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北斗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規模力爭突破200億元

如何促進成都北斗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國家北斗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呢?近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成都市北斗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已於日前印發。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0年,成都市北斗產業基本形成產業鏈完整、集聚效應明顯、應用規模提升、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的發展格局,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建成國家級軍民融合北斗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北斗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力爭北斗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到2020年,實現200億的產業規模,需要不斷提升的市場應用規模來推動。《實施方案》把推動各領域北斗應用作為了發展重點。記者瞭解到,我市將推動北斗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在大眾消費領域的“北斗+”融合創新應用,比如智能手機、車載導航、電子圍欄、校園卡和智慧旅遊、智慧養老、戶外運動等。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按照“雙核多點”佈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同時,還將推動北斗終端在警務車輛與人員高精度定位、公交車輛智能調度、共享停車、巡遊出租汽車、“兩客一危”和重型貨車及半掛牽引車位置服務、城市智慧照明、地震氣象災害預警、國土資源調查、農業資源普查、林業資源管理、水情檢測、環保檢測、隧道橋樑及地下綜合管廊、人防設施定位、緊急醫療救援等行業領域的應用。

《實施方案》還明確,加強產業創新,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在北斗基礎核心關鍵技術創新上,支持北斗企業聯合高校科研單位,以北斗導航與授時技術、北斗自主衛星應用深度融合、基於北斗短報文的北斗應急預警通信終端及系統和多模定位、授時終端、有源導航定位技術創新為重點。在北斗產業終端技術產品創新上,支持我市北斗企業,以第三代北芯片、射頻、基帶和模塊、星載原子鐘、晶體器件和頻率組件及設備等研發生產為重點。

在北斗系統集成應用和運營服務創新方面,支持我市北斗企業,以基於北斗定姿定軌參數的衛星遙感影像高精度校正系統創新、基於北斗定位和衛星干涉測量地質災害點監測體系建設、北斗系統在智慧交通、減災救災、智慧穿戴等領域創新集成應用和基於北斗+天通+遙感+衛星移動多媒體的綜合應用系統與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