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早生兩千年繼承秦始皇的帝位,秦國會不會滅亡?


我們先了解一下雍正是誰?他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能力?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發展的如何?

雍正是誰?

雍正即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全名愛新覺羅·胤禛,即清世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現在很多宮廷劇都是以雍正帝為主角,如《宮鎖珠簾》何晟銘扮演的四爺、《步步驚心》吳奇隆所扮演的四爺、《甄嬛傳》陳建斌扮演的雍正帝,這些劇中的雍正帝雖然不能與正史相比,但至少讓人熟悉了他,還有現在熱播的《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就是雍正的兒子。

雍正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能力?

雍正帝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能力就是“勤政”,他可謂是清朝最勤奮的皇帝,甚至傳言雍正帝最後也是被活活累死的,其有學者評價:“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雍正終身一共批閱了共有四萬餘件的奏摺,其中批閱的滿文奏摺6600餘件,漢文奏摺35000餘件,雍正皇帝一共在位12年零八個月,這樣算起來雍正每天至少批閱10件奏摺,同時雍正除了批閱奏摺以外,還要批閱各類的題本每天至少處置40件。同時雍正帝還很“務實”,在他在位期間,所實施的一系列的政策可謂是效果顯著,如為了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控制,實行改土歸流;為了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為了防止官員貪腐,實現養廉銀製度;為了監視臣民,實現密摺制度;為了不讓康熙時期“九王奪嫡的”事情再次發生,創立秘密建儲制;為了加強皇權,設立軍機處,可以說雍正在位13年,實施的每項措施都是極其的務實,且都是高效的運行,並被後世所繼承,從乾隆到宣統,可以說雍正帝所創立的政策都沒有被更改過,甚至被完善的更好,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雍正的“務實”。

當然雍正還有著許多突出的能力,包括做事果斷、較真、耿直、心思縝密等等,這裡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說這些的目的就是想說雍正的能力很強,可以說他可以跟歷朝歷代任何一位皇帝相比,包括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等等,與這些皇帝相比,雍正帝的能力絕對不相上下。

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發展的如何?

這裡我們可以先看一組數據,在康熙死之後傳位於雍正的時候,清朝的國庫存銀僅剩下800萬兩,但是當雍正把皇位傳給乾隆的時候,國庫存銀多達6000萬兩,也就是說清朝的國庫在雍正在位這13年間,增加了近8倍的白銀儲備,可別小看這8倍,當時清朝全國的稅收也僅僅只是1000多萬兩白銀,再扣除官員發的工資、朝廷的各項用途、每年全國各地的賑災等費用,可以說根本就剩下不了多少,雍正竟然能在13年時間存到這麼多的銀子,不得不說清朝當時在他的治理下是多麼的強盛。可以這麼說,清朝唯一的盛世“康乾盛世”,實際上應該叫“康雍盛世”,正是因為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才讓清朝的國力能達到鼎盛,若雍正帝能活的跟他的父親康熙帝那麼高的歲數,可能清朝將變得更加強大,可惜的是雍正帝死的早,所以才最好讓乾隆撿到了一個便宜,說一句難聽的話,其實“康乾盛世”跟乾隆壓根就沒有多大的關係。

所以總結的來說,雍正帝治理下的中國是清朝200多年以來最為強盛的時刻,可以說是達到了鼎盛時期,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清朝得以能夠繼續運轉近百年。

那麼如果雍正早生兩千年繼承秦始皇的帝位,秦國會不會滅亡?

個人認為若當時秦朝的皇帝由秦二世換成雍正帝,則秦國斷然不會滅亡。其實秦朝之所以會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宦官專權 重臣被殺”,若秦二世一朝沒有趙高這麼一個專權的宦官在,再若秦二世和趙高沒有將秦朝會打戰的將領和會治理天下的功臣們殺了一個遍的話(秦國名將蒙恬、蒙毅,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有能力的老臣們全部都被秦二世和趙高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則不管那些六國們的勳貴們即使再有多大的本事,秦朝也不會滅亡,畢竟秦朝當時打敗六國的那個無敵軍隊,可都是還在那裡的,有那些百萬軍隊再加上這麼名將,你說當時天下誰能滅的了秦國,只可惜的是秦朝出了秦二世這麼一個糊塗貨,只知道享樂而不知道治理國家,導致全國的百姓都怨聲載道,各地起義不斷,甚至還將所有權力交給趙高這個奸臣,這樣的秦朝能不亡嗎?如果雍正在的話,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據雍正在清朝的治理情況看,雍正還是知道“與民同休”的,甚至對自己的百姓還是比較好,從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廢除賤籍、重農輕商等等這些政策都可以看的出來,而且雍正既然能用13年的時間就將康熙末年那個岌岌可危的清朝可拉回來,並且還能讓他重新繁榮起來,這樣不得不說雍正的能力真的很強,我想雍正既然可拉清朝回來,就一定可以把秦朝也拉回來,畢竟當時秦朝的底子可是要比清朝那時候要好,我想以雍正的能力就對是可以的。再加上我剛才所說的雍正帝的各種能力,和對清朝的治理,雍正絕對可以百分之百不會讓秦朝那麼快就滅亡,甚至可以讓秦朝至少能延續百年的國運。

當然以上僅僅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肯定有錯誤的地方,先請各位見諒。


澳古說歷史


秦始皇是打天下的好皇帝

秦始皇滅六國後,疆土迅速擴大,為鞏固其疆土,將關內人口遷至六國,並將六國人口遷入關內,從而導致秦人分散,關內空虛,由於滅掉六國,樹敵確實太多。

秦統一後,又是修長城,又是馳道、直道,還要支持幾十萬軍隊驅趕匈奴,還要南擴疆土。還要幾十萬人修墳塋,再富的國家也折騰不起。

兵役、賦稅負擔沉重,農民的收穫物三分之二上交給國家;刑法嚴苛,死刑就有車裂等10多種,為控制人們思想實行“焚書坑儒”;秦二世的殘暴統治與其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秦朝的暴政使得人民難以生存,社會矛盾激化,導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起義,短短的15年就滅亡了。

雍正帝是坐天下的好皇帝

雍正帝是他老爸康熙帝傳位的,不費吹灰之,但是個爛攤子等他收拾。

雍正帝自詡“以勤先天下” ,大權獨攬,在吏治、戶部、黨爭等方面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改革,對康熙帝的積弊實行整頓,清查錢糧,耗羨歸公,懲貪追贓,攤丁入畝,打擊不法紳衿,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

雍正帝在位期間,不巡幸,不遊獵,日夜憂勤,不貪女色,天天4點起床,工作到深夜再睡,一年只在生日那天不工作,是清朝最勤奮的皇帝。僅以批奏摺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41600餘件,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且以紅砂硃批,不找人代筆,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雍正帝反腐倡廉僅5年,乃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 之說。國庫儲銀就由康熙末年的800萬兩增至5000萬兩,雍正末年存銀增至6000萬兩。

簡言之,雍正帝有10大功績:整頓吏治、攤丁入畝、創立軍機處 、奏摺制度、開放洋禁、廢除腰斬、懲治貪汙、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

但他在位時及死後都備受爭議,有個落榜秀才曾靜就列出他的10大罪狀:害父、逼母、弒史、屠弟、貪財、好殺、酗灑、淫色、誅忠、任佞等。因為雍正帝得罪了不少的人,不免落下罵名,被說成是篡逆的偽君,被說成是兇殘不仁的暴君。

若雍正帝繼承秦始皇帝位能延長秦朝的壽命

雍正在位短短13年,卻是大清王朝中作出最大貢獻的一位皇帝,他挽救了大清的衰亡,使大清延續了100多年。所謂“康朝盛世”,其實就是雍正帝扛大樑的結果,他為老爸康熙帝“擦屁股”,為兒子乾隆帝打基礎,他是一個勤政廉潔而揹負罵名的好皇帝。

倘若雍正帝生活在秦朝,繼承秦始皇的帝位,力行改革,治國安邦,肯定能挽救大秦的頹勢和延長秦朝的壽命,不至於落到“秦二世”那樣,僅僅3年而亡。

但秦朝最終會消亡的,因為封建社會任何朝代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的週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會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如此週而復始,這叫歷史週期律。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天寧閣


這個問題很尷尬,好像怎麼答都正確,也好像怎麼答都是錯的。雍正如果帶著後天的教育、所受的薰陶和見識、從政經驗穿越回去那是可以拼搏一下的,但如果撇開這一切直接把他扔到胡亥的位子,那他和胡亥也不會差太多,人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什麼樣的方法教出什麼樣的孩子,被趙高手把手教大的,估計也都差不多,至少一般來說是這樣的,畢竟世事無絕對。

相信悟空想問的是——如果完完整整的雍正穿越回去,情況會怎樣?我只能說盡力一搏吧,雍正執政老練,但有些偏科,相對來說還是內政是他的強項,但單靠內政只能讓天天期盼著過著安定日子的普通老百姓消停下來,對項羽這類以國仇家恨為己任,搶黑鍋來背的人來說,即便雍正是治世良才,以至於生活安逸的項羽吃出了三高死在戰場的馬背上,他也還是會造反的。

雍正算不上武功卓越,一般般吧,在不吹的情況下。但是相信他處在那個年月的話,做到唯才是舉,任人唯賢是不難的,有了人才,自己不懂打仗又能怎樣,有崇禎當參照物,學會閉嘴,學他哥當木匠,大明就能多活50年,至少他自己這輩子能安穩穩的混過去。雍正年間初攻準部那是將領無能,那時候的戰鬥力和剛入關的時候已經沒有可比性了,而且安逸的時間太長,軍官尤其是高級長官的奢靡腐敗已經深入骨髓,養尊處優的傢伙怎麼能打得了仗。所以不能全怪雍正。

秦國面臨的問題,有幾點是雍正可以修補的,比如苛政,嚴律、重稅和徭役,如果轉以養民,用不了多久就安定下來了,老百姓要生存,要穩定,僅此而已,而窮兵默武的事,至少在那個態勢下,雍正是不會幹的,這不是捧他,因為雍正是具有基本智商的,他要先解決自身安全問題,比如干掉趙高,然後穩定朝堂,讓官吏為自己賣力賣命,執行政策如臂使指,對百姓,藏富於民也未嘗不可。然後才是剷除外部勢力的時機,而且不是每一場仗都必須要打的,利益可以瓦解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