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諸葛亮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智慧之臣,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無疑是最大主角。因為他們是魏漢吳三個國家的君主。但諸葛亮可以和他們並列。因為劉備的這個蜀漢政權的建立,有一半的功勞要歸於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劉備一生碌碌無為。而劉備死後,蜀漢的實際管理者就是諸葛亮。他也算得上半個君主了。


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果是相當豐盛的,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叛變響應,關中震動。諸葛亮還收服了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天水麒麟兒”的姜維。可謂又得地盤,又得人才。但是在大好局面之下,馬謖不聽諸葛亮的部署,丟了街亭。這個失誤不僅僅是局部的戰敗,更加成為諸葛亮北伐大戰略上一個致命漏洞。諸葛亮只能被迫退回漢中。隴右的地盤又得而復失。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

馬謖作為丟失街亭的主要負責人,被諸葛亮斬殺了。這個事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認為諸葛亮明於法令、大公無私,。另一種是認為諸葛亮在蜀漢人才緊缺的時候還自廢武功,讓親者痛仇者快,不懂得變通。他可以有好幾種處理方法,一是剝奪馬謖帶兵權力,讓他成為專職軍事參謀,二是給馬謖降職,然後讓他將功補過。無論是那種處理,效果都比直接殺了他的好。

我很同意這種看法。人才緊缺是事實,讓馬謖將功補過也是好提議。但諸葛亮為什麼偏偏要殺了他呢?絕不是因為諸葛亮固執。

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蜀漢這個政權內部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當初劉璋統治益州的時候,這裡就內部矛盾重重。劉璋的老爹劉焉入主益州的時候帶來了自己一批人(東州集團),他們和益州本地的勢力(益州集團)產生嚴重矛盾。後來劉璋自己感覺到無法鎮壓了,就請劉備來,希望藉此震懾反對派。但卻被劉備奪了基業,這是他始料不及的。不請劉備亡於內亂,請劉備就亡於外敵。

等劉備入主益州之後,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劉備自己帶進益州的人(荊州集團)成了主人,其他兩派都成了在野勢力。他們之間矛盾更加深厚。劉備在世的時候,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諸葛亮執政就更難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諸葛亮自己就屬於荊州集團,其他兩派的人也當然不服。如果諸葛亮自己就是君主,管理起來想必容易一點,但你自己也不是君主,憑什麼聽你管?

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於是諸葛亮以身作則,採取法治,做到公平公正,不讓任何一派的勢力說閒話。誅殺馬謖就是這種管理方法的體現。當時的情況是,馬謖犯了軍法,按律當斬。諸葛亮就算知道蜀漢人才不足,也是不可能包庇的。因為除了馬謖之外,諸葛亮還必須要保證國內三大派系的穩定。馬謖是荊州集團的人,跟諸葛亮屬於一個派。這個時候不斬馬謖,諸葛亮馬上就會被推上風口浪尖,國內矛盾馬上就會激化,再也沒什麼法制可言了。

諸葛亮對馬謖的這一斬表面上是維持法令的固執之舉,實際上是為了穩定整個蜀漢政權的明智之舉。可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令人敬佩。

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如果諸葛亮選擇讓馬謖將功補過,各派勢力流言蜚語,甚至興風作浪,諸葛亮就將成為蜀漢亡國的大罪人了。所以說,諸葛亮實際上是蜀漢的精神支柱,蜀漢就是因為他而繼續得以存活。此話並非危言聳聽。鄧艾翻山越嶺打到成都時,益州集團的相當一大批人都勸後主劉禪出城投降。要知道當時蜀漢並不是無兵可用了,面臨絕境了。他們尚有十萬可用之兵。但投降派早已心無鬥志,就想投降。劉禪在投降派譙周的遊說下,終於決定投降。劉備和諸葛亮辛苦建立的蜀漢就此滅亡。

諸葛亮殺了最親近的心腹愛將,延續了蜀漢壽命幾十年

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看諸葛亮斬馬謖的行為,那就意義重大了。如果諸葛亮不殺馬謖,國內早就亂成一鍋粥。蜀漢政權恐怕也打不了這麼多年的醬油。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