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實際上,消費升級一詞早已成為餐飲業的熱門詞彙。不管是正餐、簡餐、火鍋還是小吃,產品品質、標準化程度、客單價以及用餐環境的提升已逐漸改變了消費者的用餐習慣。而在團餐業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場由消費者用餐習慣催促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檔口品牌化、產品標準化、消費水平提升是服務升級的體現,團餐企業服務業開始被廣泛關注並重視、團餐運營方式的多樣化也都標誌著整個產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更高效的高品質輸出籠絡了客戶的口碑。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不說別的,從2015年開始營收增速最快的業態不是火鍋,不是快餐,而是團餐。團餐以25.8%的營收增速,位居7大品類之首。營收增速是反映一個行業營業收入變化的指標,指標值越高,表明這個行業的營業收入增長速度越快,市場前景越好。這麼看來,團餐遠高於快餐、火鍋的發展勢頭,未來的潛力巨大。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2017年受調查的125家團餐企業總營業收入185億,較上年增長21.71%,估測整個團餐行業整體營業收入增長近30%。報告中,被調查團餐企業營業額增長超過24%,門店數增長超過33%。據估測,2017年中國團餐市場近萬億。在中國,團餐的營業增速遠遠超過餐飲行業的整體增速,這片藍海正在被髮掘……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所謂團餐,就是團體用餐的一種餐飲服務形式的簡稱,它是一種群體集中膳食管理的新餐飲模式。雙方以合約的形式,按雙方事先約定的模式和標準以及約定量提供餐飲產品及現場服務,且在合約週期內模式、標準、經營權等基本不變。大牌餐企看中商機進軍團餐市場,例如,全聚德、湘鄂情、俏江南紛紛涉足團餐市場。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不同於其他服務業,團餐業的特點之一為直接對象與甲方主體不同,並受到嚴格的監督管理。能夠通過精準地採購、備貨、避免浪費等來提高利潤率;而且團餐企業只要簽下一單,這個網點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都有了保障,也不需要像社會餐飲那樣投入大量廣告,因此是一種穩穩當當的賺錢方式。具體而言,團餐企業其甲方單位包括高校、政府機關、企業等,服務對象為高校師生、職工、政府工作人員以及企業員工等提供餐飲服務這就意味著,客戶的穩定,因為是一般團餐是B2B的長期合作,所以餐企要做的只是攻城略地,維護固有客戶 。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看到這裡,估計有的人要問了,這麼好的餐飲業態,為什麼總感覺“不火”呢。好像我們聽得更多的是誰誰誰開了一家餐廳,而不是誰誰誰承包了單位食堂。但市場不是輿論評出來的,靠媒體報道和他人之口是永遠抓不住市場風向的。況且,團餐這個藍海,可不是你想邁就能邁得進去的。與酒樓、快餐相比,團餐的壁壘是最大的。


餐飲行業有這麼一幫人,不論外面競爭多激烈他們總是有錢能賺?

團餐市場體量遠高於外賣,卻長時間被市場所忽視。實際上,餐飲行業有人做過數據統計,團餐佔餐飲業近30%的市場份額,外賣僅佔5%。當初為了爭奪外賣市場,資本的軍備競賽異常激烈,以餓了麼為例,前後累計融資27.5億美金,這還不包括阿里95億美金併購後的新投入……直到近期賽道才稍稍偃旗息鼓。相較而言,團餐市場安靜得多,新聞報道和融資事件十分有限,可見這萬億級的市場價值,恰如水下冰山,尚未充分被外界發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