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这些职工实行合同制!

据统计,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到事业单位总人数的3/4。“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招聘、收入、管理、职称、创业等方面推进改革。目前,一些如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鼓励创新创业等改革措施已经逐步落实。那么在2020年以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事业单位改革:这些职工实行合同制!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到事业单位总人数的3/4,其中的教育系统人员就将近一半左右。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就任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有1069.4万人从事于卫生,医疗事业。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要全民推行聘用制度,其实现在事业单位招新职工都开始聘用制啦,将来事业单位编制逐步被合同制取缔,只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这次是要将过去没签聘用合同的也统一实行合同制。

7月1日起,事业单位真的能实行聘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我并不是这样觉得的,至于为什么这样说,理由如下:

1.聘用制与合同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排除有人将两个概念混淆。劳动合同签订大多数是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存在,而合同聘用制则以事业单位为法人,两者的区别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也正是这个区别,决定着铁饭碗是否还会存在。

2.虽然说聘用合同是可以解除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会被解聘的。别是聘用合同制,就连合同工都没有几个是被解聘的,更多还是自己有更好的发展,自动离职的,因而只要态度认真就不存在“解聘”。

3.事业单位编制取消,但事业单位性质依旧存在,这就将事业单位同企业分割开来,正是因为这区别,可能有不一样的政策,铁饭碗说不定会成为铁饭碗呢。

即便事业单位推行了聘用合同制,铁饭碗也不一定会被打破,想要考事业单位的,放心地去考,莫担心那么多。改革总会有他们改革的道理,但是改革不是让你们往后退,前进才是改革的支持原动力啊.虽然线上线下存在各式各样的消息,但是又能怎么样,还是好好努力,向目标前进,加油吧!

精确定位病句成分残缺与赘余的问题

病句,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病句,功名思议就是语句出现了语法错乱的病因。

病句共分六类:语序不当、成分的残缺与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今天主要就其中【残缺与赘余】这个病因,和大家分享一些做题的经验技巧。

一、成分的残缺

所谓的成分残缺,就是在句子的表达中缺少了必要的成分。而在成分的缺失中,缺少主语和宾语的情况尤其明显。

1.主语的缺失:

例1:风儿掠过麦田时,恰似黄河的滚滚波涛上下起伏

解析:乍一看这句话并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但如果对整句话进行缩句,会发现是缺失主语的状态。也就是平时我们所强调的无主句。风儿掠过麦田时,相当于是一个伴随性的时间状语,不能担当整句话的主语成分,后面到底是谁恰似波涛上下起伏,其实是没有表明清楚的。综上,这句话应该在“恰似”的前面加上一个主语成分,如“麦田”即可。

2.宾语的缺失:

例2:李老师荣获校先进工作者

解析:这句话还依然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处理如上的问题。缩句之后的主语是李老师,谓语动词是荣获,宾语缺失。所以这句话处于缺失宾语的状态,如果要进行改正,则需要在后面加一个宾语,如:的荣誉称号等成分的赘余。

所谓的成分赘余,就是在句子的表达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语义重复,出现了多余的表述状态。

例1:东方明珠可以堪称世界一流建筑

解析:此句话中“可以”与“堪”的语义出现了赘余。因为在汉语言中“堪”的含义本身就是可以,所以此句话需要把“可以”删除,或将“堪”字删除。

例2:我们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解析: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可能很难洞察出句子内部之间的问题。但仔细分析句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发现“溺爱”中的“溺”本身含有超过、过于的含义,如果在一句话里前后的两个词含义一致,那么一定会存在表述上赘余的问题,所以这句中的正确表述应该是:“我们不应该过于爱孩子”或“我们不应该溺爱孩子”。

现代汉语中词和短语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比如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进而判断出正确的词语。同样句法功能指的是语句在句群之间组合的能力从而判断出正确的句子。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当我们需要填充某个词或者句子时,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关注上下文关系,也就是空缺处的前后语境,进而选择相对应的词句。但我们常常会忽略空缺处所填的词句在整句话或者整个文段当中所起的语法或句法功能,以致于前后语境都能呼应,但不能进行正确选择。以下我们总结出事业单位考试中需要重点关注语法与句法功能的三类题型。

一、选词填空

在这种题型中,要想找出正确的词语,我们除了了解前后语境外,还得知道空缺处的词语是否能做谓语、状语、宾语等,比如不谋而合与不约而同的语义一致,但是前者就不能做状语。

【例题精练1】那一年,牛顿用两个多棱镜消解了人们对彩虹的色彩幻想。正如诗人济慈所_____的,从那一刻开始,科学“_____了所有关于彩虹的美妙诗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愤怒 颠覆 B.解释 抛弃

C.批判 破灭 D.抱怨 粉碎

【中公解析】D。第一空应该填一个动词,而“愤怒”是形容词,根据“选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的原则,可首先排除A。“解释”一词没有体现出作者不满意的感情色彩,故排除B。“破灭”是一个被动性词汇,用在这里主客体颠倒,而且“批判”一词程度太重,不如“抱怨”合适。故本题答案选D。

二、词句理解题

此种题型需对文段中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正确的理解,相当于文段中该词句是什么句法功能,选项就应该是此项功能,这对我们也会有一定方向的引导。

三、语句衔接题

该种题型需要填充正确的句子,在注意前后话题与思路一致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空缺处的句子的句法功能。

语法与句法功能是言语学的基础知识,但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它们,如果正确掌握他们,我们就能够快速排除选词填空、词句理解以及语句衔接等各类题型的迷惑性选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