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僞概念、僞命題

天地集靈氣,萬物有升序。

在西雙版納國有林和原始森林裡,萬木榮生,古樹參天,其中的一些古茶樹,鬱郁高聳,足有七八丈,被命為“高杆古樹”。山野蒼茫,群山曠遠,在經濟與網絡高度發展的今天,所有古老的、塵封的、與世隔絕的事物都有可能被為商者賦予新的名稱和內涵,突然現身於俗世。

正因如此,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悠久絕望的屹立於群峰之間的古茶山,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炒作和“熱”潮。偉大的維特根斯坦說:“凡是能夠說的,都能說清楚;對於不能說的,我們保持沉默。”在此之前,拙文《易武之巔薄荷塘》就曾談過所謂的“高杆古樹”,而這“樹”是可以談談的。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什麼是“高杆古樹”呢?普洱茶國家標準只對“古樹”作了定義,通常指樹齡超過100年的古樹茶。從這點來看,“高杆古樹”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這種偽概念、偽命題的出現應當歸功於“當下普洱茶常識普遍缺失的市場”。自“古樹單株”概念出現以後,普洱茶不斷變更新的名詞,以改名換姓、棄舊袍著新衣的方式不斷杜撰新概念,就是換換茶記名號、古典詩詞或成語名稱、包裝棉紙,造作一些新的體驗與功用,開啟新的市場。

當消費者窺破了山頭概念、千年古樹茶等“炒作”,銷售市場重新步入了窮途末路,不得不尋求新的銷售路徑,這時抓住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天然好奇,打出“高杆古樹”的新概念,明碼昂貴的價格,又可撈上一筆,這樣循環往復,就不怕茶多賣不出、賣不好。從“古樹”到“古樹單株”再到“高杆古樹”的發展,不得不說頗具“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但真正的高杆古樹是微量的,遠不能達到量化的市場熱度。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賣“高杆古樹”的人都在強調生態環境第一性,即良性生態環境賦予茶的山野氣韻,試問:讓消費者閉上雙眼試茶,如若失去賣茶者去“引導”這一先決,消費者能品出來麼?茶商自己品得出麼?真有圖文宣傳所傳達的那樣華麗美豔、驚天地泣鬼神?

“高杆古樹”的概念是始於品質劃分?樹種劃分?還是商業運作?如沒有記錯,這種劃分似乎是始於品質劃分,隨後盛於一些人為商業利益的驅使推動。

為什麼這麼說?這就要從雲南普洱茶的發展來看,2000年前後普洱茶經臺灣茶商的商業推動而興盛一時,至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後行業才慢慢迴歸理性。2008-2014年,是普洱茶行業發展最踏實的時段,這段時間,因為行業的動盪和劇變剛剛過去,業內真正用心的做茶人較多,因此,這幾年是以品質說話的年份,對普洱茶的商業化運作不如今天這麼猛烈,塵歸塵、土歸土。但從2014年開始,隨著普洱茶商業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行業內陸續湧入新興戰隊與營銷大軍,打破了原有的平靜。高品質的原料價格陸續走高,其中,多以古樹茶為主,並逐漸向“山頭化”演化。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普洱茶行業的內產品驅動與營銷驅動的市場動作截然不同,產品驅動以品質說話,而營銷驅動玩的是概念遊戲,故山頭茶、古樹茶、單株古樹茶的“熱度”愈演愈烈,然而概念遊戲迫於市場需求只能越走越高,這裡的“高”是什麼?茶本身的品質之高還是做茶的“茶藝”之高?顯然都不是,“單株”概念的受追捧“熱”度已經印證了這一點。原因在於:第一,茶果育苗有性繁殖的茶樹每一棵的性狀、茶品表現即使在同一生態環境下也會略有不同,就如同兄弟姐妹雖然父母相同,長相、性格都會有差異。這是古樹茶、喬木茶區別於大規模人工培育良種(單一性狀)的本質區別。第二,同等生態條件下古樹茶的滋味、湯體協調性、茶韻都遠強於小樹茶這是事實和公共認知。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頂尖水平的茶品基於高水平的單株拼配能力,真正用心做古樹純料茶的人都認同要獲得高品質的茶品需將古樹茶進行勻堆的觀點,所以客觀而論,“單株古樹”從品飲的角度來說不可能鶴立雞群。然而普洱茶行業的入門門檻較低,深究門檻高;營銷門檻低,研製門檻高;消費者接觸概念的門檻低,辨別真偽的門檻高。所以與其向消費者傳達茶品及其口感,道不如忽悠消費者賣的茶樹有多大多大,這至少符合“茶樹大所以品質好”等大眾認知層面。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前幾年,“單株”概念幾乎被追捧上天,因此,如何在此概念基礎上標新立異,脫穎而出,搶佔市場,贏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成為大多數茶商的問題?

按照老套路,標出更大的、更與眾不同的、更具備稀缺性的茶樹,然後重命名,賦予新的內涵,自圓成說,這就是辦法。於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重命名工作就此展開,經過茶商篩選鑑定,樹高超過7-8米,其主幹4-5米以下無分叉的丟荒古茶樹尤其符合超越“單株古樹”概念而另闢蹊徑,“高杆古樹”由此在茶商們的炒作下呱呱墜地。那麼高杆古樹製成的茶品和口感究竟如何?眾說紛紜,不妄評論,我想一定有好的。但是隻要是高杆古樹就能製作出好的普洱茶作品嗎?所謂的稀缺性等於高品質麼?這個問題還是留給雲眾品味。在此,我只附上近兩年

倍受追捧的高杆古樹產出地區及其價格、產量,明眼人自能分曉。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2018年高杆古樹與古樹價格對比

如此稀少的產量,不要說市場上的普通消費者,就是內行人也沒有敢拍著胸脯說自己定能分辨出真偽的。這是為什麼?首先是產量小,其次是市場大,茶商魚龍混雜,茶市魚目混珠,根本每有人能喝夠喝足,見慣見熟。就像我們吃過5000家蘭州牛肉麵,我們敢壯著膽說誰家的最好吃,誰家的最正宗;但如果我們吃了5家的就敢妄加評論,那真叫放屁。

我對古樹茶的追尋與遵循太純粹,有時走得太遠,這如漫步于思想的星空,而思想就像懸崖上的花朵,沒有勇氣的人萬不敢去採摘。很多人都需要普洱茶基本知識的普及,尤其是對古樹茶,總是沒有清晰的認知,許多人喜歡網紅咪蒙文章的東拉西扯,確鮮有人喜歡維特根斯坦一樣,缺乏常識,常識是茶,更是他簡單的認知,任何陳述不應該是模糊不堪的商業炒作。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因此,研究品鑑普洱茶破除迷信臺灣與香港地區大師、香港與廣東溼倉茶,破除大師的神通妄念——不管它說的是那樣的,它絕對不是你期待茶應該是喝的味道。正如無悔兄所言:“普洱茶在實驗室的理化指標有異同嗎?不同人的口腔酶對味道有不同感知嗎?茶,普洱茶,就是一種飲料,喜歡就好!又何必過多的去賦予它不必要的概念。”

維特根斯坦說:“我們是頂著誤解它的衝動而認識到它的。”所以,我認為高杆古樹是一個不必要的概念,也是偽的命題。(作者:石一龍)

你喝不出來的“高杆古樹”或許就是一個偽概念、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