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教你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善與惡、強與弱

曾國藩相術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教你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善與惡、強與弱

“聲音”此為曾國藩《冰鑑》第六章,這裡著重對人的“聲音”進行的論述,愚下讀後總結感悟如下:

1、古人歷來是比較重視聲音的,對此,在五行分配上,古人把聲音分為:

金聲,特點是和潤悅耳;

木聲,特點是高暢響亮;

水聲,特點是時緩時急;

火聲,特點是焦濁暴烈;

土聲,特點是厚實高重。

古人對聲音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係,也有一個很明確的說法。

曾國藩承前人之說,認為人稟天地五行之氣,其聲音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沉,由是清者貴,濁者賤,道理說得很明白。

2、《冰鑑》中所講的是由人的音質和音色來判別人的命運,如能結合人的語言共同斷之,應更全面。語言是思維的結果,由語言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的特點,這對一個人行事做人有重要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3、《冰鑑》中說:“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人的喜怒哀樂,必在聲音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為地極力掩飾和控制,但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那麼“喜怒哀樂”又有什麼具體的表現呢?

(1)“喜如折竹”,竹子由於它自身的韌脆質地的特點,“折竹”就有譁然之勢,既清脆悅耳,又自然大方,不俗不媚,有雍容之態。

(2)“怒如陰雷起地”,陰雷起地之勢,豪壯氣邁,強勁有力,不暴不躁,有容涵大度之態。

(3)“哀如擊薄冰”,薄冰易碎,但破碎之音都不散不亂,也不驚擾人耳,有悲悽不堪擊之像,但不峻不急,有“發乎情,止乎禮”之態。

(4)“樂如雪舞風前”,風飄雪舞,如女子之臨舞池而衣帶飄飄,不勝美態,雪花飛舞之時輕而不狂不野,柔美而不淫不蕩,具有輕靈飄逸的瀟灑之態。

4、聲音與氣能結合,也和音樂相呼應。因為聲音會隨內心變化而變化,所以:

(1)內心平靜聲音也就心平氣和;

(2)內心清順暢達時,就會有清亮和暢的聲音;

(3)內心漸趨興盛之時,就有言語偏激之聲。

5、從一個人的聲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非常有可能的,如下:

(1)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聲音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

(2)內心誠信的人,說話聲音清脆而且節奏分明,這是坦然的表現;

(3)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因此聲音陰陽怪氣,非常刺耳;

(4)內心寬宏柔和的人,說話聲音溫柔和緩,如細水常流,不緊不慢。

以上是愚下的粗淺見解,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加批評指正,下面我帶大家走進《冰鑑》原文賞析:

曾國藩教你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善與惡、強與弱

第六章聲音

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解釋】

人的聲音,跟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聲音起始於丹田,在喉頭髮出聲響,至舌頭那裡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裡發生清濁之變,最後經由嘴唇發出去,這一切都與宮、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看相識入的時候,聽人的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合,但是隻要聽到聲音就要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見到其的廬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聲與音不同。聲主“張”,尋發處見;音主“斂”,尋歇處見。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大概以“輕清”為上。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張唇,細言不露齒”,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鳴。急而不達,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解釋】

聲和音看上去密不可分,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是兩種不同的物質。聲產生於發音器官的啟動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啟動的時候聽到它;音產生於發音器官的閉合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閉合的時候感覺到它。辨識聲相優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著重從人情的喜怒哀樂中去細加鑑別。欣喜之聲,宛如翠竹折斷,其情致清脆而悅耳;憤怒之聲,宛如平地一聲雷,其情致豪壯而強烈;悲哀之聲,宛如擊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悽切;歡樂之聲,宛如雪花千疾風颳來之前在空中飛舞,其情致寧靜輕婉。它們都由於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揚而清朗,被列入上佳之口。如果是剛健激越的陽剛之聲,那麼,象鐘聲一樣宏亮沉雄,就高貴;象鑼聲一樣輕薄浮泛,就卑賤;如果是溫潤文秀的陰柔之聲,那麼,象雞鳴一樣清朗悠揚,就高貴;象蛙鳴一樣喧囂空洞,就卑賤。遠遠聽去,剛健激越,充滿了陽剛之氣。而近處聽來,卻溫潤悠揚,而充滿了陰柔之敵,起的時候如乘風悄動,悅耳愉心,止的時候卻如琴師拍琴,雍容自如,這乃是聲中之最佳者。俗話說,“高產暢言卻不大張其口,低聲細語牙齒卻含而不露”,這乃是聲中之較佳者。發出之後,散漫虛浮,缺乏餘韻,象荒效曠野中的孤牛之鳴;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斷續無節,象夜深入靜的時候老鼠在偷吃東西;說話的時候,一句緊接一句,語無倫次,沒完沒了,而且嘴快氣促;說話的時候,口齒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這幾種說話聲,都屬於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聲,有什麼值得跟以上各種聲相比的地方呢?

音者,聲之餘也,與聲相去不遠,此則從細曲中見耳。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謂“禽無聲,獸無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散在前後左右者是也。開談多含情,話終有餘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土;口闊無溢出,舌尖無窕音,不唯實厚,兼獲名高。

【解釋】

音,是聲的餘波或餘韻。音跟聲相去並不遠,它們之間的差異從細微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出來的。貧窮卑賤的人說話只有聲而無音,顯得粗野不文,圓滑尖巧的人說話則只有音而無聲,顯得虛飾做作,俗話所謂的“鳥鳴無聲,獸叫無音”,說的就是這種情形。普通人說話,只不過是一種聲響散佈在空中而已,並無音可言。如果說話的時候,一開口就情動於中,而聲中飽含著情,到話說完了,則是溫文爾雅的人,而且可以稱得上是社會名流。如果說話的時候,即使口闊嘴大,卻聲未發而氣先出,即使口齒靈俐,卻又不矯造輕佻。這不僅表明其人自身內在素養深厚,而且預示其人還會獲得盛名隆譽。

曾國藩教你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善與惡、強與弱

國學經典 感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