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都说去到一个地方旅行,想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着当地居民过几日本土生活,那么一顿当地的美味早餐是必不可少的。但对生在潮汕长在潮汕的人来说,除去清晰的地理界限,它更是一群人、一种饮食文化,一个外来人可以通过味蕾来认识的人文地标。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街头巷尾那些传承至今的美食味道,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最贴近生活的早餐,清晰地显露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与饮食文化。在潮州这样一个闲适的小城里,悠然地享用一顿早餐不再是奢望,哪怕是早起的上班族,也拥有一份“讲究”早餐的时间。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潮州美味

凌晨的朦胧光线里,早餐奏响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乐,慢慢地,迎来了早起人们的脚步声与问候声。热腾腾的雾气中,三两口美味下肚,温暖渐入心肠,褪去了惺忪睡眼的人们如梦初醒。晨光驱散了街巷里的最后一片混沌,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潮州白粥和咸杂

不少潮州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开始。

清晨,潮州西园路上熙熙攘攘,素面朝天的菜市场里兜售着新鲜水灵的蔬菜,品种丰富的海鲜整齐地摆放在石板上,这座城市最鲜艳的色彩、最鲜活的生命似乎都汇聚于此。说菜市场是窥探市井生活的绝佳去处,一点也不为过,提着鱼虾菜肉回家烧菜煮饭的人们个个都是生活家。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潮州粥铺

穿过菜市场,空气里氤氲着的袅袅水蒸气是最好的指路牌——当地人钟爱的白粥店就藏匿其间。西园路上的白粥店大多比较逼仄,三、五张桌椅便能撑起整间店面。

粘稠,是潮州粥与米粒分明的广式粥最大的区别。因此,潮汕方言又把粥叫做“糜”。潮州人熬粥一定要一次性加足水,用大火猛攻,煮至米粒刚要爆腰时,整锅粥让余热糜化,米粒下沉,上面浮着一层如胶脂的粥浆,这就是“糜”了。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潮州白粥

香港人把“买菜”讲作“买餸”,潮州人则习惯讲作“买咸”。“咸”在潮汕方言里有“菜”的意思。喝粥,潮州人喜欢搭配“杂咸”,杂咸以盐渍为主,除了橄榄菜、腌雪菜外,还包含姜腌橄榄、咸巴浪鱼、姑苏豆腐等美食。新鲜捕捞的巴浪鱼经高温油炸,外酥内嫩透着海咸味,浸渍着白粥下肚别有一番风味。爱吃会吃的潮州人甚至连小蟹小虾这样的小生物也不肯放过,经晒干盐渍后也成了一味下饭小菜。

“食在广州 味在潮汕”潮汕美食吃什么

咸巴浪鱼

至于杂咸里的姑苏豆腐,则是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传说清初有一姑苏道士来潮州游历,把姑苏城精制香腐的做法传授给了潮州老君堂的道士,故称之为“姑苏香腐”。走在潮州的牌坊街上,随处可见竹编簸箕乘放着晾晒的姑苏豆腐,每块约一寸见方的姑苏豆腐,经过糖水和香料反复卤煮,色泽乌亮,咀嚼起来韧性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