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狂吸资本超200亿美元 “膨胀”的滴滴安全底线在哪?

8月24日,一位花季女孩香消玉陨。成为短短一百天来,第二起因为打滴滴顺风车的受害者。

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的滴滴出行,再次被置于全国舆论风暴中心。各种致歉、各种下线通知、整改声明、以及社会良知的各种拷问,终不能挽回受害女孩的宝贵生命。

8月27日,《人民日报》再次发文《网络平台不能只有“资本思维”》直指“互联网催生了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资本思维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失去了对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敬畏,网络平台用户规模再庞大、商业模式再讨巧、算法分配再新颖,也终将行之不远。”

六年狂吸资本超200亿美元 “膨胀”的滴滴安全底线在哪?

资本宠儿上市预估值550亿美元


据了解,滴滴出行于2018年初开始为上市作准备,据最新消息显示,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初步决定在港股上市,目前最新估值约550亿美元。

但因其市场寡头的地位,以及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有平估要构预计,滴滴出行最终上市时市值或能达到700至800亿美元,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出行的融资步伐快得出奇,经历多轮投资,股东构成十分复杂,不仅成为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BAT三巨头)共同投资的企业,还引入众多知名产业资本,包括苹果公司、北汽、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国人寿、民航股权投资基金等战略投资方。

经梳理,滴滴出行成立六年经历10轮融资,狂吸资本高达200亿美元。在2016年的G轮融资,实际总额高达73亿美元,为历轮融资之最。

资本助推滴滴出行成为市场寡头

  

在资本的助推下,滴滴出行在国内网约车市场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在打败Uber、快的等网约车企业后,不再拥有可对比的挑战者,事实的垄断逐渐形成,用户粘性成就了滴滴。

目前的滴滴业务已覆盖全国400多座城市,并且在合并Uber中国后,其市场占有率已达90%,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效应便开始显现。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共享经济”刮起的狂风巨浪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然而重资产的共享行业需要烧钱、砸钱,盈利模式略显模糊的行业里,上百家企业没有避免成为死亡名单里的一员。

但是,以成功者的资态示人的滴滴出行又是如何回报它的成就者呢,显然,这方面,滴滴出行做理不够好?负面新闻不断,恶性案件频发,但每次都向公众致歉的同时,提出整改方案,可是效果甚微。

又是面对拥戴它的顾客群体的呢?居高临下、服务劣化、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在缺乏监管的行业,一家巨头企业的过去能看到它的现在,现在亦能照射出未来,“马后炮”式问责未免假仁假义了些。

公众形像崩塌估值恐遭“腰斩”

“滴滴目前的日单量在2500万单以上,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全中国每天有11亿次出行,滴滴只渗透了市场的2%。而剩下的98%就会成为滴滴向投资者讲的“故事”,其实如果一切顺利,滴滴的估值或许还能更高。

也有媒体人士提出,程维也许该好好读读《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书中提到,企业若想依靠网络效应获得利润则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流动性蓄水池”。而“流量”便是蓄水池中的“水”,若想要蓄水池的“深度和广度”则需要公司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来吸引流量源源不断流入“蓄水池”。

恶性事件一再发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案件的发生无疑损害了滴滴的公司形象以及口碑,这一点可能会让投资者对于滴滴能否持续增加客流量产生怀疑。根据上述对滴滴的估值逻辑,一旦出现日单量下滑,滴滴的估值“腰斩”似乎也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

估值受影响,这正是急于上市的滴滴出行的七寸,或许滴滴出行真正值得思量,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银信宝跨境支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