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拿破仑远东战略的失败

导言:1798年拿破仑瓦解第一次反法联盟后,开始考虑取代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战略。基于他对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认识,他向督政府建议在准备渡海对英作战的同时,出兵埃及,进而占领印度,掐断英国所依赖的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贸易线,截断其来自印度的财源。


埃及濒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和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是欧洲通向印度的大门。很久以来,法国统治集团一直把地中海和红海冲击着的埃及,看做可以威胁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商业和政治对手的地点。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给路易十四写过一份报告,建议法国国王占领埃及,以便破坏荷兰在整个东方的地位。

17世纪末,英国取代荷兰成了法国的主要敌人,法国外交大臣舒瓦瑟尔公爵曾先后向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提出攻占埃及以打击英国的建议,但未能如愿实施。年轻的拿破仑刚一登上政治舞台,就对埃及所处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第一次意大利战役期间,拿破仑就明确意识到,法国要想真正打垮英国,必须占领埃及,控制地中海,并进而联合迈索尔的铁普苏丹和旁遮普的锡克教徒,给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8世纪末拿破仑远东战略的失败

他认为:“要在(印度)这样遥远的战场打胜仗,就必须有一个中途阵地作为进攻基地。埃及离土伦六百法里,离马拉巴尔(位于今印度果阿以南至科摩林角的海岸)一千五百法里,它正是这样一个进攻基地。法国如果能够在(埃及)这个国家里牢固站稳脚跟,那么它迟早会成为印度的主人。广大的东方贸易也会回到红海和地中海这条古道上来。这样,一方面,埃及会代替圣多明各和安的列斯群岛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必然会成为征服印度的道路上的一个兵站。”

在北意夺取了巨大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使他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崛起却令巴黎督政府感觉受到了威胁,他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印度方面军(东方军)的司令,被派往中东,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并试图控制苏伊士运河与前往亚洲的海路。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之外,还带领了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途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驮行李的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

18世纪末拿破仑远东战略的失败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并占领亚历山大,面对骁勇善战的马穆鲁克,拿破仑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军事素养。7月,在吉萨金字塔的阴影下,通过金字塔战役震撼的战果一举扫清了通往开罗的障碍,并使其在马穆鲁克和奥斯曼人间获得恐怖名号。

18世纪末拿破仑远东战略的失败

虽然他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夺取了全盘胜利,但法国舰队在8月的阿布基尔海战中被英海军将领霍拉肖·纳尔逊摧毁,陆上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进军叙利亚,多次击退土耳其军队,但遭遇了瘟疫、酷暑和补给等困难。最后受阻于久攻不克的阿克尔城。加之第二次反法联盟对法国发动了武装进攻,拿破仑为了回救法国不得不忍痛离开了埃及,他通过埃及打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的计划因此半途而废。

18世纪末拿破仑远东战略的失败

对于拿破仑远征埃及失败的原因不必复杂,归结起来很简单。

当时掌握法国大权的是督政府而不是拿破仑,因而人事任免权不在拿破仑,而是在督政府。而历届法国政府对于英国国力的认识即完全靠海上贸易,在这种逻辑下,只要打击商业,就能摧垮英国。拿破仑提出向埃及进军,即切断英国的东方贸易线,同时也能够控制东地中海地区。

对于督政府而言,把一个功高盖主的将军及其亲信扔出去总是最好的。加之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没有能与英国相匹敌的海军,这就使法国远征军得不到本国的有力支援,几乎是孤军作战。而且,当时英国的主要敌人只有法国,且有英吉利海峡相隔,而法国在欧洲却强敌环绕。这使法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抽出重兵远征。这就注定了拿破仑在远东战略上的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