵临荆州,刘表的次子,也就是继承人刘琮吓得选择了投降。而李严作为荆州的官员,却没有选择降服曹操,而是往西逃走,来到了益州刘璋的地盘,刘璋自然欢迎,况且李严在荆、益之地,其也是才名远播,大家都互相知道的。

李严来到益州,是他仕途的一个极大转变,因为他在荆州时期担任各地县令,但是没有担任过省会级别的高官。到了刘璋这里后,一切不同了,刘璋重用李严,封他做了成都县令。成都,乃是益州的治所,类似于今天所谓的省会。作为治所的县令,直接服务于益州牧刘璋,那级别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李严人生能够得到更大发展,却是投靠刘备之后。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撕破脸,刘备攻打成都,刘璋气得肺都快炸了,派遣各路兵马去迎击刘备。其中李严被以护军之职率兵到绵竹抵抗刘备,但李严却没有尽臣子之忠,殊死抵抗,而是根据形势选择了投降。刘备当然高兴,封赏李严。

刘备占领成都之后,李严被封为犍为太守。并且李严还参与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制定《蜀科》。所谓《蜀科》就是蜀中的法律条规,用来治国治民的。当时在刘备的授意之下,参与《蜀科》指定的一共有五个人,分别为法正、诸葛亮、刘巴、伊籍、李严。能和法正、诸葛亮并列于此,足见刘备对李严之器重程度。

除了参与制定《蜀科》之外,在史载中,李严还有一件大功。此事发生在公元218年,蜀国发生叛乱,叛军头子是两个大盗,一个叫马秦,一个叫高胜,他们两个郪县举起大旗开始起兵,结果竟然一呼百应,迅速就集结了数万之众,声势浩大。此军情传到刘备的耳朵里,刘备的头皮都有点发麻。当时刘备还在汉中。不过李严认为贼兵刚举,人心不稳,正是讨伐良机,故而不等刘备拨调援军,直接带着自己本部的5000兵马就去征讨叛军了。

然而结果还不错,李严不仅击溃了这支乱军,还斩杀了叛军头目马秦和高胜。不久之后,越嶲也发生了叛乱,李严又带兵前往平定了叛军。这两次战功,让刘备对李严刮目相看,格外器重,李严也被封为辅汉将军,兼任犍为太守。

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于公元222年统兵攻打东吴,但在夷陵之战惨败而回。到了永安宫,病倒后,刘备就开始着手安排后事。自古以来,帝王在临终之际都会把自己的托孤重臣叫到床前做一番深情的交代,希望这些追随自己的老臣们能够忠于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兢兢业业,保守自己的帝业流传万世。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当时刘备召见或为刘禅留下的托孤之臣有两个,其一我们都知道,就是诸葛亮,而其二则是李严。刘备在临死之前,专门封李严为中护军,负责内外军务。在这一点上,历来都有争议。后世有专家认为刘备此安排,乃是有意为之,所谓制衡也。虽然刘备不怀疑诸葛亮的忠诚,但他担心诸葛亮“一家独大”,到时候,架空了自己的儿子刘禅。故而作此安排,诸葛亮负责内政,李严负责军务。

然而刘备安排虽然表面看起来天衣无缝,但实则却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古来皆知,将相不和。虽然李严还谈不上是什么将,但他毕竟是负责军务,在他自己看来,那也是与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此外,李严这个人还心高气傲,在性格上跟关羽有点像。因此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不大和谐。陈寿《三国志》对李严的评价为:“都护李严性自矜高。”而蜀汉大臣陈震对李严的评价则更为尖刻:“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注:正方,乃是李严的字。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到了公元231年的春天,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4次北伐大业。李严被安排做负责粮草的总指挥官,但根据后面的情况来看,诸葛亮是又走了一步险棋。一般来看,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诸葛亮作为用兵之人,不可能不知道,而李严与他不和,这一点诸葛亮应该也是知道的。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竟然任用李严做粮草总指挥,这本身就是给自己找麻烦。结果,也确实如此。

到了夏秋之时,诸葛亮的前线战事正在有序开展的时候,李严派人给诸葛亮送来了信,说阴雨不断,道路艰险,粮草运输不过去,建议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当时一看这种情况,那是没办法了,毕竟粮草是军队的生命,没有粮草,还打个鸟仗啊。于是,就让人回去告诉李严,马上撤军回去。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结果诸葛亮一开始撤军,李严这小子又开始使坏了,他跑到刘禅那里状告诸葛亮,说粮草充足,诸葛亮不知为何撤军。想把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转嫁到诸葛亮身上,想借机陷害诸葛亮一把,把诸葛亮治罪。真险,好在诸葛亮留了一手,把李严送给他的来往信件都保存着,他什么也不说,把那些信件的原件全部呈上,刘禅一看,自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结果李严恶人先告状,没有扳倒诸葛亮,自己反被贬为庶民。

刘备平生仅用错1人 却导致诸葛亮第4次北伐惨败 还险被陷害治罪

结语:总的来看李严这个人,其能力还是不错的,刘备重用其,也确实有其道理和依据,但刘备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品。李严这个人的人品不怎么好,连他的老乡和朋友都认为他不可近交,看来李严的问题还是比较令人不好处理的。这也可以说是刘备平生在看人方面的一次失误。但李严得到刘备托孤重用后,如果能够认清时务,大概结局也不至于如此凄惨。比如说,你想斗,那可以啊,可是你要看看对手。如果对手比较弱,比如杨仪,那你可以斗,斗死杨仪也没问题。可是对手不是杨仪,而是诸葛亮,以李严的城府和政治智慧,怎么能斗得过诸葛亮呢?李严的失败和惨剧,是蜀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可以说是李严自身性格所致的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