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年的服裝生意,感覺現在的服裝業一片黑暗,該怎麼辦?

用戶904809178001


1.、產品上:十年前的服裝是品牌為主,十年後的今天服裝以品類為主。十年前產品有品牌為背書,產品講求品牌氛圍下消費。十年後產品個體的獨特為賣點,品質和價格為主要貢獻。

2、客戶體驗環境轉變:客戶更多體驗從店鋪環境品牌氛圍,發展到如今足不出戶網上購物的家中體驗模式

3、產業鏈的獨立細分化分工:設計專門有獨立設計公司,打版有專門打版工作室,生產專門搞生產,銷售專門成立銷售公司。大而全的公司反而做的不好。

4.、產品迴歸本質上來,產品個性和質量突出需求的多樣化


木子月生創業


服裝業核心有二個轉型的方向:1、如果是服裝生產鏈條領域的經營者,那麼儘量與大的電商平臺合作或是共同打造服裝品類的供應鏈或是直接成為供應商,因為未來就是大S時代,個體經營者會越來越難,慢慢的消退出領域。2、如果是服裝流通渠道領域的經營者,那麼儘量讓自己的經營往下延伸,即讓自己轉型成為“以服裝為載體的服務型和社交型的平臺”然後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或是某個區域的“社交明星”,即更好的TO B的過程。



現在服裝最大的問題核心還是停留在:服裝的渠道流通商這個領域,比如很多都是開個服裝實體店,即沒有供應鏈優勢資源,你拿的貨只是零星的拼貨,然後加價後,放到自己的服裝店裡賣;也沒有實體店的客源保障資源,你在當地即沒有影響力,更無法保障客源,同時你的服裝產品還受到大量的同行衝擊,你的利潤越來越低,如果經營不善,賠錢是肯定的,比如要面對巨大的房租壓力等。



這種個體的服裝流通型的實體經營者是最先被衝擊的,大量的倒閉的服裝店都是這種類型的服裝店。那這些服裝流通商在整個商業價值中是不是很重要呢?換句話說:這些實體服裝經營者的價值在哪裡呢?其實,更多的是“二道販子”經營思維,其實在服裝的生產和商業模式創新環節都沒有什麼商業價值,即使在終端的對C即消費者的環節也是可以替代的,比如我們完全可以在網上購買,新零售的成交比例不斷上升,一方面在傳統經營的份額不斷減少,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消費人群和購買習慣卻正在鉅變,最可能的就是5G時代後我們直接進入了“虛擬的現實購買消費環境”,比如我們可以直接在網上智能掃或是輸入自己的尺寸如三圍等,然後一個“虛擬的你就出現在智能化的購買空間了,然後直接點擊購買,海量的產品任你選”




所以,現在的個體服裝經營者特別是流通端的,一定要加強對C端消費者的服務,把自己的實體店轉型成為:

1、實體店+新零售模式的轉型;2、經營者由“賣的角色身份”轉型成為“社交化明星的角色身份”;3、經下實體店一定要對接線上的大供應鏈商城,在這一環節其實就是“共享經濟模式”,這樣可以解決“貨不全不賣錢,貨全壓貨的問題”;4、創造新的贏利手段:增加新的業務鏈,因為你的房租壓力太大了,所以,一定要獲得新的利潤手段,這就是“商業無邊界,無處不社交,社交無不商業”比如你的服裝店,其實針對女人消費群體可以推薦如美妝類的產品。




互聯網創業投資不懂營銷怎麼辦?創業交流好方法好方向請關注孫洪鶴:創業脫口秀短視頻原創自媒體,新零售品牌營銷專家,每天都更新原創短視頻。

孫洪鶴


服裝店零售 我也弄過 掐指一算也有10多年了.男裝 女裝 現在搞童裝嬰裝.

以前吧只要位置不是太差,基本開個店賺錢就跟好玩似的,零售店一樣,批發市場諸如廣州十三行業 白馬 匯美等服裝批發市場 特別廣州十三行 好多年前幾個平米租金就要幾萬/月 但是版打得好的月入百萬的不要太多,租場的人趨之若騖.

最近又到廣州火車站看了下批發市場 如圖所示 已經大不如前 有的空空如也.到底是啥原因導致生意一落千丈了呢?

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說的好的給點掌聲,說的不好也請大家文明討論

1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年輕人不足已經是社會現象了,所以國家鼓勵生二胎.但據媒體報道,效果一般.

根據國家2010年官網數據 80後總人口數2.28億,90後1.74億,00後1.26億。80後到00後妹子總人數為1.14億、0.83億和0.67億,同樣嚇人。準確講,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少5400萬,00後又比90後少4800萬。而現今老年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之多,年輕人人口減少對於服裝的需求總體下降.

2 商業體 街邊門店 社區門店大幅增多,以前一個城市一般就一個或者兩個熱鬧的商業街.而如今到處都是 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般 分流作用明顯.導致生意難做.

3 房價的大幅上揚,直接導致各項成本大幅增加,人們口袋的錢被高房價掏空了6個錢包,而醫療 教育見漲不見跌 唯一能做的就是節衣縮食.抑制消費 房價上漲導致的租金也是節節攀升,百貨 shopingmall 購物中心 以扣點場為列有些場子加發票點數高達30% 一般男女童裝摺扣2.5到4.5折不等的拿貨價格.想想要賣多少才有錢賺.

4 電商的擠壓,電商前期的發展處於紅利期,很好的幫助了個體創業者和一些小企業的發展,但隨著大資本的介入,電商也開始變味.從個體的競爭變為廠商的競爭 又演變成大資本的競爭 前期電商同實體店鋪競爭 讓我們享受到了低價高質的東西

而後電商之間的數年競爭把行業做到低利潤 無利潤 虧本的境地.為了盈利 各路神仙在材料上 做工上 一切能減的環節上不斷改變.劣幣驅良比.小作坊幹倒大廠商.低利潤時代 工廠只能通過大幅加班壓榨工人

現在就進入了商品沒利潤-廠商壓榨工人-人民收入低消費低-購買低價物品-工廠生產便宜低質貨低利潤的死循環.無利潤如何做研發和服務?

所以不但服裝行業 傳統行業現在都難做.以後結局大家都的進入低收入高物價的囧境.

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大 地區實體店鋪連鎖統一

網絡出現各種類目的寡頭.個體商戶要像生存 真的是比較困難.




昨天才買米


服裝市場的前沿陣地不是銷售渠道,是設計和品牌,擁有頂級的設計師才是服裝企業生存的更好的基石。品牌就不說了,品牌就是企業信譽,是一個企業要終身維護和擴展的。


沉默的蓋倫


服裝是人類特有需求,是文明和精神的象徵。未來還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創新,服裝行業就如同餐飲行業一樣,

從古貫穿到今,雖然經歷了各種變革,但是作為為大家的剛需,一定不會倒下。

  為什麼你會感覺到服裝行業現在一片黑暗?是因為電商的衝擊,還是大量低廉的商品充斥市場,亦或者說是因為很多價格戰讓你身心俱疲?其實都不是,只是因為你對於服裝行業的改變接受不來太過於突然,而又對於行業前景沒有很好的把握罷了。

  服裝行業的前景,我作如下分析:  

1.細分市場:人群細分,職業細分,場合細分會更細緻,分到極致。在過去的時候大家都穿的確良,現在服裝變得五花八門。在未來服裝行業發展必然更加多樣。什麼年齡,什麼工作,見什麼人,什麼場,都會有不同的服飾要求。  

2.定製需求大於流水線生產。有很多低廉質量一般的服裝在現在很有市場。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產品會越來越少,定製要求會上升。而且定製的收益其實是遠遠高於流水線的。  

3.特種服裝租賃和共享。現在就出了很多共享服飾app,雖然發展還在初期,但是有一定趨勢。婚紗等特種服飾沒必要購買,還有小禮服,會有很多人選擇租賃。  

4.一次性服裝。出去旅遊,不方便換衣服的時候。或者是對於衛生要求較高的場合。一次性衣服,用完就扔,會越來越多。  

5.服裝個性化搭配服務。很多人都會對於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衣服,怎樣穿搭無所適從。原來設計師是屬於少數人的,現在是屬於大眾的。  

綜上,瞭解趨勢,按照趨勢去發展就不會覺得黑暗。


合偉說


這幾年不止是服裝實體店難做,各種實體店都很難做,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給房東打工了不說,生意慘淡的把自己打工數年好不容攢的一點積蓄也全都虧進去了。

實體店難做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高房價帶動了鋪面租金的水漲船高,開實體店還沒賺到錢,鋪面租金裝修費就要投入一大堆,生意起來往往需要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但往往還沒等到生意起來,房東嘴巴一張,第二年租金又要漲多少多少,根本沒有協商的空間,房東知道你投入的大量裝修費拆不走,不接受漲價搬走是個淨損失。我開過奶茶店,培訓學校,一直在給房東打工,前前後後也遇到十來個房東,都是看到你的生意稍微有點起色就要漲租金的那種心態。所以兩家奶茶店都是生意非常不錯的時候因為不想受房東要挾,關門或轉讓不做了。

2、電商的猛烈衝擊,讓實體店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

電商的優勢選擇產品品種豐富,選擇空間大,因為不用租租金很貴的門面,不用搞裝修,省去大量成本,價格上可以比實體店賣得低很多,很有價格優勢。

說真的,自從習慣網購後,這十來年來我穿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幾乎沒有光顧過實體服裝鞋帽店。以前是男人不喜歡逛街,現在因為幾大主流電商平臺,又出來很多超低價的拼購APP,女人和大媽也不愛逛街了,喜歡拼各種廉價的服裝鞋帽和家居用品,實體店生存的空間將被擠壓更多。

實體服裝,鞋帽店再怎麼努力調整也難以扭轉發展禿勢的,既然題主已經做了10年服裝生意,算得上是這個行業的資深人士了,應該利用自身的經驗和優勢,根據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及時轉型,要麼找到可靠的優質供貨渠道,要麼自己創立互聯網服裝品牌,轉型為電商品牌。

或者走實體店+電商的模式。

總之要從幾百萬幾千萬網商中脫穎而出也非常難,贏者通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變得更加明顯,流量向少數優質強勢品牌聚集,大量中小品牌不斷被邊緣化,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

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抱怨和唉聲嘆氣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不斷學習,積極想辦法,把握時代和科技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我們才有可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胡侃砍


現在服裝不像以前,比如重慶,去朝天門進個貨,自己隨便開個店兒就能賣。

現在低端市場主要由網購取代,是不是發現一些地下商場小服裝店關門大吉的越來越多?(總的來說,別說特例),然而網上購物也是越來越火爆,但是競爭也相當激烈,現在不像以前自己小店稍微裝修下就行了,現在如淘寶主要看圖片,看店鋪等級,看信用評價,相比傳統,規則改了,勢必會讓一些人丟了飯碗。

再說說中高端市場,其實中高端市場也被互聯網蠶食嚴重,但是現在人對買奢侈品,還是喜歡網購,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90 00後絕大部分網購主力消費能力不及,然而70 80甚至60後消費能力強,更習慣實體店購買。

並且無論低端還是中高端,想做的都往品牌方向,小到小編以前買一個T血別人硬是弄了自己的淘寶,logo,某某服裝,公眾號什麼的。

總的來說,互聯網衝擊下,服裝生意規則變了,筆者認為,沒有哪個行業說都不賺錢,不然就沒人做服裝生意了,那問題只是你沒有適應環境而已。短短几百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只提供參考,謝謝,如有錯誤請不吝惜指正


幾個老友110705601


服裝行業其實也有很多賺錢的!首先要改變經營思維,把店主自己打造成網絡社交紅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和服務好顧客,生意肯定不差的!我也是做了十二年的服裝店主,我幫我們家客戶搭配最好看的衣服,她們買回家,朋友都說很好看的!然後她們又幫我帶回頭客來的!她們幫我主動推薦,比我說管用很多


焦點819


如今已經到了產品過剩的年代,誰的衣服也不會比誰差。那麼最應該學的就是營銷方式!

手機都從按鍵-觸屏了,你做服裝生意還和10年前差不多,怎麼能不死呢?

沒有什麼東西是一片黑暗的,只是你還沒找到那束光!

我在另一個回答裡,寫過一個“服裝行業”的案例。可以去看看。

覺得案例不錯,自己也想策劃出一個好的活動來改變現狀就聯繫我們吧!


免費的才是最好的


①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賺的當然也有虧錢;經營難

②現在年利潤十萬的就絕對是虧了為啥;物價高

③移動互聯網時代打破傳統經銷商格局;門坎低

④高房價帶來的高房租與顧客的慎消費;還房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