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换5份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跳槽,职场中的一件大概率事件。随着职场中年轻人的逐步更新换代,这一现象变的更加频繁和普遍。

领英近期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2年换5份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3%。

这一连串的变化趋势显示出,一股躁动的气息在职场中蔓延。时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中国年轻人在发生巨大变化。

年轻人的变化

一、先就业,再择业

对于现今年轻人的职场认知或者是规划来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非是要一辈子干到底的。

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曾经对毕业生做了一项调查,认同“刚开始的几份工作都是尝试,可以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项的比例,达到52.1%。

而且在专业对口度上,也是呈现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95后则锐减到28.8%。

2年换5份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而且想要跳槽的想法不只是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中年人也同样存在。

虽然35岁以上中年人换工作的压力和顾虑要远远大于30岁以前的年轻人,但是相对于年轻人“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冲动型裸辞来说,中年人更加理性,权衡更多,跳的更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认为,工作并没有变得更难,年轻人能力也不比老一代差,只是年轻人的父辈会为了养家糊口忍受工作,而这代年轻人更看重感觉和兴趣,他们没有太多顾虑,有条件勇敢地辞职。

二、进步升级带来的安全感逐步取代稳定带来的

知乎上,一位两年换了5份工作的年轻人担心地问,自身是不是存在问题。右侧的关联问题里,一位28岁的青年怀疑:“我毕业6年还没换工作,是不是不求上进?”

经济学家盖伊•伯格尔指出,“大学文凭曾经能让你拥有一份长达40年的工作。但现在,它只是你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而已。”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应届毕业生人数一年一个纪录。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20万,相当于瑞士全国的人口数。

在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

而且从企业及社会的变革来说,也在加速着年轻人的这种改变。过去的终身雇佣制已是老黄历,雇主也在加速着员工的更新换代。就算曾经父母眼中的铁饭碗也在逐渐消失。2017年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共减员2.73万人,有在国有大行工作的朋友感慨道,银行不再是铁饭碗了啊。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纯人工工作,如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取消省际高速收费站的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是收费员的下岗现实。

对于体制内来说,6月11日《辽宁日报》称,八月底之前完成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下辖的事业单位要完成90%以上的精简,还特地将1:39的官民比定为奋斗目标。

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学者在2013年就曾精确测算出: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大约有47%的岗位危在旦夕。

2年换5份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些变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摆脱了在一个地方混资历的工作模式和想法,“平台的能力不代表个人能力”越来越成为共识。这对年轻人其实要求更高,只有通过不断的打怪升级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还能如鱼得水一些。

三、跳槽是最有效的加薪方法

薪资的增长方式则加速了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跳槽成为提升收入最为便捷的方式。在人力资源领域,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每次跳槽应该至少要求20%~30%的涨薪。

在中国,企业的加薪结构一般是固定的,比如按照绩效KPI决定涨薪额度,企业中最优秀的人才每年也只有2次涨薪机会,每年最多不超过30%。如果跳槽成功,情况则大不一样。

时代的变化

时代的变化,让年轻人在职场中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从经济角度讲,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发达国家,工作灵活多变,跳槽机会多是发展的标志。

2017年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为51.6%,已超过GDP的半数。在年轻人聚集的北京,三产比重则为80.6%,全国排名第1。

现代社会,户籍制度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交通越来越便利,互联网越来越完善,人口流动成为常态。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相当于中国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北上广深依旧是最吸引年轻人的都市,74.7%的流动人口集中汇入东部。其中,90后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从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在变、年轻人也在变。而且两者的变化在互为促进着这个社会的改变。那么对于企业而言,要适应这个社会,也要适应这个社会的未来力量——年轻人。所以,企业文化的制定、管理方式的出台,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变化。

就如前段时间流行的那张图片。现代年轻人骂不得,那就需要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做出创新和改变,如何能在留住年轻人的同时,还把他们用好?

这是一个课题,需要企业专项研究。

2年换5份工作,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自由永远是相对的,一方面年轻人可以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选择自由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一旦让年轻人自由了,年轻人反而有了焦虑,因为贫富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在是自由的困惑和枷锁。

对于年轻人,也需要对自己负责,不能一直任性而为,还是应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未来。毕竟年轻只是暂时的,要更好的生活才是长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