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髮布魯甸地震四周年工作報告

壹基金髮布魯甸地震四週年工作報告

2018年8月3日,8·03魯甸地震4週年之際,壹基金髮布了《魯甸地震四週年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和專項審計報告。向公眾和捐贈人詳細彙報四年來援助魯甸地震災區的主要成果和資金使用情況。截至目前,魯甸地震災後重建的“硬件”項目以及後期“軟件”培訓及能力提升項目已經基本完成,所有項目在進行結項工作。壹基金雲南魯甸災後重建工作計劃於2018年底完成。

2014年,“8·03”魯甸地震發生後,壹基金與當地政府夥伴、公益機構夥伴合作,先後實施了緊急救援、過渡安置和災後重建項目。

在2014年8月—9月緊急救援階段,壹基金救援聯盟共調動全國15支救援隊151人投入魯甸地震救援。壹基金聯合救災網絡中11個網絡夥伴的17名專職救災工作人員,協同志願者1,800人次投入到救災物資接收、整理和運輸發放中。救助轉移160名群眾,通過4個救災倉庫向災區發放了1,000餘噸救災物資,包括大米、食用油、冰露水、棉被、彩條布、帳篷、壹基金溫暖包、鍋具等應急生活用品,共計有6個鄉鎮22個村委會,40,622戶次,包括4,500名兒童受益。

過渡安置階段,壹基金在震後第一個冬天為災區孩子送去了15440個溫暖包;同時,壹基金攜手17家公益夥伴,在災區安置點及鄉村設立了20個壹樂園-兒童服務站,截至2015年3月31日,共為魯甸災區的14013名兒童提供了107925人次服務。

壹基金髮布魯甸地震四週年工作報告

在災後重建階段,壹基金先後援建了2所小學、734戶鋼結構抗震農房,10間壹樂園-音樂教室,75套壹樂園-運動匯,並在14個學校開展了減災示範校園項目,在12個鄉村社區開展了安全農家項目。

鋼結構抗震農房,地震之前,魯甸當地農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整體抗震能力極低。鋼結構農房以“鋼架”為房屋骨架,結合本地附屬建材,具有高抗震、易施工、工期短、性價比合適的特點,適合震區的農房建設。壹基金與當地民政部門、鄉鎮政府和公益機構合作,積極探索實施集中點重建、散戶自建的重建模式。截至目前,共援建了734戶鋼結構抗震農房,共有2612人直接受益。

安全農家,在災後重建中,壹基金針對鄉村社區減災能力薄弱的問題,以“人人公益”為核心理念,通過組建社區志願者救援隊,完善社區災害應急預案,配備防災減災設施設備、救援物資及應急標識系統,開發社區減災手冊,開展以社區為本的減災宣傳、培訓、演練活動,提升“農戶-小組-村莊”三位一體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時開展社區避難場所建設,以更好地應對未來潛在的災害。2016-2018年,壹基金在魯甸地震災區的12個鄉村社區實施安全農家項目。

抗震減災學校建設,壹基金援建的龍頭山鎮光明小學已於2016年5月全部完成建設投入使用,火德紅鎮鵲落小學於2016年8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光明小學採用新型“H型鋼結構”框架模式,提升校舍抗震性,災時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建立地震斷裂帶上“鋼結構”學校建設與社區建設的示範點。

火德紅鎮鵲落小學,借鑑中國臺灣“新校園運動”設計理念,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多樣有趣的環境,使之更有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又將建築抗震設防烈度標準提高一度,使抗震設防烈度達到8度,提升了校舍的抗震性能。

減災示範校園項目,該項目於2017年3月啟動,共在魯甸災區14個項目學校開展為期一年的項目,其中包括減災主題活動、應急演練、安全教育課等,同時對校長及骨幹教師進行安全教育課程培訓。硬件方面,為每個項目學校配備了發放校園應急設備、校園應急箱、兒童應急包等。

2016年10月起,壹基金壹樂園-運動匯項目在魯甸縣、會澤縣和巧家縣的75所學校配備了運動匯-遊樂設施或多功能運動場,48915名兒童受益;同時在專業培訓師的支持下,在魯甸縣、會澤縣、巧家縣開展了三場體育教師培訓。

壹樂園-音樂教室項目於2015年1月開始啟動,截至2017年7月底,已在魯甸縣龍頭山鎮、火德紅鎮、樂紅鄉等5個受災鄉鎮的10所學校建設完成10間壹樂園音樂教室,已有10009名兒童受益;並對10所學校的13名音樂教師開展了專業教學培訓。

捐贈收入與支出情況。2014年“8·03”魯甸地震發生後,壹基金壹家人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壹基金第一時間開展緊急救援工作,並堅持在災區一線實施災後重建工作。截至2018年6月30日,捐贈收入總額為58,168,387.70元,其中貨幣捐贈收入為55,266,164.85元,實物捐贈收入為2,902,222.85元。已發生救援捐贈支出55,267,017.79元,其中直接用於受助人的款物54,988,060.17元,為開展公益項目發生的直接運行費用278,957.62元。捐贈收入餘額為2,901,369.91元,將按規劃持續投入到後續重建收尾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