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爲何卻不來相助?

三國時代,風雲人物數不勝數,就以謀士而言,曹魏有郭嘉、司馬懿、荀彧等,蜀漢有鮮為人知的諸葛亮、魏延,東吳有周瑜,當然,這些只是我們常知的。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是我們所不知道呢?這個誰都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曹操手下肯定是最多的,要不然的話也不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那作為第二的東吳呢?當然也有不少,除去我們熟知火燒赤壁的周瑜周郎之外,在前面孫堅時期,同樣也有一位妖孽般的謀士,他的才華與諸葛亮相比,可以說不相上下。但他的身份卻屬於皇親國戚級別的,和諸葛亮、郭嘉、賈詡等謀士來說,相差的不是一丁點,此人便是孫策的小叔孫靜。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在東吳這塊土地上,第三代主事人孫權其實並沒有很大的作為,充其量就是守住了主業而已,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第一代家主孫堅倒是個人物,帶領一般兄弟征戰四方,打下了大半個東吳。孫堅死後,再由孫堅的小兒子,也就是小霸王孫策為第二代家主,引領著東吳進一步發展。這才使東吳在後面有了和蜀漢、曹魏叫板的資格。

雖然孫權在領土上沒有作為,但是他能在與梟雄曹操、劉備這樣的大佬下站住腳,同他們周旋到底,可見也不是一般人,所以說孫家三代個個都是英雄豪傑。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而孫靜呢?同樣功不可沒。孫靜此人在孫堅這一輩排行最小,但他的心可不小,從小就博覽群書,才華橫溢。這就為他在今後建功立業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孫堅起兵之時,孫靜就自己招兵買馬帶了一批人,前來追隨著大哥。在孫堅打下東吳的這段時間,孫靜就在後方搞後勤,軍隊補充,糧食補給等等,可以說孫堅可以放心的在前方衝鋒陷陣,完全是因為有孫靜在後方的支持。

這點倒是和諸葛亮有點相似。可作為後勤保障負責人,前期的孫靜也只是默默的付出,沒有什麼名氣,直到侄子孫策攻打會稽這一戰,孫靜才真正的展示出了自己的軍事才學。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這一年小霸王孫策為了更好的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地盤,為日後稱霸打基礎。但是在攻打會稽的時,遇到了麻煩,這骨頭不是不好啃,而是根本啃不到。為什麼這麼說呢?就當時這種情況而言,能對孫策造成最大威脅的就只有顧凌的太守王朗。可是孫策就算知道,也沒有辦法,因為這地方太難打了,易守難攻。而且王朗不出來交戰,他就想千年老龜一樣,龜縮在城內,就是不出來。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無奈之下的孫策就聽取了部下的意見,請出了小叔孫靜前來幫助。後來的孫靜前來偵查一番之後,拿著地圖對孫策說:“就我們現在攻打顧凌這個地方,大軍一時半會是拿不下來的,即使是一年半載,也不見得可以拿下,難以攻陷,就算我們能拿下,那也是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所以這地方不能直接打。我們應該先攻陷往南的這個交通要道,然後兩方迂迴作戰,攻其不備,便可以一舉拿下此地。”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對於自己的小叔,孫策哪有懷疑的道理,當下就下令一部大軍襲擊王朗的後方高遷屯,在派出周昕大軍前去支援時,又被早已預料的孫靜給截了。前有孫策後有孫靜,周昕大軍很快就敗了。聽到此消息的王朗慌了,自己派出3/2的兵馬前去支援,竟然會敗的如此之快,對方肯定是有高人指點。當下自己這點人馬肯定不是孫策對手了,保命要緊,城池什麼的也不管了。

東吳有一謀士,謀略才華不輸於諸葛亮司馬懿,為何卻不來相助?

所以說孫策能如此成功的拿下會稽,完全是採用了孫靜的計策。可惜後來孫策在邀請孫靜來幫助自己時,孫靜拒絕了,原因是說放不下家中的妻兒老小,這讓孫策也不好強求,只能讓孫靜如願了。可如果說孫策有曹操的狠辣,強行讓孫靜來協助自己的話,又或者說孫靜能留下來,又或者說後來的孫權在次請出孫靜前來相助的話,後面的三國之爭,恐怕又是不一樣的精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