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热射病,该如何预防?

倪守栓


去年夏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月子期间的一位产妇,在婆婆的要求下,屋子不能开空调、不能开窗通风甚至还穿着冬天的棉睡衣,导致后来高温不透气下得了热射病而死。这几天又听到一则新闻也是高温下,两人跑步,突然热的晕厥而死,同样是热射病。热射病是什么呢?

热射病是由于机体处于高热环境下,不能有效散热,体温调节机制失调,导致的体温超过40摄氏度,其实就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热射是能直接致命的。该病常常出现在三伏天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中暑的表现包括:上吐下泻、头晕、脱水等,有的严重的出现神经系统受损,机体脏器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怎样预防中暑呢?1、比如上述的那个坐月子的产妇,改变陈旧的观念,通风、清洁、不要对着风吹即可,适当的保暖;2、高温下作业的人,工作或者学习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儿,多喝盐水,补钠,预防休克;3、当出现上吐下泻、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时,要马上去通风阴凉处休息,口服淡盐水或者含盐的饮料,尽快就医;4、预防性的服用藿香正气水,夏天常喝绿豆汤;5、有些人为了降温用冷水洗澡,这是错误的,用冷水洗完之后更热、出现头晕症状,而且猛量的快速冷水洗澡容易诱发心脏病等。

三伏天请大家一定要有效合理的预防中暑。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热射病,是环境温度过高,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后人体神经器官受损。其实热射病也就是重度中暑的状态,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患者长时间高温作业后表现为大汗淋漓、神志恍惚,之后出现昏迷现象。遇到热射病发生时,一定要注意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能耽误治疗时间。

  在炎炎夏季,如何预防热射病发生呢?和挣钱比起来,生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一些户外工作者应该暂时停止生产和工作,防止中暑,这是预防热射病的最重要办法。但是如果必须要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话,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预防热射病。

  第一,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工作时务必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可以是冰镇的。

  第二,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以用医用小冰袋擦擦脸和胳膊,加强散热,降低体表温度。

  第三,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有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考虑应该是中暑的表现,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缓解症状,在阴凉透风处平躺或者坐着,可以缓解症状,预防热射病。

  第四,夏季多喝点绿豆汤、西瓜皮粥等,可以清热解毒,防止中暑。

  日常生活中遇到热射病患者,一定要进行紧急抢救,症状轻度的患者需要将其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仰卧休息,进行冰袋冷敷降温,酒精擦拭身体,用湿毛巾擦浴;对于意识不清或痉挛患者,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的同时赶紧呼叫120。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什么是热射病

1956年,由Minard.D提出,热射病指的是长时间处于高温和湿度大的环境中,人体产热散热失去平衡,导致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从而导致的中暑。

热射病的分类

1、劳力型热射病:

高热+运动性横纹肌溶解,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发展速度快,死亡率极高。多发生于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和军人。

2、非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的致命性急症。

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

热射病的死亡率有多高?

热射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起到关键作用:热射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类似重症脓毒症,细胞因子介导了全身炎症反应。

一旦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现代中暑诊断治疗学》中显示:病死率随受损系统器官数目的增多而上升,至6个系统器官衰竭时,病死率达100%。该病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中暑六大误区:.

一、白天室外才会中暑?

不少人会有疑问,老人在家没出门,怎么会中暑呢?

其实一些老房子通风不良,有的老人担心空调浪费电或没有安装空调,也同样会导致中暑。

二、天热才会中暑?

坐月子怕风的陋习,以及一些感冒发热用被子捂汗的错误方法,都会影响机体影响散热过程,导致体内热量短时间急剧增加,都可能诱发中暑。

三、中暑昏厥急救-掐人中?

武汉街头,一交警中暑昏厥,其同事架着他,同事掐人中急救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

其实掐人中毫无急救作用并且会导致失去意识的伤者气道更加不通畅,有一定危险。

四、藿香正气水是治中暑良药?

中暑是机体脱水、电解质丢失、散热障碍,应该根据致病机制相应处置。阴凉、冷水、风扇降温,补充电解质饮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成分有可能加重脱水,增加中暑损伤的易感性。

五、中暑发热,口服退热药降温?

中暑在大量出汗之后,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而所谓退热药会进一步造成多汗,加剧水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

中暑发热应采用物理降温手段,严重热射病可将患者浸泡在凉水中,直到神志清醒后再离开并补充水和电解质。

六、中暑多汗,大量饮水?

炎热夏季,室外工作和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同时会伴有电解质丢失,此时单纯大量饮水,会导致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脑水肿昏迷。

因此,应该少量多次饮水,最好服用补液盐或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预防中暑

1.穿着适当,做好防晒

在户外时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防晒指数)15或以上的防晒霜。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尽量在最凉快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早晨或晚上。多在阴凉出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进行激烈的运动。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3.哪里凉快待那去

炎热的天气里,尽可能待在有空调或凉快的室内(如果家里没空调,也可以去公共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地方)。

即使在空调里待几小时,也能帮助我们在回到炎热的地方时,保持身体凉爽。不过,睡觉时应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请记住:电扇可能只是让我们舒适些,但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2℃以上时,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就没什么效果了。

洗个凉水澡会是更好的降温方式。


湖南医聊


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类型,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中暑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大汗、发热(肛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转细速等症状。重症中暑除热射病外,还包括热痉挛和热衰竭。

热射病是由于人体处于高热环境下,不能有效散热,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患者往往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暑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较高,有时死亡率能达到50%-60%。高温应对早预防: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①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②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不宜过量饮酒。③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⑤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⑥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⑦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⑧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⑨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⑩出门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热,即高温,射,即辐射。高气温、强烈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的环境下,人的机体散热出现障碍,就会变成“热射病”。

由于“辐射”的问题离我们较远,所以通常情况下,热射病可以简单理解为“严重中暑”。

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汗液无法正常排出,由于体液异常,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大幅度丧失,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重症中暑。

它跟一般中暑的区别是,热射病会严重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所以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中暑里的战斗机。

如果患者患上热射病,持续高热不退或长时间昏迷,一旦发生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没有恢复的话,会导致患者死亡。

预防热射病需要注意三点:

1.室内保持通风,把室温降至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

2.从炎热的室外回到家后,多用温水洗澡,若身体仍发热发烫,可使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

3.户外工作者应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分饮水。(这一条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有几个不是苦命人啊。)


纯钧LHGR


我是一名急诊科主治医师,对关于“热射病”我曾参加过相关救治工作。

热射病(又称日射病)其本质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的“中暑”。是人体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导致的体温过高(大于42℃)对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产生直接的热损害,导致多个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脑细胞的死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横纹肌溶解、肾衰竭、肝衰竭)的急危重症。

简单理解的话:就是自己把自己的体内器官给“煮熟”了。

根据其发病的原因不同,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度、无良好通风散热环境的重体力劳动者,或剧烈体育运动者。多为健康的年青人,壮年人。表现为大于40℃的高热、意识不清、昏迷、大汗淋漓、心律增快、血压不稳定。此类患者极易发生横纹肌溶解,肾衰,肝衰,多器官动能衰竭,若抢救不及时,最终会导致死亡。

二。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于通风散热不市棚户、低矮旧住宅的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或精神病、酒醉者、瘫痪卧床者。表现为高热(>40℃),无汗,皮肤干红,抽搐、烦躁、昏迷、瞳孔缩小。进而血压下降、休克、心衰、呼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常发病后快速死亡。

处置:分两种情况。

(一)当我们身边人出现的中暑、虚脱的人时,若患者意识清楚、体温没到高温(<39.3℃)且呼吸、脉搏节律无明显异常,可以将中暑的人转移到通风散热良好的阴凉环境,对中暑者冰水擦拭身体、用风扇、空调调节体温,并注意为中暑者适当补充水分。

(二)若患者高热大于40℃,意识障碍,昏迷。应当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小组到达现场之前,对患者进行通风散热,冰水擦浴患者皮肤,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现场的心肺复苏,有条件的还可以第一时间使用电除颤仪进行电击,待急救小组到达后交由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复苏和生命支持治疗。


倘若是你的父母朋友同事遇到中暑的情况,你会如何来判断情况、并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处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