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屈辱赔偿,国内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军费巨增,增加田赋厘金,加之官场腐败,浮征乱派,搜括民膏,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咸丰同治年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给清政府沉重打击。桐梓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奉粤西群英以檄文相邀″,咸同年间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据《平黔纪略》记载:“道光十八年,仁怀县穆法贤等假神倡乱温水,会川、滇兵三省剿办始平,实为遵、桐贼乱之始。″

杨龙喜九坝首举义旗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农民杨龙喜(又名杨凤),世居九坝,原在县衙当差,被前署知县张克伦革职回家。

咸丰四年(1854年)初,杨龙喜和遵义县舒光富(又称舒犬、舒裁缝),傅乔寿、蔡三保一起,谋划反清。以陈泮模、陈良模等为心腹,在九坝黄河沟暗中制造兵械,招兵买马,准备起事。人称“小霸王”的陈寿也加入其中。

消息泄露后,知县陈泰阶派罗文、覃恩荣、赵以渊等前去了解情况,因三人与杨为好友又同情起义,三日后返回禀报并无此事,为起义赢得时间。知府朱右曾也耳有所闻,令副将常胜派人探听虚实。

事态紧迫,刻不容缓。同年八月初六,杨龙喜、舒光富率陈京元、曾联魁、孔庆长等起义军千余人直驱桐梓,一拥而破,迅速占领县城。典史王国经、千总杜廷柏及吏目逃走,知县陈泰阶被驱逐出城,起义军进而扼守娄山关,首战告捷。建立江汉政权,制四寸木质方印,改九坝为赛波府,改桐梓为兴州,立号为江汉元年,杨龙喜为都督大元师,统领义军,以“复明灭清″为号召,名其众为黄兵,命陈寿为小霸王,李时荣为七王,陈八十为先锋,辅佐杨、舒。连续以“明裔江汉皇帝″、“钦命总理都督大元帅杨″的名义,发布《江汉皇帝诏》、《江汉安民免粮示》、《为吊民伐暴事札谕》、《复明灭清吊民伐罪恢复洪基事告示》等文文告之天下,谴责清政府“严派军需,逼捐加税″、“百姓人人切齿,黎庶个个寒心″的罪行,决心“除暴虐,安良善″,申明军纪,号召“士农工商,各居正业″,“豁免三年粮赋,永革加增踩戥″。

紧接着,杨龙喜又返回赛波府,结集义军两千多人,为扩大战果,决定分路出击。八月十六日,杨龙喜与陈寿率先锋主力攻克娄山关,逼进遵义,随后分兵攻打黔西、绥阳、正安,派李时荣、傅桥寿、邹神保等率千人攻克仁怀,杀死署知县龙泉、知县容保泰、把总王明安,改仁怀为新开,令杨金为知县,并把起义军势力发展到四川綦江、南川、合江一带。十一月初四,杨龙喜邀梁启洪、梁三童、余麻三攻打正安县城。

杨龙喜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连克几城,清廷极为震惊。急调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清军围剿。贵州巡抚蒋霨远、四川总智裕瑞、提督万福、成都将军兼署总督乐斌遣署按察使可曹澍钟、重庆镇总兵皂升、署峨边营参将蒋玉龙、署漳腊营参将高克谦、湖北臬司胡林翼、四川巡抚骆秉章等进行合围。后因蒋霨远、赵万春剿伐不力被革职留营,“所有贵州官兵,均归万福统带。万福进驻温水,派皂升、蒋玉龙等连下松坎、新站、九坝等地。″

据《松坎纪事旧抄》载:众闻川军至东溪,娄光昪急谋自脱,逐焚启洪家,擒其次子梁二童送正安。而川军己复桐城。适启洪因病落后,团民擒送东溪(今属重庆綦江)斩之。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上旬,清政府再调川、黔两省清军“合剿″起义军,一月三十日攻占赛波府(九坝),随后又占领兴州(桐梓)、开州(仁怀),农民起义军受到重创。杨龙喜于二月初二被迫撤离遵义,率部前往黔西、大定(大方)、毕节、都匀、麻哈等地。

二月二十九日,起义军进攻麻哈州城,受到署知州何铤抵御,加之州府鹿丕宗(曾任桐梓知县)前来增援,起义军被迫向平越杨老汛、瓮安牛场、余庆龙溪场方向转移。三月初七,起义军在石阡府葛彰司渡河突围时,被官军击败,杨龙喜受伤自刎。舒光富带领余部出石阡经铜仁、秀山、思南回到遵义老家芝麻坪,继续与官军对抗。

三月,余麻三率千余人赶赴桐梓增援邹神保,到元田坝遭受阻击,便绕道寺垭至黑石溪,又在天池寺遇到蒋祥福驻军阻击,接着又绕道九坝,经楚米铺到。石场坝木杆沟入洞据守,官兵紧追而至,相持一月有余,义军粮绝受抚。

四月初四,舒光富率部返回桐梓洞子河(县西南三十里),遇代理知县刘毅抵抗,廪生曾式衡及其子覃庆、承庆遇害。十八日,舒光富转走遵义窑上场,又遭王成璐、蒋玉龙、署遵义知府杨书魁、署知县顾崑扬、团首王安国围攻,不幸被捕遇害,义军余部分散退隐。后义军上将军邹神保(又名元攀)诈降,获顶戴,归芦溪里(今桐梓花秋一带),又借团练之名积蓄力量,以便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至此,杨龙喜、舒光富率领的九坝农民起义军以失败告终。

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仁怀知县江炳琳由仁怀官田坝剿办芦里马桑坪伪皇帝曾幺四、老千岁陈蛮蛮等,追至木艾坝杀之。为追剿雷家洞义军,江炳琳时而驻双垭子,时而扎风水垭、牛渡滩等处,久剿未成便返回。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邹神保诈降东山再起

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二十三日,邹神保诈降成功后养兵蓄锐,与穆二童(穆法贤之子)、徐子容、何元骥、张开梓再次聚集攻打桐梓县城,遭到把总王明德、生员赵旭拼死抵抗和杨书魁同副将蒋祥福增援,攻城失败。

十一月十日,遵义府团练蹇谔率团练协剿,与义军激战于柿岗,义军大胜,蹇谔战死。十五日,义军复攻桐梓县城,遵义、正安、桐梓三县官军团练齐集县城,义军后撤,经虎峰山、三角坝,驻扎半山。

十一月二十日,千总池莲培在桐梓李家湾与起义军激战,邹神保从兄元明等图谋投降,被邹神保察觉,痛杀元明及团首王朝魁等数十人。官军又从桐梓、正安、遵义三个方向进行围剿,邹神保等退据鸭塘。二十九日,署仁怀知县江炳琳等援兵到达,侦知义军主力转移,便攻击义军后方基地红岩头,连破数寨,由小岩门入,摧毁红岩头营寨。

十二月初四,蒋祥福及外委陈绍升、云南都司王万祥,连战起义军于柿岗、沙坝。张开梓退回石步场,取义军首领刘沛然首级向官军投降。王万祥紧追徐子容于石步、土洞,擒杀徐子容、侯廷魁。邹神保之子女被俘,邹神保、穆二童等退回落水洞(今桐梓花秋境内)。

邹神保等被困落水洞后,官军围而不攻,用木石堵洞,便草率离开,邹神保等趁隙逃出。

据民国《桐梓县志》载:落水洞,在县南芦溪(花秋一带)里。邹神保据此作乱,刘鹤龄用木石填塞,始平。

邹神保从落水洞逃出后,与穆二童(同)及其子玉朋与梁三童、曾喜、徐福等聚合于桐、绥之间中岗,遇署遵义知府窦奉家、蒋祥福在此设防。

民国《桐梓县志》载:自是炳琳进攻杉木箐,阵斩贼首穆二童、邹神保、梁三发财(梁三童)等二百人″,“江令剿穆贼,神保死于乱军。″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义军聚集螺蟹重振旗鼓

据《平播纪略》载:“螺蟹,广袤二百余里,在桐梓夜、娄二里间,与正安、绥阳、四川綦江、南川错杂。地多险邃,有石笋、鼻孔、马嘴、层峦诸山洞;有岩门、刺猪、笋壳、四宝、猴子、刺麻、锯子、飞梯岩、红溪河诸险;螺蟹,其统称也。″

又载:"石笋在乱山中,肖形,尤奇险,绝径上顶坳如釜,有水不涸。马嘴、鼻孔亦以形名。刺麻近马嘴,层峦有龙珠洞、牛心子诸险,贼名九曜山。"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据史料记载:“桐梓螺蟹,自杨凤乱平,贼从余麻乡约等,屡抚屡叛,率未大惩……窦奉家、祥福及代理桐梓知县王锡禄会剿,贼仍受抚,至是,赵里贼杨应菉及思南逸贼大小白满等,因纠螺蟹贼党复起。″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六年(1856年),义军余部陆续聚集螺蟹。十一月,知县王锡禄带团练进攻螺蟹,被义军大败后,退回水坝塘。梁三童追击于分水岭,王锡禄逃脱。

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蒋祥福率兵500人,从九顾估才带团练500人由车房坪进,王锡禄又逢带团练数百由木杆沟进,围攻螺蟹,相持数月。

八月中旬,思南起义军大、小白满等到螺蟹,与梁三童聚合,有兵百余人再起,进击官田寺、白露孔。因桐梓、绥阳曾受官军招抚,梁三发财“既以招安蒇事,贼恃螺蟹为窟藏,数为患正、绥、桐间。″

十一月十一日夜,义军突袭赵里二甲,劫杀团首任志富家后,便据三抚庙。至此,螺蟹农民起义军由穆玉朋、幸多才、袁象章占据层峦山,曾喜、徐福占据石笋山,梁三童占据鼻孔及红溪,余体福、余麻乡约张大钵钵、王翠兰等分别占据刺猪、猴子诸洞,并以四宝、猴子、锯子各洞为起义军储粮所。起义军各营在方圆百余里,便于声援。只有大小白满、周三八等来往不定,四处游击。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蒋立炳率团首王正儒围剿尧龙山。江桂泰与綦地张宗元、周洪顺会同杨秀江、钱正恺各调团丁,兵分三路,协同攻打。杨秀江督团从象鼻子上;钱正恺由风簸厂上,江桂泰协綦团由后垱上。见后垱官军来袭,赵青莲带领义军出门迎敌,激战于天堂庵,江桂泰阵亡,不少官军坠岩而死。而其它象鼻子、风簸厂两路因被深沟密林阻挡,无法救援。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蒋霨远奏参提督拥兵株守,请革职留营,以蒋玉龙补授贵州提督。

螺蟹义军穆玉朋等袭击正安、绥阳、桐梓。小白满占领绥阳川主洞、马腹平,绥阳把总吴文海失利后同训导宋人凤等退扎大关。蒋霨远派江炳琳兼署绥阳驻防围剿。

二月初三,绥阳义军赵帽顶与大、小白满会合,由渡头河进攻绥阳旺草坝,署遵义副将蒋祥福被捉焚死。

赵帽顶、杨应菉、杨秀友、耿满、周蹇六等均为九坝农民起义军余部,以赵里三甲、羊岩、马腹平、飞梯、川主、大小麻王、马尿、猪钻、羊跳、流水、硝灰等洞地势险要为寨,摇相呼应。

螺蟹义军随及占据毛垭后,经石牛栏攻打桐梓县城,遭受署知县蒋立炳、巡检陈聘儒抵抗,退守元田坝,转攻楚米铺、鸦鹊窝。与绥阳义军复攻中冈、毛坝、白露孔、木瓜庙。蒋立炳令团首杨秀江及綦江边团会剿,团首江桂泰阵亡。江炳琳到绥阳进攻毛垭,起义军向飞梯洞开拔。

三月,江炳琳兵分三路,派秦安庆进攻仙人洞,杨秀友等数十人阵亡。江炳琳亲自击破羊岩,进攻赵帽顶据守的麻王洞。蒋立炳进攻中冈,占据石关口。义军退至雷家洞,与余麻乡约进攻夜郎坝,遭到团首王正儒抵抗并追至擦耳岩,义军退守层峦山。

四月,蒋立炳到松坎,遣其幕杨道南带团练于尧龙山下白茅田,义军复袭夜郎坝,受王正儒反击,追至尧龙山。杨道南即传羊井团练王正恒、仁怀团练罗高合营木,以截断义军后路。杨道南从后垱上,被义军击败,退回松坎。王正儒从象鼻子进攻,在老龙背迎战,义军因药桶起火,退回庙内。王正儒乘势追至擦耳岩,见天色已晚,露宿岩腰。待天明时,杀入庙内,义军已撤往层峦山。接着罗达三到尧龙山,与王正儒争功。后蒋立炳令将尧龙山寺庙烧毁。

六月初,桐梓官军驻守黄秧平,与层峦山隔溪相望。余麻山潜出层峦山,偷松坎粮台,遭王正儒复击,余麻三走出皂角坪时,被团首江道榜擒获。

初十,皂升始遣副将庚良出綦江,进木瓜庙,会攻层峦山。游击方定中由南川进入狮溪口,会攻鼻孔山。张师敬攻麻王洞,凿石轰洞,赵帽顶被俘,周蹇六逃出后又被俘;江炳琳攻破川主洞,杨应菉、何元骥、杨蹇六被俘。随及派秦安庆攻螺蟹、石笋,驻唐猫水。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蒋立炳退守酒店垭后,层峦山与石笋、猴子洞等义军截断后路,围困秦安庆。七月十九日,暑正安知州于钟岳前往野猫阡增援,秦安庆才得以脱围。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巡抚蒋蔚远奏请川、黔合剿义军。川东镇皂升始统兵入黔,重庆知府李庄从中策应。三月至东溪,六月,游击方定中及南川团练进扎狮溪。这时穆玉朋己回层峦上,曾喜己回石笋。七月,川军扎黄平坝、平坝关,攻干洞子,被义军击败。生员梁永椿、华三祝等带团与川军轮番攻打飞梯岩,义军退入油硝洞。相持两月,久攻不下。十月,曾锐与方定中找人入洞招降。义军粮尽,朱二同自刎,梁启佐等先行逃出,梁双喜、梁永增、梁启禄、梁桂喜、熊大头、张麻子、梁四喜被斩。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九月,江炳琳围攻鼻孔山,久攻不下,铸巨炮轰击,义军掘洞躲避,时官军训练万余,义军粮缺乏,官军重赏王正启父子前去招降,义军怀疑有诈,后由当地举人梁宗鲁、富户梁启应出面交涉,义军认为受抚免死,信服出降。然而江炳琳阳奉阴为,暗渡陈仓。一面请梁宗鲁来和义军商谈,一面暗设埋伏。

二十八日,义军首领穆玉朋、大小白满、梁大童、梁三童、梁升、吴咩三、仇青龙、娄光群、梁后胡、赵丙、冷大力、梁元等一一出降,江炳琳将其遂一捆梆,起义军四百多人皆被俘,鼻孔山被毁。江炳琳亲自押解梁三童送省斩首,娄光昪弟兄二人被杀,唯有穆玉朋在途中逃逸,在遵义县马滚坡被手下所杀。!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四川官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南川进入破干洞子;另一路从綦江进入,顿守乾木垭。

据民国《桐梓县志》载:干洞子,在县北福土坝,距城二百六十里。咸丰戊午,穆二同据洞作乱,川军方定中仰攻未克;以铁桶垂下,飞射火弹。二同约降,先自刎。

十月初一,桐梓官军攻克层峦山,赵火枪逃出。江炳琳又破刺麻洞,石笋、刺猪、鼻孔山义军齐袭唐猫水、岩门子。

十一月,綦南川军共破飞梯岩,百姓前往穿眼、山羊等洞躲兵。梁三童复张仇团众。生员曾锐向蒋立炳求援,蒋立炳派幕友湖南生员杨道南前往增援,败死三岔庙。

十二月,江炳琳派袁超等进攻马嘴山,刺猪洞余麻三、张大钵钵锯守马嘴,依山砌石成碉堡状,可容五、六个人,置枪孔中袭击,使官军不敢攻击。江炳琳亲自上阵督战,因受伤回遵义就医,暂由军事副代理绥阳知县邓尔巽接替。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邓尔巽多次攻打猴子洞,王翠兰欲求降。傅沅潜与石笋山馀福袭执王翠兰据守其洞,邓尔巽攻下该洞。

蒋立炳令陈聘儒等合攻层峦山,赵青莲等阵亡,穆玉朋逃向四宝洞。三月,蒋立炳等再攻四宝洞,时穆玉朋又逃往鼻孔山,便封洞而还。

七月,官军久攻不下鼻孔山、石笋山、红溪、马嘴等义军营寨。江炳琳兼署桐梓县,在羊磴遇义军余三狮子斩杀。

八月初八,江炳琳派生员娄希贤、军功黎卫青,攻打中山寨、癞子沟。并派陈聘儒扎营张家湾,王正儒扎营龙子岗,屯粮于松坎水柴狮子洞。蒋立炳等岗后熔铁,进行攻击,白大满、梁大童、二童出寨抵抗,久克不下而退守。

曾喜、徐福据守黄莲石笋,设数卡于山腰,与喇嘛厂叶四兄弟相呼应。江炳林扎营笋下,无法仰攻,石笋义军夜里袭击,叶四等从后攻打,各有伤亡。江炳林忙令管带袁超、邬德全、黎佐清、丁炳南反攻喇嘛厂,以火炮攻克,叶五、叶七被斩,叶四、叶八逃向马嘴,与张钵钵、王闯天聚合,扼险砌碉。

此时,徐福突袭袁超、黎佐清营,夺取大炮。后张钵钵、王闯天、叶四等出降被斩。

官军攻克屯子山、喇嘛厂、马嘴后,又合围石笋。白大满、白小满等率义军百余人潜走红溪河。穆玉朋也走鼻孔山与梁三童会合。徐福、曾喜、曾三同势单力薄,请降被杀。

已未冬,义军复袭石笋,将寨首何应贤之子何喜杀害,占据石笋。后州牧于钟岳新任正安,于牧会同绥阳县令江炳琳,合兵进剿,久攻不下,招募聂小霸王等八人趁黑夜用铁抓回旋爬岩,冲入寨中,舍命拼杀,官军己沿路而上,前后夹击,攻下石笋,义军伤亡惨重,徐福、曾喜、曾三同被斩,其余受降招安。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桐梓太和团首王正儒,势力较大,且拥功自傲,江炳琳多次欲找事除之。后因王正儒随蒋立炳攻层峦山、尧龙山起义军有功,升为千总,骄横恣肆,敛财筑屯,据铧尖山之险刚愎自用。控制松坎厘务,私榷于新街子,豪取强夺。引起贵州提督田兴恕不满,欲与桐梓知县密谋除之。

因王正儒与仁怀团首罗顺才有矛盾,陈世铦到新站以会商公事为由,诱骗王正儒来到新站,刚坐下,伏兵四起,王正儒和兄王正伦及附从多人被害陈世铦徒步至太白亭时,又被王正儒手下赵铁匠所杀。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王正坤夜郎倒戈抗官府

自杨龙喜发动农民起义后,各地民团往往以事闹事,对抗官府。正正儒被害后,太和团首由其弟王正坤继任,并与李炳南、令狐春亭、张三凤结盟,各据屯寨,与官府对抗。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楚军副将刘鹤龄率二千精兵,出赶水,过松坎,欲剿灭铧尖山。

十月初一,刘鹤龄同綦江团众在太平桥擒获张三凤,继而进抵铧尖山,击破白杨关、金华诸寨,总兵刘洛望、千总杨洪贵、龙会云等阵亡。

十一月初四,刘鹤龄围剿铧尖山,组织綦江团首举人杨材选及娄里团首李联辉、杨秀江来展开循环进攻。令狐春亭前来增援正正坤,与其子令狐龙不幸被俘杀害。

初九,王正坤、李炳南结合油箩口、梯岩土赵先、杨老幺等偷袭松坎沙湾粮台失利后,转毁松坎厘局,杀死委员补同知直隶州胡济锷、大塘州判宣昭、书手单仁山。

刘鹤龄令官军追击,直逼铧尖山,游击谌见喜中炮而死。

那时那地,桐梓农民起义了!

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初一,刘鹤龄求胜心急,决心拿下铧尖山,多次遭到王正坤等拼命抵抗。

后刘鹤龄诱降赵老幺,许以不死。于是王正坤、李炳南、赵铁匠等信以为真,出寨求降,除王正儒诸子获释外,寨毁人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