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租房话题再度引爆社会热议,而在宁波租房的我,正巧撞见了长租公寓,就此分享下我这“白领民工”的租房日常。

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租房那些事# 之 小林租房日记 vol.01

撰稿:小林

01

“追不上房价的你,能追上房租吗?”这句话背后藏了多少漂泊一族的心酸。

8月17日,时任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的一席话,牵扯出了租赁行业最大的罗生门事件。

“他们(某些长租公寓运营机构)以超过市场租金20%-40%的价格拼命收房,完全破坏了正常房屋租赁市场。”

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胡景晖口中的“他们”到底是谁,随着话题甚嚣尘上,某家、某菇租房、某壳等大型平台悉数沦为众矢之的。

从数据上来看,租房市场的上涨速度令人咋舌,从2017年7月至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平均租金涨幅达到了20%,而2018年1月至7月,宁波市租金更是累计上涨15.9%。

回到开头那个疑问,身为万千租房者之一的我开不了口, 因为租房正离我越来越远……

02

长租公寓市场巨大,无中介费、真房源成为“杀招”

由于工作上的调动,我只身从魔都回归大宁波。

乘上动车时,我脑内回忆起3年前朋友的一句话:“宁波房租真心低,一个月才800块啊!” 但现实让理想遭遇了“滑铁卢”。

公司上班地点位于宁波江北区来福士广场,离我家近1.5小时路程,为了能保证日常上班时间,我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找房之旅。

其实,我与所有租房者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不交一分中介费,找到心仪的房子。

那么,摆在我面前只有一个抉择:抛弃地方中介,透过大型线上中介平台来找房子,毕竟大平台确实能保障房源的真实性,这大幅降低了房客的时间成本。

我翻开手机,下载的租房app挤满了桌面和内存。令人惊讶的是,某家没有将市场扩至宁波,相反地某宝租房、某菇租房相继登陆大宁波。

其实,中国房租租赁市场提供的房源不足5%,而在日本租赁企业市场占比87%,美国为60%。

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中国租房市场的巨大可见一斑,任哪个平台都不会轻易放手。

而在同质化产品泛滥的时代, 平台可谓是各怀“杀招”。“真房源”、“无中介费”、“优质”“押一付一”诸如此类的关键词,哪个不直戳租客们的小心脏呢?

但是,随着“罗生门”事件曝光, 租客们再度回归理智。现在,人人闻“租金贷”丧胆,甚至对整个租赁行业的信任垂直下降。

如果你不清楚“租金贷”,我来简单普及下:

中介为了搞定房东,承诺房子包租,钱由中介每月付;而对于租客,先诱导签订合同,关键这合同是租客向银行借了一年的贷款,所谓的服务费是贷款利息。如果资金链断了,中介跑路,那房东没收到房租,但租客已交了一年房租,这将演变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当然,一棍子打死未免太过武断,至少我还抱有希望。

03

地方房源少和租金高成短板,让90后的我望而却步

相比于某家而言,我对某菇公寓自带好感度,这主要源自上海租房的体验。

现今,长租公寓平台想获得更多房源,推广模式无外乎两种:1、多给房东的钱转移至房客,2、吸引租客,以低价进行补贴。

某菇租房属于后者,平台甚至没有收取任何服务费,基于这些营销策略会引来流量,这其中就包括我。

随即,我输入了筛选条件:位置【江北区】,租金0-2000,户型:一室户,整租。

得出结果竟然是没有匹配,这让我很尴尬,难道出的价格太低了吗?

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真相告诉我错了,因为江北区压根没有房源!细想之下,鉴于某菇租房进入宁波市场时间较短,资源紧俏是正常现象。

如果江北区不作考虑,那么江东区、海曙区就成为了我的第二选择。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不尽如人意。房子要么离公司太远,要么配套差强人意。

好比江东区一套公寓,月租仅售990元,这价格堪称是一股清流。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添加了公寓管家的微信,此人真诚地向我坦白:“那房子窗户太小了,而且不通风,你确定能接受吗?”

答案是否定的。此后,我一一拒绝了他推荐的房子。无奈之下,我放弃了某菇租房,进而转战某宝租房。

某菇租房输在房源优势,而某宝租房融合了当地多家公寓,这让我又点燃了湮灭的希望。

上下翻看许久,我的笑容逐渐消失了。因为,租金太高了!

以月租1800元为例,当地小中介甚至能提供精装的一室户(含厅和阳台),可在长租公寓上却一房难求。

离来福士广场较近的优质公寓,价格普遍集中于2200以上;一旦降低价格标准,通勤距离就呈倍数级增长。

若我狠下心选了长租公寓,每月多支出400元,一年就是4800元!这道简单的数学题,却让“白领民工”的我算得扎心。

多方权衡之下,我只能和长租公寓说声再见。

04

20%房租与收入比最理想,租房之旅仍将继续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未来的租房市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面临长租公寓上的“失败”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多少房租才能满足市场,租客又花得理所当然呢?

20%的房租与收入比是最理想的比例,既能保证居民基本的消费生活,也能维持租赁市场的稳健发展。

可事实上,像北京的一线城市,房租与收入比已经高达45%,二线城市也在迎头奋起追赶。

经我计算了下,离及格线的路还很长。

第一批被房租“淘汰”的90后:再见了长租公寓!

而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为了那套房向生活投了降。

但是,我不愿将就。所以,这场租房之旅仍未结束,希望我的经历能辐射更多在路上的人,给予他们思考和经验。

PS: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租房日常和经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