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遠創投姚必正的投資之道:埋頭做事的時候記得擡頭看路

追遠創投姚必正的投資之道:埋頭做事的時候記得抬頭看路

1999年,高科技時代拉開帷幕,許多波瀾壯闊的故事,從這一年開始。

互聯網浪潮從美國西海岸呼嘯而起,席捲東方,徹底改變了世界。而商業傳奇的背後,隱藏一群真正的智者。那些投資人如同圍棋中的“國手”,他們隨著時代的呼吸落子,並不斷改變著浪潮的方向。

1999年,24歲的姚必正加入華為,從最基層的HR做到海外產品經理。此後10多年間,他履職中華英才網、平安證券、大族控股等名企,深耕營銷、管理與戰略投資,最終成長為一名投資人。

親歷不同企業的差異化發展階段,令他能以開闊視野快速地看懂項目;招聘領域的積澱、與海量企業打交道的經歷,使他深刻地理解人和企業;證券行業的深入研究,讓他對行業發展規律及風險有著精準的判斷。

豐富的企業經營經驗,是一名投資人難得的優勢。以硅谷傳奇投資人約翰.杜爾為例,他對網景、亞馬遜和谷歌的成功投資,離不開其在英特爾兼職工程師,又從銷售職員一步步做到銷售總監,所積累下的行業判斷力。

姚必正同樣從中受益匪淺。此前,他曾建議大族激光將智能製造作為新的戰略,釋放出數百億的行業價值。從無人機到幹細胞,從移動資訊到物聯網安全,從機器人到智能醫療,作為優秀的投資人,他能聽到時代的風聲。

從華為到中華英才:洞悉人性與企業痛點

姚必正的本科專業是礦物加工,業內習慣稱作“選礦”:通過各種物理或化學手段,摒除原礦中無用的雜質,提升有價礦物的含量。

如今作為投資者,他同樣需要在海量的創業項目中去粗取精,找出最有價值的那個。

17年的職業經歷中,不難發現他做事的耐力和張力。在華為的6年中,他從HR做到海外產品經理,一步步攻下北非數個國家的業務與軟件市場。擔任中華英才網高管4年,他帶領團隊突圍眾多對手,將公司業績做到深圳領先。從事證券行業5年研究後 ,他又跨界為一家高科技集團的高管。

從選礦到投資,從HR到產品經理,從企業高管到證券研究——類似的跨界貫穿他的職業生涯,也讓他更瞭解人性與客戶的痛點。

90年代末,姚必正碩士畢業,決定從北京南下深圳。彼時,華為已經在國內通信市場披荊斬棘,他想接觸最先進的企業理念。

在華為總部做產品經理時,需要支持全球的相關項目投標,經常晚上10點下班,回家後還要繼續做。此外,因為華為是流程化的體系,下游有很多“內部客戶”,他還要面臨客戶經理或者其他部門產品經理的“挑刺”。

做投資人後,他有時也會和創業者聊到凌晨,甚至天亮。這種“打雞血”的狀態,都源自華為的磨練。

他最大的收穫,在於真正理解了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2004年,他被調到北非市場。他所負責的摩洛哥曾是法屬殖民地,通信市場已經被法國的阿爾卡特壟斷。當時阿爾卡特提供的服務系統存在BUG, 摩洛哥電信非常希望升級一下版本,但問題從未得到解決。

當華為進入後,因為能夠解決問題,當地運營商非常歡迎。不斷的溝通和談判後,華為陸續打開這些國家的市場,姚必正負責的智能網產品也陸續開始簽單。

“全世界的客戶都一樣,你的產品對他有價值,在幫他考慮和解決問題,他遲早會認可你。”

後來在中華英才網時擔任深圳總經理時,姚必正經常告誡下屬,要把客戶的“無理要求”當做動力,“他們提出來,就意味著可能有痛點。”

他非常理解有些企業每年在招聘方面,都要耗費大量財力精力,效率卻很低,往往還找不到自己滿意的人才。姚必正和客戶充分溝通後,決定針對部分簡單職位,提供單獨的解決方案,業內稱之為小獵頭的方案:對海量簡歷做初步篩選,做初步面試。“最後推薦的人選,已經基本符合要求,面試一下就能用,客戶會願意為了結果付更多的錢。”

這樣的服務,很快吸引了不少戶。“做企業要順人性,順著客戶的人性,讓他們舒服一些。”

後來與創業者交談時,姚必正總會聽聽對方對人性的理解,“如果他對人性一無所知,我是非常害怕的”。

他經常提問:用戶真正的需求在哪?你提供的產品是否能做到價格低、服務好?

“如果你暫時還做不到,這至少是你一直要追求的目標。如果你不追求這個目標,遲早會失敗。”

他曾目睹很多公司起初已經開始賺錢,隨後利潤卻越來越低,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堅定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目標。

“這類公司,我們是迴避的”。

更看重“尋找機會的能力”

不斷跨界的職業生涯,締造了姚必正挖掘機會的能力。

2005年他初到中華英才網時,競爭對手非常強勢:只做深圳市場的CJOL,在簡歷量和客戶數方面都處於領先;擁有全國影響力的51Job,擁有著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報紙媒體,佔據著深圳的大部分市場。

姚必正通過一段時間與客戶泡在一起,很快發現了市場機會。當時,深圳已經有一批大客戶存在全國性的招聘需求,需要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而招聘市場的同行們,並沒有特別關注這個機會,還在以中小企業的服務模式服務大企業。因此,中華英才網在深圳發力推動KA(大客戶經理)模式,很快打開市場,並在2007年即成為市場領先者。

在投資領域,這種挖掘機會、尋找方向的能力尤為關鍵。

2015年下半年,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家“和大疆差不多”的、名叫科比特的無人機公司。

當時姚必正並不看好這個市場,此時消費級無人機是熱門領域,技術門檻並不高,只剩品牌和渠道的競爭,還有大疆這樣的領跑者。

“初創企業機會已經很少,除非你有特別強大的某個優勢。這有點像之前的手機市場,攢個手機不難,但想做成一個優秀的手機企業,很難。”

但與創始人見面不到30分鐘,姚必正就決定投。原來,科比特關注的是工業級無人機,針對電力市場客戶。引薦的朋友不理解兩者差異,誤以為和大疆一樣。

“在戰略方面,創始人對客戶需求、行業規律和未來的發展,理解得非常清晰。執行能力上,技術團隊、市場團隊都經驗豐富。”

2017年11月底,科比特航空完成Pre-IPO輪融資,融資金額達2億元,成為2017年工業無人機領域單筆金額最大的一次融資。項目估值已經達到12億,利潤今年預計達到5000萬,業務覆蓋電力、石油、消防等領域,並佈局更多的行業市場,最近已經有環保、風電行業的不少公司主動尋求合作。

而姚必正負責的國信大族機器人產業基金在A輪出手時,公司估值還是1億元多點,只有10餘人。

在姚必正看來,即使形成壟斷的市場,同樣存在機會。

追遠創投投資了一家生產電子墨水的企業,身處產業鏈上游的東方科脈。市場上已有其他產品遙遙領先。但東方科脈的產品成本較低,效果也不錯。

“客戶是企業的話,如果上游產品的成本足夠低,又能符合客戶要求,同樣有機會吸引下游客戶採購,哪怕在最開始的時候,你的產品不是最好的。”他分析,“這和客戶是個人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因為下游企業客戶也有製造中低端產品的需求,機會就出現了。”這種模式,姚必正稱為“替代進口的成長路徑”。

與創業者交流時,他最擔心對方談的都是別人談過的內容,沒有自己的思考。他深知,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誰都無法預見,所以創始人必須具備在戰鬥中不斷調整戰略的能力。

差異化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包括從宏觀上看長遠機會微觀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恰恰是姚必正看重的。

賦能創業者:願為中國芯片產業化冒險

姚必正曾與投資圈擦肩而過。

碩士畢業後,一家金融機構拋來橄欖枝。姚必正覺得自己對風險一無所知,也並不懂企業。他開玩笑地說 “有機會 10年後再回來。”

他說,自己的性格偏向保守。樂觀而審慎,是他的投資風格。“對風險看的會比較深入,當出現可能嚴重影響項目前景的風險時就會放棄,不會有僥倖心理,雖然項目看上去很美。因為投資本身就是經營風險的職業”。

2015年,P2P極為火爆,一家當時市場排名前三的公司,上門尋求投資。姚必正分析,這家公司的資產端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存在資產質量、行業下滑還有道德風險等多重壞賬風險。

溝通時,對方的風控負責人全部在場。姚必正從風控體系的核心、風控關鍵點,到現有業務存在的問題,近乎逼問了一遍,發現對方並不清楚風險在哪。“以為找幾個有經驗的人,搭建一個看上去很美的風控體系,就可以防範風險,這才是最危險的。”

2017年,這家公司已經關閉了自己的P2P業務。

姚必正坦言,現在追遠創投的基金規模不大,所以在考察項目時,他們不會去搶風口,只投看得懂的企業,“堅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謹慎並不代表姚必正不願冒險。

不久前,一個從硅谷歸來的團隊成立了一個芯片企業。此前,中國在芯片領域的能力非常薄弱,而這家公司正在產業鏈的前端,做一些科研和產業化的嘗試。

目前這個公司的產業化還遠未成型,失敗的風險很大。但追遠創投還是投了500萬。“這和別的領域不同,失敗了,我們認了。”

這些項目,都是姚必正口中“有社會價值的事情”。

兩年前,醫美市場火爆。姚必正曾與一位創業者,探討如何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莆田系醫院飽受詬病的模式,讓其獲客成本更低,進而讓價格合理,令患者受益。

但四個月後,這家醫院依然在採用過往莆田系的高成本獲客模式。

雖然這個項目回報率、安全性都很高,姚必正還是放棄了。“我希望投的是有理想有價值的公司。”

“抬頭看路,埋頭做事”

姚必正的視線,一直關注著未來。

2014年,大族激光董事長邀請,姚必正開始擔任大族控股集團副總裁,負責公司戰略和投資方面的事項。當時大族已佔據國內高端激光設備市場近60%的市場,做到了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產值一年50億。但姚必正覺得,“以大族的能力,有機會做到數百億的產值。”

在他的建議下,大族將智能製造作為未來的戰略核心。彼時,機器人產業剛剛受到關注。姚必正看到,機器人本身就是光機電一體化的產品,高端激光設備與其天然自成一體。

大族擁有機械、計算機軟硬件、激光和自動控制等多方面的技術實力,“這些就像機器人產業鏈中的珍珠,我們要把它們串起來,做成項鍊。”如今,大族已成為具有巨大潛力的智能製造公司。

姚必正眼中,物聯網同樣代表著未來。

追遠創投投資的漢朔科技,是一家做電子價籤的企業。此前,商場超市都採用紙質價籤,價格變更非常不便,效率低下。漢朔科技的產品,可以實時調整價格等數據,而後臺可以快速瞭解商品的銷量、存貨,提升自動物流的效率。

姚必正介紹,這可以與未來的物聯網無縫對接,徹底取代條形碼。

幾年間,漢朔科技的產值每年都以超過200%的速度增長,對其感興趣的投資者已經激增。而追遠創投最初在投資時,價格卻非常便宜。

實際上,姚必正很少收BP,不少項目都是他主動出擊找到的。

做產業分析時他發現,大部分公司都只做互聯網安全,並未涉及物聯網的安全。他們搜索出幾家做物聯網監控安全的企業,最終投了一家叫做威努特的公司。當時,其體量還只有幾千萬,但姚必正堅信,“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他還尋找過為寫字樓擦窗戶的機器人項目。“這些領域,人工成本高,存在風險,都有剛需。”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的未來固然美好,但當下的產品落地才是價值所在。

姚必正看重創業者兩項能力:低頭做事與抬頭看路。“你需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但必須知道當前要做什麼。”

當下的中國,處在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大時代前夕。看到未來,同時也專注腳下的姚必正,希望從資金、管理到人才等方面,幫助創業者成長,有機會投資並幫助到更多對社會有價值的企業。

他的願景,正是通過投資,幫助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提速啟程。

特約撰稿: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